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芊芊紫藤
芊芊紫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01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佛过程中如何克服懒惰的坏习惯

(2009-05-28 22:06:02)
标签:

宗教

谛闲法师

我执

坏习惯

佛法

宇宙

学佛

懒惰

杂谈

分类: 佛法在人间

《转》   

    南怀瑾老师在讲金刚经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佛的人当中,蠢人多,懒人多。蠢的问题我们暂时放在一边,因为再蠢都有救,只会念扫帚的,一样能成就。我们就来说说懒的问题。这个懒字,不仅仅指的是懒得去拖地倒茶,而且还有懒得去看父母,懒得去陪老婆,懒得去为上司干活,问其缘由,美其名曰,修行要紧呢。这个让我想起一幅漫画,小孙子敲爷爷的门,"爷爷,电话!" 爷爷怒气冲冲的说,"没有看到我在打坐吗!" 这位小孙子会想,嗯,这个打坐,原来是让人发脾气的啊,长大了我肯定不学。这个懒字也一样。它不仅仅是我们修行中的大障碍,也是世间人误会佛法的一大根源。如果这个不纠正过来,危害很大。经常可以听到人说,那个某某人,本来很上进的一个人,学了佛法,家也不要了,班也不好好上了,整天就是一个人,喜欢自己把关起来,唉,可惜了!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包括后学本人,学佛学出个懒字来了呢? 后学认为,我们学佛学到了一个空字,误认为天下事都是空的,勤快懒惰,并没有差别。但是,我们忘记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不善待家人,不孝敬父母,不尊重上级,这个会感得什么样的果呢?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无缘不合,有债方来。我们不好好的把这个债还了,缘尽了,那么我们还是会来的。有的同修说,我先修行,等证得菩提之后,再来度他们。并且拿佛陀来作例子来做根据。可惜的是,我们有几个人能够象佛陀一样,有为众生解脱的大愿,而且真的成就了呢? 况且佛陀示现给我们看的目的是让我们不要迷恋世间的尊贵地位优裕生活,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抛弃一切啊。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抛弃的只是表面的,深层的业,前世的果,又是想抛弃就能抛弃的。举一个例子,近代谛闲法师有一个弟子,出家之前,其妻威胁他说,你若出家,我就自尽,结果这个弟子一意孤行,还是出家了,这位妻子就真的投河自尽。由於这位妻子的冤魂不散,谛闲法师的弟子最后的修行也因此而被破坏。其实,学佛是天地间第一等的大事,第一等的快乐事,何苦非要弄出人命来不可? 如此学佛,方向肯定有了问题。佛法在世间,不但不坏世间法,而且会成就世间法,圆满世间法。离开世间法,想成就佛法,很难。

 

    有一位师兄在告诫我的时候说,事就是心。确实,事和心不是分割的。好比说,明摆着自己的父母需要照顾,但是自己不去照顾他们,反而去老人院去做义务工作者。当然,你不能说,去老人院做义工是不对的,可是为什么不把做义工的时间留下一点,先照顾自己的父母呢。能不能在参悟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之前,先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自己的小烦恼,克服自己的小缺点呢。我和很多学佛人一样,喜欢参究这个人生啊,宇宙啊的真谛,可是,以我们现在的妄心去求,能求到什么? 我们念念不能放弃的不还是一个我执么。我修行,我了不起啊, 我要度你们这些愚痴,我多有本事啊。等到这个我执被破了,那么自性豁然自现,真谛啊,神通啊,度人啊,拯救众生啊,自然而然,不学自知。那么,破我执的第一个要素是什么? 就是不要懒。无私无我,恒顺众生。当一个人真正全心全意为别人作想,为众生的福祉作想,哪里还有我呢。没有了我,那不就是佛了么。由此可见,懒人成不了佛,学佛先要破除这个懒字。历事炼心,做事情不起贪嗔痴妄疑,保持正念如如不动,这不就是学佛之道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改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