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记事(173):抗“阳”之路
(2022-12-27 18:40:29)
标签:
抗原连花清瘟胶囊打点滴世家星城杂谈 |
分类: 危楼记事 |
(一)
昨天那一波又一波症状袭来后,对于“阳”或不“阳”始终把握不准,直到测试体温呈现38.2之后,方半信半疑地猜度自己有可能“阳”了。
按照有关疫情防控的管理“流程”,也是单位疫情防控专职教师在微信群里的“要求”,如果有教师出现“确诊”,一定要找他私信登记。
为了谨慎与稳妥些,等到16点左右,才有了我与他之间的一段对话,结论是九成阳了。
今天有两件憾事,一是没有下楼出小区(准确地说,连家门都不曾跨越);二是自己雷打不动的“徒步超万步,数字要飘红”的任务无法完成。
就前者而言,根本没想过出门的事。一旦属于“确诊”,出门在外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缺德事,绝对不能做。对于后者,即使上午查测体温有所下降,也不敢掉以轻心,务必小心谨慎,积极应对。
体温下降了,但别的症状依然来袭,像头疼、咳嗽不断、肩肘膝关节酸痛等。这是前半天的大致特点,而后半天主要是鼻涕直流,有时自行涌出,有点防不胜防。
因为突然变阳,某种特殊的待遇渐渐享受到了,如独立的房子、固定的厕所、专用的碗筷等等。
因为突然变阳,书本杂志之类已无心捧在手上,急需修改的一篇重要文章仅仅初阅一遍只好束之高阁了。电视节目也看,往往浅尝辄止。
晚上9点许自行测体温,体温计显示37.4,有点低温的意味。(2022年12月19日)
(二)
今天(即20日)是转阳、抗阳第四天!
从昨晚到今晨,头疼与咽痛折磨得不停歇息,竟然消耗掉了近半卷卫生纸。
拂晓之际,迎来了数节久违的睡眠“窗口期”。早餐倒也简单,小米粥里添加了诸如山药、南瓜、苹果及草莓(没有找到梨只好用“替补”)等,味道挺也别致。
饭后测体温,已低于“低烧”参数,即回归于正常。这是好消息,也是大改观。然而,无法让自己开心。
白天,曾因故“破天荒”地走出家门,来到小区小院。小院确实太小,平时的印象如此。此番下楼,漫步小院,忽然有种“崭新”的感觉:小院不小。何以言之?不外乎以下理由,一是天气尚好,却不曾见有人在打球、遛娃或自由走动;二是既然人迹罕至,以往拥挤的空间,仅有一人遛弯,无形之中放大了小院若干倍。
说实话,自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后,包括小区在内的所有的百姓,反而无比谨小慎微了,想想自己身边的人的遭际以及网络传递出的难以乐观的转阳人群的数据,除非万不得己,有谁会“胆大妄为”四面出击呢?
今日症状有二:其一、鼻涕有所减弱,但突袭时有发生,相伴而生的还有咽喉疼痛刺激着咳嗽无法“逼”出潜藏的痰液,很是苦痛;其二,最令人难熬的是从早到晚身体老有几个痛点时时发作,如头部大面积、右臂肘关节附近以及右耳轮下方,毫无规律地袭扰,袭扰时带来的疼痛感稍纵即逝,但强度不弱,总而言之,不胜其扰。
晚间,敲完以上文字,正要查“天气预报”,发现一龙姓诗友在微信朋友圈回复时说:对不起,我在抗阳,较重,在此一并感谢。(2022年12月20日)
(三)
自17日转阳、抗阳开始,一片普通的退烧贴似乎一瞬间让燥热难耐的身体降了温,随后有两天的低烧,不久转为两天的正常温度。
然而,好景不长,或许因大意而带来的“逆转”让“主人”再次吃尽了苦头,即低烧再度来袭,浑身的不自在卷土重来,令人防不胜防。
下面有一组关于体温测量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附】
17日:38.2;退烧贴。
18日:37.6;37.4。
19日:37.2;37.5。
20日:36.9;36.7。
21日:37.0;36.8。
22日:37.7;38.2。
关于今天症状,必须先“唠叨”几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除了天气越来越冷外,还得根据当地习俗吃一顿饺子才行。
全家转阳、抗阳,实在无兴致包饺子,好在从外面送来的有类似汤包之类的美食,姑且“滥竽充数”“自欺欺人”一回,又何尝不可?
汤包用大锅热热,即使不饿,也象征性的“体现”一番,数量不在多,有素有荤各一枚即可,享受一下冬至的滋味,不为2022年留下遗憾。
再说症状,主要与头脑疼痛发热有关。低烧来袭,防不胜防。太阳穴、肘关节附近、右耳轮等都是老的痛点,时时来袭,疼痛难忍。
原以为,今天是抗阳第六天,由阳转阴只是时间问题,不料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像反复发烧等症状已经“行动”,万万不能懈怠了事。
目前的头等大事,当然是将烧退下来,否则,所有的“改观”将无从谈起。
(2022年12月23日)
前一篇:危楼记事(172):转“阳”前后
后一篇:盘点2022:我的影视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