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记事(168):春季战疫

标签:
核酸检测出入门条核酸采集卡疫情防控杂谈 |
分类: 危楼记事 |
(一)周末的事儿,不仅仅有悠闲散步与“胡思乱想”,更有纠结于焦虑。自5日起,在古城西安,又发现了两名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虽说是源自“省外”带来的,但其影响是致命的!去年年终今年年初那场“战疫”刚刚完结仅有两个月,平静的生活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新一波疫情再次袭来,人们像惊弓之鸟,重新陷入惶恐之中。有人时刻关注疫情最新动态,有人开始采购米面油果蔬等,有人调整日常行程与“未来”规划图,有人甚至为其宠物狗猫们寻找“安乐窝”等。
夜半时醒来,发现所在小区物业经理在微信群“通知”说,早晨要来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天快亮时,单位微信群里“提醒”道,早晨要搞一次核酸检测,一个人都不能漏掉;吃早餐时,人们议论着疫情的二度“入侵”,准备“落实”核酸检测;坐在办公室内,有点神不守舍,微信群里不时传来周边小区核酸检测的画面,以及某小区已被封控、人员不得随意外出等消息。心里暗暗嘀咕:明天还能上班吗?
(二)疫情,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新一波疫情来袭,似乎突兀了许多,但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及时,措施得力,有的放矢,精准管控,收效显著。如,继昨日首波为特定人群核酸采集之后,今天又进行了一波核酸检测,据悉,明天将完成第三波核酸检测;又如,听说,又一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与本小区一号楼某楼层有关,早晨有救护车进入小区,带走了其中两户人家,然后没有了动静,生活一如往日,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该居家家居家,几乎看不出有啥影响。尽管有消息称,陕西已出现17例确诊病例(其中西安15例),但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与行人中,似乎看不出诚惶诚恐和战战兢兢的征兆。
然而,短暂而平静的生活,再次为幽灵般的疫情所打断,那消失的阴影重新找到了“归宿”,由此折磨着人们刚刚修复痊愈不久的脆弱神经,却不知折磨的力度到底有多大、折磨的时限究竟要多长?
(三)疫情再次来袭,令人猝不及防。曾经以为春节过后、春暖花开之时,走进西安城去看看,而今想想,似乎突然间变得奢侈起来。好在之前,跑了一趟西安博物院(或曰小雁塔),虽说打了一个“擦边球”,但也算得上“有惊无险”——据悉,有一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曾经“光顾”过小雁塔,事后一琢磨,真是够悬的!说起小雁塔,其名气和影响比不上大雁塔;若论起底蕴和内涵,大雁塔比不上她。除了影响较为深远的亭台楼阁外,许多历史典故都与其有关,诸如“武举题名”、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等等。目前,该景区暂时关闭,待疫情结束后,欢迎光临西安,一睹古城风采!
(四)根据市防疫指挥部要求,今天早上6:00开始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为对小区住户做到不漏一人、应检尽检,小区增加采样点位和门岗值守人员,做好采样点位秩序维护,门岗对外出人员查验“已做核酸通行证”等证明后予以放行。
当日清晨5:30左右,在小区大门通道处,已排有30多个人,他们主要是急着上班和上学的人们。此时,小区物业人员积极为核酸检测做好必要的准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即核酸采集的医护人员。一旦行动,效率颇高。
全员核酸检测后,各小区或单位会给每位“参与者”出具一张纸条,以证明核酸已做,另外它还有“临时出入证”的作用:即出入小区或单位的大门,必须出示此条,否则行动会受阻,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临时出入证”一般由小区或单位自行制作,或精致或粗糙,不一而足;有的盖章有的虚空,不影响其功能;有的书写流畅,排列有序,但有的“关键字”出现错误,似乎不应该……但愿这波疫情早日消失。
下班路过唐城墙遗址公园(明德门段),看见在狭长的“城墙”上聚集着许多人,以不同的娱乐形式忙活着。如今,疫情再次来袭,形势愈发严峻,如此聚集充满着某种风险,有的人倾心于娱乐竟然连口罩也没有佩戴,实在是太不应该!这一波疫情,似乎离雁塔区较远,但高度警觉这根弦必须绷紧,否则会悔之晚矣!非常时期,莫聚集,戴口罩,非必要不外出,时刻铭记于心,则有百利而无一害。晚上近十点时,小区微信群有“通告”,说附近小区某单元已被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