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生涯:【三】听课

标签:
原创情感南屯游子成人教育上课 |
分类: 成考生涯 |
次日,该是成教院听课的日子并没有听课,而是到子校给学生上课。以前补课时,从来都是隔节上课,几乎没有双节相连过;如今情形不同了,一个上午竟连续上了四节课(初一、初二各有2节)。下午也无法脱身,还要参加放假前的最后一次全体教师会。
教师会上,教导处、总务处负责人先后发了言。之后的闪光点是校长讲话中向全体教师深深鞠了三次躬。这样的阵势似乎罕见,在场者有点忍俊不禁。
第一天就在子校结束了。
好在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也结束了。 (2006年元月15日)
到成教院听课
上午连续上了4节课。
匆匆吃罢午饭,又匆匆搭车到成教院听课。以为去的早,结果倒是晚了些——原来上课提前了。在五楼教室,听课者稀稀落落,散坐着。人数虽不多,但听讲专注、认真,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地方:偶尔的说话声,突然的手机的铃声,桌椅的响动声等等。教者似乎习以为常,几乎不动声色,继续着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节奏的讲授,而个别学员或许会露出不悦的眼神,但表现得较含蓄较隐蔽。包括课间休息,2小时的听课很快完了。
头次听课,就这样很快完了。
有人提醒道:听完课要到班主任处登记。
赶到招生科,姓于的班主任在当日的考勤表上打了个勾,以示笔者到过学校。
没有逗留,匆匆乘205路车返回。
继续听课
今天,正儿八经的在成教院听了一天的课。
6点30许起床,漱洗后草草地吃完饭,7点刚过便下楼乘车。不巧205路车从身旁驶过,那就等下一辆吧。一会儿,又一辆205路车驶来,细看发现是票价比普通车高1元的空调车。也许舒服点,照样无座位。于谈谈笑笑间,公交车已到达广济街站牌处。
从班主任那儿领了一纸杯,又捎带上班主任给授课者准备的热水瓶;B在学院供开水处也灌满了水。二人慢悠悠地上了五楼。上课的大礼堂几乎空荡荡地,没有几个人。决计坐在第一排。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老师,年龄在50开外尚不足60,性情较温和,外表极朴素,讲课时声音并不大(他说,我不能声大,我还有别的班的课要上),语速也不快,但吐字清晰,特别能照顾听课人的心理需求。可能是这一茬学生年龄的构成太有特点的缘故起了效应吧!不得而知,但彼此理解断不可少的。
听完课还家。
淅淅沥沥地小雨已打湿了路面。 (2006年元月17日·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