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个人的诗歌史——读乔浩的诗集《乔浩的诗》

(2015-10-14 08:45:07)
标签:

转载

感谢徐义平先生!转存!

一个人的诗歌史

——读乔浩的诗集《乔浩的诗》

/徐义平

 

 知晓乔浩先生的大名,源于《安庆日报》副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经常在该报读到先生的诗歌。后来他的诗集《乔浩诗选》获得第四届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欢喜,毕竟都是安庆人,谁不想家乡多出几位名人呢。结识乔浩先生,源于2011118日,应先生相邀,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家叶静,诗人汪维伦和王恩乾,外加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愚某结伴拜谒海子墓。我们一行抵达怀宁,乔浩先生已经等候多时了。皮肤黝黑的乔浩表面看上去很斯文,说话却直来直去,属典型的北方人性格。拜谒后驱车回新城,怀宁文联和作协的钱续坤先生、何诚斌先生、孙大顺先生、王桃珍先生、柏羊先生、查贵琴先生和汪道林先生等已到齐,大家畅所欲言,才下酒楼,却上茶楼,盛情更比菊花稠。

 博客之上,曾向乔浩先生讨要《乔浩诗选》,不想先生名气太大,以致通过邮局惠赠的诗集莫名失踪。愚某曾在《深入骨髓的绿色情结——读碧宇诗集<</span>绿色书>》一文谈及此事,“邮差也喜欢吧,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推之,书籍尚在,只不过演绎一出‘女朋友结婚,新郎不是我’的滑稽戏罢了”。乔浩先生得知此事,爽快答应新作《乔浩的诗》出版后一并惠赠。前天收到先生惠赠的两本鸿著,满怀欣喜,先品读今年8月出版的《乔浩的诗》。

《乔浩的诗》收入先生2008-2014年发表的诗歌95首,看上去似乎单薄了点,分量却沉甸甸的,因为这是乔浩先生一个人的诗歌史。况且前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沈天鸿先生的序,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其诗作与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不同:“深邃的内涵、广袤的包容性全由平静得自言自语出之也形成了诗的形式的张力”,“独自续上了这种诗歌的血脉,并且主要以不是自传也不是自白,避免了美国自白派诗歌常常限于一己的短处”。沈先生的序言高屋建瓴,既充分肯定“乔浩的诗艺与思想”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又明确了“乔浩始终不渝地使自己的写法和风格日臻完善,实现自己的事业,这本诗集是他献出的新的成果”。

乔浩一贯喜欢坐车时用手机写诗,诗歌中的写作技巧往往与生活中处理烦心的琐事有关,故常借“雨”、“雪”和“雾”等意向带读者从骚动里找到安静,再从安静里去思考,从而获得需要的人生哲理。这类诗歌在《乔浩的诗》里比比皆是,比如《春天的雨》,比如《36日的雨》,比如《雷声响过》,比如《春雨》,比如《防汛》,比如《雾中想到的》,比如《记叙一场雨》,比如《过年,下雪的时候》,比如《1215日雪》,比如《2010年的雪》,比如《冬夜,雨》,比如《雨声如此不同》,比如《忍着点,雨就要停了》,比如《雨,雨声四起》等等,从题目就能一眼看出诗歌 与“雨”、“雪”和“雾”等意向有关。您如果仔细品读诗集,不难发现这些意向在超出一半的诗歌中均有涉及。

诗人追求哲学范畴的东西,讲究逻辑性,同时向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常借助极富张力和震撼力的语言触景生情,乔浩也不例外。比如《怀念》,开头两句看似普通的写景,实则是心绪的流露,无法抗拒的俗务缠身,只能凭借想象回到故乡,而结尾这首诗写我在清明时节/单调地反复歌唱,写我的/一笔偿还不了的旧帐语音袅袅,教人读后有肝肠寸断的况味。

当现实与想象发生正面冲突时,重新思考生活,重新打量那些所料不及的惊讶甚至是失望也是乔浩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亮点,比如“一个人走在海滩上/可我惊讶的是:怎么没有/发现一枚贝壳呢?”(《看海》)。这样的诗歌还有许许多多,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展开,等待你去品读把玩吧。

若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而言,《乔浩的诗》在排版和标点使用上似乎还有推敲的余地。比如第48页和第92页诗歌标题完全可以与其他标题位置一致,从右侧竖排“乔浩的诗”中的“乔浩”二字排起,既具有美观性又不显得拥挤,因为第49页和第93页留有大量空白之处;比如第68页第一节和第五节诗歌最后的句号可以删除等等。不过这些并不影响乔浩先生的诗歌艺术和思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愚某生之也晚,外加愚钝之极,自然体会不出乔浩先生诗歌精髓的万分之一也。不妥之处,姑当寂静的深夜传了两声犬吠,完全可以充耳不闻也。

赶紧落笔,以免您要满地找牙,那就是愚某的罪过了。

20151013日夜匆草于天际新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