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馆娃宫和姑苏台

(2016-12-05 19:56:18)

    吴越争霸的战火硝烟之中,耸立起巍巍高台——馆娃宫和姑苏台。当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兴师动众,大兴土木,用越王进贡的木材,兴建了这二座著名的离宫别苑,供自己戏嬉淫乐。

       据《吴越春秋》载:“阖闾城西,有山号砚石,上有馆娃宫。”砚石山便是如今灵岩山的别称。公元前494年,越王因战败赴吴作人质,同时进贡大量珍贵财富和美女取悦夫差。夫差宠爱越王进贡来的美女西施,特地为她兴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大型离宫。宫内“铜勾玉槛,饰以珠玉”,楼阁玲珑,金碧辉煌。”馆娃宫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比较完备的早期园林。至今,馆娃宫遣迹众多,引人探访追思。相传现在的灵岩山寺大殿,即是建在馆娃宫殿堂旧址上。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去:“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灵岩寺西侧,有花园一座,园中遗迹颇多。入园,便是呈方开的“玩花池”,传说是夫差专为西施赏荷而建成的。池内种有四色莲花,花朵盛开之时,清香四溢,夫差偕西施荡舟采莲,避暑取乐。“玩花池”北有两口井,圆形的叫“吴王井”,又叫“日池”,相传西施常在此对镜梳洗,以水为镜,夫差即为她插花理妆。再向北,是假山环绕的“玩月池”,呈园形,碧波盈盈。传说西施喜欢临水照影望月,吴王便命人开了此池,让月亮倒映池中,西施常在月明之夜,与吴王并肩赏月。情致浓时,伸出纤纤素手,戏嬉月影,谓“水中捞月。”池东边假山上,有长寿亭,是西施梳妆台遗址。园西有一堵两丈高的石墙,由块石砌成,似冰梅花纹,相传这便是宫墙遗迹。再西行有一段数十米的细石路,是“响屐廊”遗址,攀上山巅,见有凿平的台基,上刻“琴台”二字,相传是西施操琴处。

       除花园外,夫差和西施游乐的遗迹还有不少,在山北麓有大园、小园,为吴王艺花处。半山石龟南望,有“采香泾”,又名“箭泾”。相传吴王为了取悦西施便于去太湖边的香山采花,就依向射箭,命人开挖。山下有“香水溪”,相传西施和宫女曾在此溪沐浴。石龟近旁有石鼓,相传吴王曾在此击鼓练兵。自石龟向下,有一片山岩壁立,连绵数十丈,相传是吴王石城残壁。壁上有“石室”,夫差曾囚勾践于此。洞口对面崖下洼处,有东西“画船嵝”,又名“画船坞”,俗称“划船坞”,传说是当年吴王掘地蓄水划龙船游玩的地方。

       山东南角的“由姑岭”,是夫差和西施自馆娃宫去东南姑苏台必经之地。

       姑苏台,是春秋末年诸侯国中最豪华的宫苑,因建于姑苏山而得名,姑苏山本名姑胥山、姑余山。《史记》有记:“登姑苏,望五湖”。范成大说:“具有登高临远之胜。姑苏台高三百丈,广八十四丈,可见三百里,作九曲之路以登之”。元人周权词称:“东南绝胜。”附属建筑亦极完备。《述异记》写道:“周旋诘屈,横亘壬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造千石洒钟,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钩玉槛,宫之楹槛皆珠玉饰之。”真可谓盛极一时。

       相传“姑苏台”台名为天龙丈人大书。吴王夫差筑成姑苏台后,征招天下善书者题名,很多人都想应征书写,天龙丈人也随之来见吴王求写,吴王见后怜惜他过分年老不想让他书写,天龙丈人对吴说,丈人不老。并坚持要求书写。吴王最终同意了。书写前,天龙丈人用数斗牛羊血拌和胶煤,又特制了一个辘轳,蹲在上面,画上则上,画下则下,左右如飞,在殿壁上书成“姑苏台”三个大字,周长达五六十丈,吴王见了极为佩服,称神仙所为。吴王用金壁奖赏他,天龙丈人拂袖而去。台为何人所造,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台始建于阖闾,而建成于夫差。台的建造,耗尽吴国民力,历九年而成。后来,吴国终于被越国所灭。当越王勾践灭吴之日,把夫差困在姑苏台上。夫差遣使乞降,勾践弗从,烧姑苏台而去。吴国两代国君经营三十多年的离宫从此成了废墟。

      姑苏台遗址,历来说法也是不一。姑苏台工程浩大,十分宏伟,可惜的是当吴越争霸夫差亡国之际,高台毁于兵火,以至宋朱长文盛慨道:“昔太史公上姑苏,望五湖,而今人殆莫知其处,尝欲披草莱以甲访之,未能也。”披阅古籍有几说:有说在木渎镇东南横山(现称七子山)绝顶或山下一座不高之山姑苏山,有说是古镇两南清明山皋峰之上,甚至还有在茶磨山等说法。笔者认为当在姑苏山蜿蜒而上至七子山巅这一区域。

      历代骚人墨客过往苏州,每慕名前往凭吊,借抒兴亡之慨,最有名的当推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馆娃宫和姑苏台记载了吴越春秋一段湮没了的曾经辉煌的历史。当你追忆过去,除了对荒淫无耻的夫差的嘲讽之处,我想,更多的启示是如何珍惜如今和平宁静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