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唱歌跑调也能治

(2014-08-21 08:41:12)
标签:

娱乐

健康

音乐

唱歌

失歌症

分类: 【转载】健康知识

唱歌跑调也能治

 

 

    你知道唱歌跑调是一种病,需要治疗吗?事实果真如此,而且这种病还有一个专属名称——失歌症。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曾报道说,唱歌跑调的人多半还有方向感不好、整理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等表现。该报道还说,失歌症并非无法改善,失歌症患者中的一些人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还有一些人需要进一步治疗。这类患者应该多和别人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比如在唱歌时让人指出自己所唱不准确的地方,可对照标准找出差距,一步步总结,逐步提高。

  失歌症患者无法感知音乐

  失歌症是一个新名词,指因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大脑内部对音高识别出现障碍,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跑调都是失歌症。比如,在《我是歌手》总决赛中,张杰演唱《回到拉萨》后半段的唱腔让不少观众以为他跑调了。对此,编曲常石磊解释称,这其实是一种音乐技巧,不是失歌症。而林志颖的儿子Kimi唱《爸爸去哪儿》跑调了,也不是失歌症,因为小孩压根不曾具有歌唱的能力。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的研究显示,失歌症患者有几个主要表现。首先,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差不多,即使是不和谐的和弦,他们也不觉得难听;其次,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而且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再次,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知方面有问题,但有一些患者却很享受那种韵律感;最后,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少数患者听音乐就像听扳手敲击水管一样不舒服。此外,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的生气、害怕或讽刺意味,经常会遗漏对方言语中的“弦外之音”。

  失歌症的元凶何在

  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失歌症患者的大脑对音高识别出现认知障,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患者自身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国外著名的研究者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若此模块发育不全就会出现失歌症。正因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识,而对听力、智力等都没有影响。如果珀利兹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而对失歌症患者大脑扫描发现,他们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

  研究还发现,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照片,他们分辨不出照片上出现的是同一幢建筑。

  治疗要从纠正过强的表现欲开始

  单纯唱歌不好,严格地说并不能称为是一种病,因为有的人天生就对音乐不敏感。如果确定患了失歌症,就要正确看待病情,并积极进行发音训练或者进一步治疗。有专家建议,可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的方法。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失歌症患者有可能重新体验到歌唱带来的乐趣。来源:健康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