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情怀

去年年底影片《2012》在我市上映,已经好多年不去影院看电影的我,还是抵挡不住《2012》对我的诱惑,于是就约上我先生一起去看了,除了感受到高科技的无穷魅力之外,最令我感动的一点就是:《2012》中,当各国领导人一致决定打开舱门,让未能登船人群纷涌而入之时,我们看到了真情所在。或许,人员超载会带来新的问题,但如果眼睁睁地看着同胞赴难而袖手旁观,即使自己得救,生命也失去了意义。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旗帜永远在高高飘扬,人性是没有国界的,生命高于一切是全人类的共识和愿望。
影片虽然下映多时,但自从它公映以后就像一个幽灵一样烙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只要地球上出现一点点风吹草动,人们就会惊慌和感叹:2012真的要来了!平时也经常听到这样那样的议论,要把钱花光,要真正活一次,要在2012之前享受一切可以享受的,要活够了,然后那一天来临时要和家人死在一起等等,有人甚至很悲观。可见影片带来的思考远未结束。
其实诸如《2012》中玛雅预言所说的“末日危机”,我们已不是第一次经历。1910年的哈雷彗星、1982年“决定地球命运的一年”,直到1999年的“世纪末日说”,如果每一次预言都实现的话,地球已不知毁灭多少次了。只是无论是这些末日预言,还是由此而来的电影、小说等衍生物,都透露出了一种末日情怀。
末日情怀,源于人类对未来的担忧。如今,现代化带来的成果确实让我们感慨“换了人间”,但不顾后果的发展方式却引发诸多问题:平均气温的升高、不可再生资源的急剧减少,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危机的临近。现在人们确实感到了气候的极端,我们这里感触最深的就是已经没有了春季和秋季,仿佛只有冬季和夏季,季节已没有了她的独特魅力。还有今年南北方气候的变化经常是倒置的,北方很早就开始热了,而且是奇热。客观来说,地球总会有毁灭的一天。只不过,人生寿命不过短短数十年,最终的“买单人”未必是我们。
环保、绿色、低碳,是我们应尽的一份力。我们应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但在精神层面,末日情怀之外,我们更需要末日思考,正如人类难逃死亡一样,我们不能因为知道结尾,就把人生演成一出悲剧。结局无力改变,但我们有能力改变过程。所以不必惊慌,不必害怕,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珍惜眼前人,和身边人分享你的幸福,经营好每一个今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才是明智和最好的选择。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喧嚣的都市,繁华的生活,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其实,何妨停下脚步,思量一下人生的意义,我们的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社会公平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然而生活永远是不公平的。世界上每个人可能生来的条件各不相同,有人生在大富之家,有人生在路边的贫民窟里,有人能食遍人间美味,有人却粗茶淡饭。但有一样东西对所有人都是平等和开放的,那就是自然,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公平,那世界末日才是最体现公平的时候,试问朋友,你愿意等到这样的公平吗?如果不愿意等到,那我们就努力去适应生活吧!
但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