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让孩子早认字!其实是心态问题!
(2009-06-10 08:32:51)
标签:
早认字好不好意识心态想像力思维育儿 |
分类: 学习学习 |
经常和小区里的妈妈交流,发现很多宝宝甚至从一岁前都已经开始了比较正式的识字教育。看到宝宝那么聪敏,我很羡慕。但是在这方面我比较懒,一直没有让孩子正规地认字,只是每天坚持让他看图画书,书上有字我也是有意忽略。相比之下,朗同学一直处于傻玩的状态。近日跟圈子里专门搞幼儿教育的专家交流后才知道,孩子晚点识字未必是坏事。我这人就是这样,非常矛盾。既想让儿子有特长又希望他能快乐单纯。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不想强迫他。
言归正传,这位老师告诉我,如果孩子过早认识了很多的字,看图绘本的时候就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字上,对于上面的图片则少了许多关注,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未必利于他的智力发展。坦白地说,这种观点我开始听起来有点震惊,后来我仔细琢磨了她的话,又觉得很有道理。“小孩子的思维是直观、具象的,以动作或表象为载体,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以直观的形象为支撑,丰富的绘本画面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了养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过早地让他们去注意字体的确可能抑制表象的积累,从而可能对思维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这位幼教专家的说法推演开去,我觉得过早识字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就拿朗同学来说吧,因为小家伙不认字,每次看到图片让他讲讲时,他都会根据我讲的再编一些,有时候甚至是自己想像的东东,虽然明知道他说的不是所指的,但我不干涉他。我觉得这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如果他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呢,我想可能会直接给我读上面的字而不再发挥想像力去构思去联想了。从心理学理论上讲,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发展速度也可能对语言形成一定的制约。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可能性,未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不排除是我对自己懒惰行为的开脱。
不过,抛开论点本身的是非不论,我觉得这种假设至少可以给没有教宝宝识字的妈妈一个安慰: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而自责,或许,识字的价值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不排除它会存在某种负面影响。
那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识字行为呢?我的最新认识是:在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随机引导,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识字敏感,而非认识了多少个具体的字。如果一定要教孩子识字的话,最好采取比较生动的形式,比如将字体和图像联系起来,认识过程游戏化等等。我家朗现在只是知道那些大大的方块状的是字,可以读,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但他只认识“一”“大”“小”。还是因为每本书里都有这些字。呵呵。
这是另一位孩子早识字的母亲的表述,她认为:
“一岁之前先把兴趣培养起来,小孩子一会走路就没原来好教了!我家咔咔从出生每天看图片,从六个月起每天加入字,让他认知敏感!认多少字是次要的,关键让他有兴趣!现在宝贝一岁九个月。专注力很好,对认知敏感,喜欢看图看书认字,一看就个把小时,不让看还急,哈。。。还特喜欢声情并茂的给我们讲故事呢。。。专注力好,认知敏感致使他语言发展良好,词汇量丰富,词汇表达已有两千左右。会背诗词18首,儿歌十几首,认识车标车型几十种,识字1000左右。特别懂礼貌。基本没有任性表现。跟他讲道理,他都能理解。想象力超级丰富!!理解能力强!。。哈哈。。我们上的早教是冯德全的理念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