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自2014年2月开始,中国在南薰礁、赤瓜礁、华阳礁、安达礁和东门礁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填海造陆,半年时间,五个总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的岛屿,当年的礁石瞬间变成了意义重大的岛屿。
http://s10/large/001Ds5xfzy6LNyUSZeNd9 此次填海的5个岛礁位置,都是缺乏大型设施,仅有小型混凝土平台的地方
与之前在赤瓜礁等岛礁建立的混凝土平台不同,此次是采用了一种名为“吹沙造地”的方法进行填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赤瓜礁等填海工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运沙船和沙子。
从严格意义上讲,吹沙造地是填海造地的一种手段。“吹沙填海”的过程是:首先用沙袋将一定面积的海面圈起来,然后再用泵将圈外海底的沙连带海水一起“吹”进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沙被沙袋滤下来留在圈内。渐渐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
当然,吹沙填海也有自己的缺陷。单纯的依靠沙子造陆,遭遇海浪和海风侵蚀,很容易被毁坏。因此需要使用巨型沙袋(长度超过50米,放气后宽度30米,内部填充沙子),在填海区周边制作围堰,防止海浪侵蚀。
http://s3/large/001Ds5xfzy6LNxmypeWf2 填海中使用的大型沙袋,通过它来形成围堰。
不过,具体工艺绝对不是沙袋一垒就可以搞定的。在围堰上,仍然需要附加混凝土和沙石构成的隔离层,阻隔沙袋与海水的接触。同时,在最外围,还需要布设名为“扭王字块”的混凝土件,阻挡海浪。
http://s12/large/001Ds5xfzy6LNxizc4Hfb 这是海堤外围布设的“扭王字块”用于减少海浪冲击。
http://s14/large/001Ds5xfzy6LNxpEXQ97d 2014年3月,赤瓜礁的填海工程
从上面这张拍摄于今年3月11日的赤瓜礁卫星照片,我们就可以看到,红色线指出的位置,正好就是赤瓜礁北部围堰完成后的情况。围堰高度高于海平面数米,大概高度和赤瓜礁旧有礁堡持平。
http://s5/large/001Ds5xfzy6LNxyurAM24 2014年2月25日吹沙作业中
http://s13/large/001Ds5xfzy6LNxZVapK0c 2014年7月东门礁填海
上面这张东门礁的填海模式,可以显示出,填海作业的下一步进度:加固围堰,之后准备增设地面建筑。由于采用了快速的吹沙填海模式,在短短的6个月内,就造出了足够的空间,中方的大型机械就可以上岛屿高效推进进行工程了。这种级别的工程,在目前南海海域极为少见。
http://s4/large/001Ds5xfzy6LNzoND8L13 南海地区填海五礁盘具体位置图
此次填海工程最大的五个礁盘,最西侧为华阳礁,最东侧为安达礁。南熏礁,东门礁,赤瓜礁相对而言位置比较靠近。此前这五处位置,都是依靠混凝土礁堡进行控制。由于面积狭小,难以布置完善的对海监视设备和完善的后勤设施。同时,由于缺乏码头,大型运输船无法接近,只能依靠冲锋舟接近。在夏季进行补给时,非常困难。
http://s2/large/001Ds5xfzy6LNzBkTOV41 扩建后的赤瓜礁
从扩建后的赤瓜礁看,有一个明显的突出部位,从礁盘填海区域一直延伸到礁盘内的深水区。此举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为了便于日后大型补给船舶靠港补给。
从造价角度上看,采用吹沙填海工艺,每平方公里陆地造价为10亿元人民币。目前赤瓜礁,南熏礁,华阳礁等6地,每个填海区域的面积均接近1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未来的地面设施,则整个填海和未来配套设施的投入要超过60亿元人民币。进行如此之大规模,有计划的填海,在目前南海周边国家中,也仅仅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财力和物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