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慈善还是权力寻租?

(2009-04-27 13:19:31)
标签:

力联集团

款物

权力寻租

去向

海啸

汶川

杂谈

分类: 文化

 

是慈善还是权力寻租?

 

中国青年报 425   近日,有帖子对地处南京的江苏力联集团在去年汶川特大地震期间募集捐款后至今没有捐出的事情进行了披露,并牵出了曾经有一笔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捐款也没有捐出的“惊人事件”。该帖子说,涉及的捐款总额有383157.42,其中汶川特大地震捐款41423.1,海啸捐款及退税合计341734.32元。力联集团对捐款去向不作任何解释,而江苏省慈善总会、省红十字会等6家单位都没有收到力联集团的捐款。

看到这则新闻,不得不让人感到力联员工质疑捐款去向并不是空穴来风。力联集团对捐款去向不做任何解释,不仅是傲慢,而且是无知。如果事实存在,力联集团这不是亵渎爱心的违法犯罪之举吗?

如果力联集团私吞捐款事件情况属实自不必说。在我看来,即使有人恶意诽谤力联集团,私吞捐款事件子虚乌有,那么,力联集团在慈善公信方面仍然存在疑问。试想:如果当初力联集团公司在收到员工印度洋海啸与汶川地震捐款的第一时间把所有捐款都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及时向捐款员工公布相关捐款票据凭证,编造“私吞捐款”谎言,恶意诽谤力联集团,又从何谈起?

对此,一方面力联集团要自证清白,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及时介入调查。查清事实真相,给公众舆论与举报员工一个交代。如果力联集团根本没有私吞捐款,就要出示相关证据,依法追究造谣、中伤者的法律责任;如果力联集团私吞捐款情况属实,就应该受到法律严惩。否则,不仅灾区人民感到伤心,也会伤害亿万同胞真诚的爱心。

尽管力联集团“私吞捐款”事件的事实真相目前不得而知。但由此扯出的慈善公信的话题值得思考。事实上,不仅企业私吞员工捐款这样的谜团待解,慈善机构公信受到质疑的例子更是不在少数。

如今,人们都感觉到做慈善事业很难,难在什么地方,真正难在了中国企业身,国营不说就说民营,不管它是权力寻租,还是寻租权力勾结官员,还是官员勾结黑幕交易,还是交易黑幕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财富,和那种阳光下每个人平等竞争,心甘情愿地劳作,创造财富的过程,是有天渊之别的。欧美的大多数企业家能把一生所得捐献出来造福社会,有的还是无名捐赠,他们觉得把大笔财富留给孩子是一生的耻辱,这等于是为了自己而自己,为了财富而财富,这是欧美大企业家的崇高之处。中国的富豪们可能吗?有!那也是凤毛麟角!

现在的一些企业很多黑幕下的交易本身就是不义之财,这些人连税都不想交,别指望他们还有什么慈善情怀。如果通过慈善可以获得荣誉,还可以减税,那慈善行为将成为洗钱和沽名钓誉的新途径。慈善爱心是真正“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甚至成了某些人权力寻租、中饱私囊的工具?对此,我们可以谴责少数人丧尽天良,滥打慈善款物的主意,员工质疑力联集团私吞捐款或许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从根本上讲,问题的关键在于,慈善公信缺失,捐赠款物监管机制缺位,对捐赠款物的来源去向、监管使用等问题尚未形成刚性约束。难以保证捐赠款物不跑冒滴漏,好钢全部用在刀刃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穷不可怕,资源匮乏不可怕、落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慈善,只有从内部监管向外部监督推进,真正实现“阳光慈善”,才能减少公众对慈善公信的疑虑,遏制部分人良心霉变、权力滥用,保护公众爱心。惟此,只有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公开、法治、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才是慈善事业真正发展的前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