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价药“玩失踪”凸显政府责任缺位

(2014-03-26 01:23:55)
分类: 时事评论

  既然这些廉价药列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保证其供应就是政府应负之责;既然廉价药无法靠市场机制生存,政府就应该挺身而出、有所作为,挽救廉价药只能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 

  文/晏扬 

  近日,家住长沙的张女士脸上皮肤过敏,到药房买维生素E,一问价格,每盒竟高达120元。药剂师说:“这是进口药,效果很好。”张女士跑了好几家药房,都没有找到基本药物目录中一盒不到10元的维E。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像这种廉价药“玩失踪”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用于急救或治疗感冒、老年病、结石和风湿等疾病的廉价基本药物经常“一药难求”。

  张女士遇到的情况并不是最糟糕的,毕竟市面上还有高价维E可买,而且治疗皮肤过敏还有其他药物可用。最要命的情况是:有些廉价药是专门治疗某些疾病的特效药,没有替代产品,一旦这些廉价药“玩失踪”,患者再有钱也只能干着急。

  比如几年前有一条曾引起轰动的新闻:上海一名六岁的孩子因为缺药而命悬一线,所缺“救命药”不过是一种曾普遍应用于临床、每支只有2元钱的复方新诺明。可是病人家属、医生四处寻找都买不到,最后还是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外地一家药店找到了它。再比如,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因所有心脏手术患者必须在术后使用这种药,且无其他替代药品,各地医院一度面临停做心脏手术的局面。还比如,从2013年7月起,全国各地出现了甲巯咪唑“药荒”,这种药每瓶售价只有4.9元,是一种抗甲状腺特效药,“药荒”导致无数甲亢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

  廉价药“玩失踪”,原因正在于其价格低廉,生产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于是纷纷放弃生产。药企当然不会做亏本买卖,我们不能指望市场化企业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经济”,市场“无形之手”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市场解决不了的,就需要政府及时补位,伸出“有形之手”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显然,既然这些廉价药列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保证其供应就是政府应负之责;既然廉价药无法靠市场机制生存,政府就应该挺身而出、有所作为,挽救廉价药只能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在这个意义上,廉价药纷纷“玩失踪”,凸显了政府责任的缺位。

  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比如,为了解决甲巯咪唑“药荒”问题,工信部和北京市经信委安排了1000多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药企技改和生产,至今年1月份,甲巯咪唑“药荒”问题已经解决。通过财政补贴,既让药企有钱可赚,又保证药品价格低廉,不失为挽救廉价药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应该推广到其他廉价药的生产和供应上。

  让廉价药重回市场,其意义不仅在于“救死扶伤”,而且能有效遏制药价虚高。这些年来药价之所以越“降”越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药企热衷于生产替代药品,以规避政府确定的药品“降价圈”,替代药品的疗效可能不及原来的药品,药价却涨了好几倍。让廉价药重回市场,可以让那些高价替代药品在市场上失去立足之地,进而拉低总体药价,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