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存款首超4万亿”的喜与忧
(2013-12-12 02:14:32)|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晏扬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份政府存款余额达到41163亿元,比9月份增长19%,这是政府存款余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政府存款也叫国库存款,集中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和央企红利上缴收入等。
政府存款余额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增速,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110525亿元,同比增长9.4%;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自身支出大幅减少,去年12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并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各地三公经费及其他行政经费支出大幅削减。政府收入增长而支出减少,存款余额自然大幅增加。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库存款一直处于上升态势,5月份存款余额重新回到3万亿元水平,达到3.23万亿元,同比增长9.4%,此后一直维持高位运行。
在这个意义上,国库存款大幅增长,是各地各级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最直观的明证,充分说明中央“八项规定”取得了卓越成效,令人欣喜。同时也说明,政府厉行节约的空间巨大,只要反浪费之风长盛不衰,就能节约更多资金“用之于民”。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在欣喜的同时,政府存款超4万亿也让人感到担忧。政府手里没钱不行,有很多钱没花出去也未必是好事。钱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显示其价值,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所以,政府手里的钱应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造福于民众,而不该躺在银行里“睡大觉”。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显得捉襟见肘,很多普通民众还面临着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租)不起房、养不起老等困境,亟需政府扶贫济困。面对这样的现实,实在为数万亿元财政资金“睡大觉”感到惋惜。
同时,政府手里钱太多,可能导致年终突击花钱等问题。即便这股歪风能被遏制,但一些地方政府在GDP政绩的诱惑下,可能将大笔资金用于建设投资,盲目上项目、铺摊子。要知道,相较于畸高三公经费造成的浪费,政府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所造成的浪费更加惊人。
眼下就有一个例证: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落马,与其在宜昌市委书记任内的“一号工程”有关,这个总投资高达20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仅仅过了几年就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给当地政府留下一屁股债。政府盲目投资极大侵占了民生投入,这个问题值得警惕。
客观而言,大量财政资金闲置与预算不科学、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编制预算时,民生投入预算不足,行政经费预算偏高,而在执行过程中,行政经费大幅削减,节省下来的钱便一时找不到使用方向。鉴于此,解决财政资金闲置问题,首先要从预算着手,增加民生投入预算,减少行政经费预算。同时,地方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执行预算没错,但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肯定也没有错。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4%,远高于同期GDP增幅和居民收入增幅。这说明,政府除了增加民生投入外,还应通过减免税费直接“让利于民”,前者是“多予”,后者是“少取”。当政府手里有了很多钱,理应对民众“多予少取”,否则,民众就很难过上“好日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