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公款送礼,功夫在节日之外
(2013-09-18 05:46:55)|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晏扬
中秋、国庆两节将至,中央要求坚决刹住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与往年相比,公款送礼现象确实明显减少,但人民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花样翻新的礼品和送礼手段,给“两节”送礼披上了“隐身衣”,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与以往提着各种礼品东奔西走不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快递”的形式让送礼变得更加方便和隐蔽。
以“网购+快递”的方式送礼以逃避监督,如此“礼尚网来”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令人沮丧的是,公款送礼是最容易花样翻新的,因而最让人防不胜防,即便堵住了“网购+快递”这种方式,送礼者还能找到其他方式来掩人耳目;即便遏制了节日期间的公款送礼,公款送礼还会在平时大行其道。怎么办?其实,遏制公款送礼之风,功夫更在节日之外、送礼之外,应在平时的体制机制建设上多下功夫。
显然,不管公款送礼如何花样翻新,购买礼品总不会个人掏腰包,所有开支都是要报销入账的,都是要开发票的。而根据新闻报道,一些网店可以为阳澄湖大闸蟹等任何礼品开出“办公用品”的发票,而且每张礼券可以寄往不同地址,并将发票寄到购买者指定的地方。阳澄湖大闸蟹居然能以“办公用品”的名义报销入账,足以说明发票管理存在巨大漏洞。商家为什么可以胡乱开发票?“办公用品”何以成了一个“筐”?只有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堵住发票管理中的漏洞,才能让包括公款送礼在内的各种铺张浪费无处遁形。
公款送礼花样翻新,根本原因是一些单位有钱并且可以随便花钱,这种状况不改变,公款送礼便无法杜绝。一些单位有钱并可随便花钱,一方面因为预算监督“牛栏关猫”,没有形成硬约束乃至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因为各单位存在大量“小金库”,而违规收费、乱罚款则是“小金库”资金的主要来源。
遏制公款送礼之风,关键在于管好各单位的“钱袋子”——既要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又要下决心清理形形色色的“小金库”,把各单位收费、罚款的权力关进笼子。同时,应进一步细化、拓展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公开,将每一笔钱的花销都置于阳光之下,接受民众的评议和监督。显然,管好各单位的“钱袋子”,管住政府花钱之手,才是遏制公款送礼以及其他各种铺张浪费的“釜底抽薪”之策。
遏制公款送礼之风,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样必不可少,“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是起码要做到的,除此之外,这种高压态势不能限于节日期间,不能满足于运动式治理,而应致力于建立常态化机制,只有常态化机制才能让各单位、各官员逐步养成厉行节约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公款送礼等铺张浪费如何花样翻新,都难以逃过群众的眼睛。所以,应通过体制机制建设确保民众的监督权,创造条件让民众监督、批评政府及官员。只有形成这样的舆论氛围,才能让包括公款送礼在内的各种铺张浪费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