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晏扬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5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做过整容手术的年轻人,59.7%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整容是受到“以貌取人”社会价值观的影响,75.1%的受访者认同一个人的容貌与其个人竞争力有必然联系。
不出所料,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少专家学者照例表达了一番感慨和忧虑,或曰这是“心理不健康”的体现,或曰这是“自我意识不强”的表征,甚至将之上升到“文化不自信”的高度。依我拙见,实在没必要这样大惊小怪,更无须把“容貌竞争力”想得那么可怕。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因此,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美”远比“外在美”重要。但与此同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是流传已久、深入人心的说法,这里的“爱美”不仅指喜爱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事物、美妙的情感,而且指喜爱美丽的心灵和容颜。
由此观之,不管是喜爱道德高尚者、才华横溢者的“内在美”,还是喜爱俊男靓女的“外在美”,都是“爱美”的表现,二者既不矛盾也无冲突,完全是并行不悖的。喜欢漂亮的女子、英俊的男子,实在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或者说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
基于上述认识,既然有德有才是一种竞争力,那么容貌较好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竞争力;既有德有才者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容貌较好者受到许多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不足为怪。简单地“以貌取人”当然不可取,但不得不承认,很多工作岗位确实需要一定的相貌条件,比如一个迎宾小姐,总得让人看着舒服,给来宾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再比如电视台主持人,一个相貌平平者与一个容貌姣好者竞争,当两人其他素质不相上下时,恐怕后者胜出是正常的,如果前者胜出那才是怪事。不仅在职场上,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男女谈恋爱,不也要挑一挑对方的长相吗?此乃人之常情。
容貌具有竞争力,并不妨碍或否定德、才具有竞争力。实际情况是,对于不同行业、单位和岗位,容貌与德才所具有的竞争力不同。迎宾小姐这个岗位,容貌的竞争力可能大于德才,而更多的工作岗位(比如科研),则是德才的竞争力大于容貌的竞争力。这些都是社会的理性选择,德才的重要性应予强调,但没必要因此担忧甚至鄙视“容貌竞争力”,两者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
而且应该看到,相比“容貌竞争力”,“德才竞争力”更为持久和稳固。一个人如果只有“外在美”而没有“内在美”,他(她)凭借容貌获得的竞争力可能很快会丧失。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们不会爱一个面若桃花、心如毒蝎之人。尤其在职场上,大多数岗位拼的还是实力,一个人长得漂亮,如果无德无才,不能胜任工作还不讨人喜欢,想必不会有长久竞争力。
因此,完全不必对“容貌竞争力”感到担忧,有些人更注重“内在美”,有些人更偏好“外在美”,两种美在社会上各得其所,都是很正常的价值取向,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