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猎头公司选官,创新还是倒退?

(2012-11-28 01:16:47)
分类: 时事评论

  文/晏扬 

  在广州大型市场从事过十多年贸易的李玉芳,如今坐在了江苏苏州市盛泽镇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的位置上,从商人到官员的跨越,是因为有猎头公司牵线搭桥。5年前,苏州市通过一家猎头公司选拔7名市管干部,在全国开创通过猎头公司物色、推选官员的先例。此后,苏州市所辖常熟市、张家港市、吴江区以及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陆续采用这种方式选拔干部共21名,分布在城建、规划、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最高职位为副处级。

  通过猎头公司物色、推选官员,这事确实很新鲜。要说此举的积极意义,总归是可以列出几条的,比如:可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拓宽了干部选拔渠道;可以降低干部选拔成本,提高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干部选拔“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的弊端。

  但是,所有这些积极意义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猎头公司不仅公正可靠,而且慧眼识珠。猎头公司毕竟是商业化企业,“在商言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鉴于当官对人们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会不会有人花钱“购买”猎头公司的推选?会不会谁花的钱多谁就获得猎头公司的推选?这种可能性显然不能排除,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在利益诱惑面前尚且徇私舞弊,何况是“在商言商”的猎头公司。如果猎头公司并不公正可靠,乃至唯利是图,不仅上述积极意义将沦为空谈,而且推选官员势必沦为变相的“买官卖官”。

  此外,官方选拔干部有时尚且“任人唯亲”,猎头公司推选官员想必难免“唯亲是举”。推选官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应该与商业产生任何瓜葛——想想看,假如各地干部选拔都依赖于商业化的猎头公司,哪些人有机会做官由猎头公司说了算,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事实上,即使猎头公司是慧眼识珠的,但其寻找、网罗人才的范围终究有限,根本比不上公开招聘,为何宁愿舍弃公开招聘而偏信猎头公司呢?猎头公司寻找人才是不公开的,推选官员是不公开的,组织部门的测试、面试、考察同样是不公开的,一切都是“暗箱操作”,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蕴藏着多重风险,既有选错人、用错人的风险,也有滋生腐败的风险,还有制造社会不公的风险——一些优秀人才只因没能进入猎头公司的“法眼”便失去竞争机会,显然不公平。

  因此,相对于公开招聘选拔,通过猎头公司推选官员,这种“创新”似乎是一种倒退。何况,此举还违反了公务员人事制度的“逢进必考”原则,相当于给少数人当官开辟了“绿色通道”。

  近年来,各地在选拔干部上多有创新,但正如一些网友所质疑的,这样创新那样创新,为何不让民众来决定官员的任用升迁呢?确实,唯有强化民众的参与权、发言权、监督权,才是改革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的正途,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