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升官发财”上大学有何不可?

(2012-09-20 01:47:32)
分类: 教育话题

  文/晏扬 

  近期高校密集开学,开学典礼上,各校校长免不了对新生提出要求和期望。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谈及“为什么要上大学”时,引用复旦老校长李登辉(注:此李登辉非彼李登辉)在上世纪20年代说过的一句话告诫新生: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在一般语境下,“升官发财”似是一个贬义词组,与“贪图富贵”同义,为很多人口头上所不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人首先要“诚意、正心、修身”,做一个道德君子,此乃立身之本;现代大学教育也讲求精神、气质、品格,升官发财太世俗,似与大学精神格格不入。复旦老校长说那句话,现任校长重复这句话,想必都是基于这种观念。

  但是,倘若不说升官发财,而是说做官员或公仆、做企业家或CEO,大概就显得光鲜亮丽而无贬义了。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因此,升官发财本不该是贬义词组,而应是中性词组。在古代,读书人“诚意、正心、修身”之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学而优则仕”,通过做官、做大官来“治国、平天下”;现代教育之下,做官并非读书人的唯一目标,职业选择、生活方式多元化,人们上大学的目的五花八门,但做官仍是正当目标之一。事实上,如果说古代科举是选拔官员的途径,那么现代大学教育则承担着培养未来官员的重任,高校责任所系,却鄙视学生为做官、升官而读书,岂不自相矛盾?

  做官,一种职业选择罢了,任何职业都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为社会作贡献,何况从“应然”角度说,做官是为人民服务,施展抱负造福于民。大学毕业生选择从政,乃至从一开始就冲着做官读大学,实在没什么丢人的,不该受到鄙视。做官如此,发财亦然。高校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说不定将来会涌现出一批企业家。企业家自己发财,同时为政府贡献大量税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这是多么光彩荣耀之事。高校一方面鼓励毕业生创业,一方面鄙视学生为发财而读书,同样自相矛盾。

  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升官发财虽为一些人口头上所不齿,事实上却是很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虽不能至也心向往之,连一些高校也以培养了多少高官、富豪为荣。这本来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有些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罔顾法律和规则;有些人升官之后贪腐堕落、为所欲为;有些人发财之后为富不仁、横行霸道。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人败坏了“升官发财”的声誉。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如果从教育上找原因,那么我认为,恰恰因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假、大、空,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所思所想,才导致一些学生的道德、精神无所皈依,出现道德虚无化、精神荒漠化。学校教育总是企图把学生打造成道德君子,结果因为高不可攀而让一些学生变成伪君子,不仅不讲道德,而且不讲法律和规则。依我看,与其这样,不如放下身段,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培养遵守法律和规则、具有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的合格公民。

  大学大可不必教育学生鄙视升官发财——这种说教本身就很虚伪,只会教育出虚伪的学生——而是要教育学生必须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升官发财;升官之后要廉洁自律、服务于民,发财之后要遵纪守法,履行作为富人的社会责任。我想,这样的教育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对社会也更有实际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