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现在起,多修建免费的公路和桥梁

(2012-05-31 01:37:56)
分类: 时事评论

  文/晏扬 

  5月28日,施工3年的山东海即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耗资5亿元的跨海大桥,通车之前就确定免费通行,通车之日也没有搞任何庆祝仪式。然而,闻讯赶来看热闹的市民有上千人,整个丁字湾桥头就像一个集市,人们兴奋地谈论着大桥通车的种种好处,喜庆之情溢于言表。

  海即大桥连接烟台海阳和青岛即墨,总跨度3000多米,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像这样的跨海大桥,收费似乎是正常的,不收费反而显得“另类”,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及桥梁的收费期限可达15年,当地政府放弃收费,等于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巨额收入。

  要做到这样“另类”是不容易的,得有让利于民、还路于民的情怀,得有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还得有算大账、长远账、聪明账的眼光。海即大桥拉近了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城市的时空距离,将由此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半日旅游圈”。大桥免费通行,节省了三地经济交流和人员交往成本,所带来的商机和“隐性财富”不可估量,政府在通行费上遭受些许“损失”,换来的将是更多、更重要的回报——不仅是经济上的回报,更是民众口碑的回报,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提升,这个回报比什么都宝贵。所以,海即大桥免费通行算了一笔聪明账,结果将会是双赢。

  海即大桥免费通行,让人不禁再次反思公路收费问题。政府“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也好,通过招商修建经营性公路也罢,两种模式修建的都是收费公路,而收费公路林立,已经成为抬高经济交流成本和人们日常生活成本的“罪魁祸首”。当此之时,人们强烈呼吁公路姓“公”,回归公益属性,但客观而言,这又谈何容易!人家的投资还没有收回,奈何?即使早已收回投资,但规定的收费期限未到,奈何?所以,尽管从去年6月至今年5月,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但正如《第一财经日报》日前报道的那样,清理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成效寥寥。

  逐步将既有的收费公路变成免费公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现在起,应当摆脱对“贷款修路”和“招商修路”模式的依赖,逐步改由政府直接投资,多修建一些免费的公路和桥梁,就像海即大桥那样从一开始就还路于民。换言之,如果我们把公路姓“公”作为一种未来的愿景,那么现在就应未雨绸缪,多建免费公路,少建收费公路,否则,现在建的收费公路就会成为未来的“包袱”。

  实际上,近年来陆续有一些地方政府回购经营性公路(桥梁、隧道)的收费权。比如陕西咸阳市回购两座大桥的收费权供市民免费通行,深圳市政府回购梧桐山隧道的收费权并取消收费。为了回购梧桐山隧道的收费权,深圳市政府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痛定思痛,该市宣布今后道路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即以政府修建免费公路为主——是啊,与其将来花大价钱回购,不如现在投资兴建免费公路。应当看到,公路免费通行将是大势所趋。

  老路老办法,新路得有新办法。既有收费公路可谓“历史遗留问题”,尚待艰难地慢慢消化(收费期满后变成免费公路),如果现在继续大规模修建收费公路,这些公路将来又会成为难以消化的“历史遗留问题”。只有从现在起,依靠政府投资多修建免费公路和桥梁,不再积累问题,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才能让收费公路逐步减少乃至退出历史舞台,让公路真正姓“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