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谢花开

(2024-06-07 09:03:47)

花谢花开

 老早就悄悄做着准备,除了整理收拾东西、清理电脑,就想着要给自己的退休时刻好好写一篇短文以做纪念的。而今一纸文件,两行宋体字下来,重负全释,如愿以偿,心境渐渐平伏下来。写个什么样,反倒觉得满腹枯肠,想不起要怎么样来抒发。就记个简简单单的日记吧,且给自己交差。

本人1988年8月8日参加工作,到2024年6月退休,拢共工作了35年零10个月。子虽不才,但自从业以来,时刻告诫自己,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短板,不要把口号当成口号,永远保持求知欲望,专业上要有专研的精神,工作上要有认真的态度,方法上要有创新的自觉。从来不敢懈怠。

岁月如梭且如歌啊,今回首,尽在弹指一挥间……

去搬回东西,晚上去的,图个清静。环顾工作了许多时日的办公室,我竟然没有感怀,也许是准备的时间很长,也或许是或多或少有逃离的成分在里边,此时此刻,很平静,很自然。动作轻缓,抱上本就不多的那些早就收拾好的七零八碎的私人物品,想好了就这么悄悄离去。把钥匙摆放在桌子上,缓缓走出,关上门,走下四层楼梯,在办公室大楼下驻足看着有些老旧的办公大楼作别。有几道窗户还亮着灯,那是几个勤奋的同事还在加班。突然有一种感觉,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我前去报到上班,同样也是站在楼下,看着“广南县工业交通局”的铭牌出了会神……心中默念涌起,别了,我的所有的工作们。别了,我那形形色色的同事。我所有的工作能耐,如今卸下,就搁这儿吧。很奇怪的事情是,我并没有泛起一丝一毫的伤感,连点留恋也没有。深呼一口气,转身离去。此刻,《再别康桥》恰如其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驾车离去。车窗开着,因为下过雨,夏夜的凉风吹拂。特意找到肯尼基的《回家》放着,声音开得老大,萨克斯激扬的旋律满满的包围着我。车窗外,路灯昏黄的灯影一排一排快速向后闪过。这一刻,真真是应了心境,闪过的那些灯影,朦朦胧胧、恍恍惚惚,恰好像我正一件一件的,抛弃那些三十多年来羁绊于身上的工作旅痕……

回到家,妻迎上来,搭了把手,帮着收拾物件,笑着说“回来了”,我也笑着说“回来了”。

……

退休这件事,说起来就像一面镜子似的,照得出人间万象,有的人焦虑,很惶然,不知道退了休每天的日子要怎么过。有的人很留恋,觉得这班嘛还没上够,有免费的矿泉水和手纸,还有同事作伴。有的人则一分一厘算计着得不到什么,失去了什么,还要指望着什么。再者,甚至要去翻翻档案,看看是不是年龄记错了,往往要怨天尤人。其实,退休是件再高兴不过的事,组织也说“退休光荣”,我也这样认为。很多年以前,那时看到老同志退休,心生羡慕,曾写了一篇《我所向往的退休生活》,其间尽是种种幻想,而如今成为现实的时候,种种规划方觉得已经不真实。毕竟时过境迁,年纪不一样,心态不一样,环境也好像不一样了母亲大人在上,90高龄,基本失能失智,不敢造次回忆起当年父亲退休,喊上我一同到单位上去,搬回他的教案、书籍什么的,和那些老同事挥挥手,一一作别,就回家了。整个人一直安定,不起波澜直到辞世离去。父亲母亲一辈子言传身教,那就是为人厚道,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不要患得患失,从不拖泥带水。我们家的人,都有传承。退休嘛,也就是人生中很平常的一个时间节点,顺其自然。说来也巧,我和妻高中曾为同窗,同一天过生日,就现在,前后也算是同年同月退休,应算是一段奇缘吧。

往事如烟,我们这一拨60后,既听过《甜蜜蜜》《外婆的澎湖湾》,听过《春天的故事》,还听过《走进新时代》《江山》,作为经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享受者,此生已何其幸运。还是会不时想起在工地行走的那些艰苦时光,每天在山水间走来走去,日晒雨淋的,想着这么辛苦究竟为了什么?这辈子这样的工作,什么时候才会到头?现在看来,还就是那些艰苦岁月,让我看过田野间最美的风景,穿过最原始的山林,吃过地上长的、树上生的、水里游的的野果野菜野味,喝过不少山沟沟里的山泉水,更经历过无数次的人生险境,很丰满。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回想起每一阶段的过往,我的,还是值得。

 也曾经聊发过小小的抱负,比如我曾对那些散布于山村小道上许许多多的古桥产生过兴趣,想着如果有条件,一定要为它们拍个照,做个影集。它们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或宽或窄,坐隐在河沟之上,涅没在那些早已废去的古驿道上。如果有功德碑,还知道建设的纪年什么的。大多数的是,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几近残垣。桥旁或长满古树,或是爬满古藤,明白无误的告诉你,那种沧桑之美除了体现实用,耐久的功用而外,那是先人们的智慧。“小桥流水人家”,你只有造访过那些古桥,坐在桥上,抚摸那些斑驳的桥石,才能切身体会出诗人的吟唱。遗憾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惰性使然,终没能实现。(那时候,有个智能手机该多好。)

 所有的工作经历里边,有一个项目值得说一声,我的青春岁月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了这个项目,它的建设,到现在还在继续,那就是“西西公路”。起点为广西西林,终点在云南西畴。在我参加工作之前,因为战备需要,西西公路就已经立项,并且断断续续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把简单的路基修通了,晴通雨阻。89年开始按三级公路改造,先修的珠街到广南。94年起修的西畴到珠街。97年起建设广南到西林界。08年又迎来西林到珠街的二级公路改造。期间上沥青路面,改线等工作反反复复,时间跨度旷达四十多年。广南县境内的路段建设,我基本上都有参与,从测设到施工到养护,一个青头小伙硬生生熬成小老头。到现在,还不算完,广南到那洒通了高速公路,那洒到西畴的高速公路还没完工,西林到广南的高速公路才刚刚起步,我已经退休了。还有些时日呢,这就是“西西公路”!

 在家人朋友同事眼里我几乎等同于一个“小炉匠”的角色,近乎于什么都会。俗话说的“泥木石带捡瓦”,开机械、搞修理,还会弄几颗草草药。其实,都是工地的生产生活条件逼出来的,那可是无数的乡村工地岁月练就的本事,能够“万事不求人”,也好。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世上少了一位“林科长”,无足轻重;但就此回来一个“林大瞎”,何其妙哉。接下来,放慢脚步,行色从容,钓钓鱼过一天;打打球过一天;游个泳骑骑车过一天;剪篱笆枝条,弄弄花草过一天;赶街买菜过一天;做一日三歺过一天;看看书,听听音乐、喝喝茶,发个呆也算过一天。还尚不敢奢望含饴弄孙,日子嘛,就这么过了。一花谢一花 ,人世间潮落潮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生的后半程,想必,也应该,自此云淡风轻......

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955c0470102wzn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