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是surf
我是surf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83
  • 关注人气:11,0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晋陕风情路——山西碛口、陕北佳县、米脂、绥德、延川自驾游记(八)

(2013-08-18 17:39:49)
标签:

晋陕大峡谷

临县

伞头秧歌

黄河

自驾游

分类: 走遍中国

    离开了那片巨大的“冰墓”,我们继续向佳县方向前进。一路上并不完全是悠远的黄河峡谷,偶尔也会经过几个村镇。经过的时候,我会停下车来和村民问一下路。其实,路我是认识的,停车的目的就是想和当地人交谈一下,感受一下晋陕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

 

http://s3/mw690/59552a27tx6BRRDwd2y62&690

http://s7/mw690/59552a27tx6BRRDBhHw36&690

   

    在路上前进着,心里总是期盼能看到一些当地过年时的风情。那种与以往不同的,只有春节才会看到的。走这走着,当我们经过一个镇子的时候,镇前的一个空场上传来了欢天喜地的锣鼓声。停下车,过去一看,是一群扭秧歌的人


http://s1/mw690/59552a27tx6BRRDHiE030&690

   

    自驾游路上的“奇遇”总会让来自异乡的旅行者兴奋不已。我们知道:我们碰上了当地的“春节庆典”了。于是,赶忙找地方把车停好,然后几个人分头占据有利地形,开始一边欣赏,一边用相机来记录这“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山西大秧歌...


http://s16/mw690/59552a27tx6BRRE5tYH9f&690

 

   开始,我是沿着一个楼梯上了房顶。俯瞰了一下,这里的秧歌是所有的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排成一字长蛇阵,首尾相接的按着乐队的音乐节奏,跟着锣鼓点儿进行表演。

 

http://s2/mw690/59552a27tx6BRRE0ms1c1&690

 

    开始我们只是兴奋地、新奇地、完整地看完了山西临县的秧歌表演,并拍了很多照片,但什么也不懂。开始只知道用相机记录,后来这样的情况到陕北又碰到了几次。扭秧歌的人们服装并不是很统一整齐,可以说是穿什么的都有。组织也很松散,还有部分人是临时加入到队伍中的,但大家跳的都是很兴高采烈的样子,让人强烈的感到了“年”的气氛。

 

http://s4/mw690/59552a27tx6BRREoEVB73&690

 

http://s8/mw690/59552a27tx6BRREhBiv27&690

 

   这次在临县看到的秧歌是我第一次见到山西秧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这里的秧歌队伍特别的地方在于,中间总是有个一手持花伞的人。开始对此并没有太在意,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临县伞头秧歌。


http://s11/mw690/59552a27tx6BRRDT2cyea&690

   临县秧歌是流行在山西临县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所以又称“临县伞头秧歌”。“伞头秧歌”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山西临县最盛。可以说伞头秧歌生于临县,盛于黄河晋陕两岸,尤其是晋西和陕北。

http://s11/mw690/59552a27tx6BRRDMqGSda&690

  

    唱秧歌主要是伞头的事,伞头肩负着指挥全局、调动情绪、编派节目、评论演出以及秧歌队与外界交往、答谢、祝贺等一系列职责,而这一切都得通过唱秧歌来进行。

 

http://s12/mw690/59552a27tx6BRREJc1Bcb&690

 

    伞头秧歌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两个方面,特点是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唱结合,交替进行。看这位伞头是不是很有型,动作潇洒并且一脸严肃的样子带着队伍。不过,这大哥可一直没有唱,整场秧歌都是只扭不唱的...呵呵

 

http://s6/mw690/59552a27tx6BRRENUkBf5&690

 

    伞头秧歌的内容丰富广泛,形式活泼多样,气势粗狂豪放,规模宏伟壮观 一支秧歌队,除了乐队和仪仗队外


http://s6/mw690/59552a27tx6BRREu8Pr45&690

   

    还有伞头、旱船等等


http://s14/mw690/59552a27tx6BRREbkLz1d&690

    秧歌队里的旱船也有不同的造型


http://s9/mw690/59552a27tx6BRRESWVyc8&690

  

   临县秧歌把众多的民间歌舞艺术串在一起,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游行队伍,犹如一条翻滚前进的彩色巨龙,又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因此可以说伞头秧歌是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

 

http://s1/mw690/59552a27tx6BRREzyI8c0&690


http://s12/mw690/59552a27tx6BRREZ7e33b&690

   

    乐队师傅卖力的演奏着,一时间镇上锣鼓齐鸣,吸引了不少村里的男女老少们都出来观看

 

http://s10/mw690/59552a27tx6BRRHwdgR19&690

 

http://s8/mw690/59552a27tx6BRRHEnxt07&690

 

    小伙子们也是由衷的兴高采烈地扭着,从他们身上,你可以感到一股发自内心的快乐,一种幸福感,一股强烈的乡土气息

 

http://s4/mw690/59552a27tx6BRRFmUnh83&690

 

   从一开始,我就观察了半天,这位中年的乐队成员一直是愁眉紧锁的样子一脸的凝重与面无表情,和边上的胖大婶的笑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http://s10/mw690/59552a27tx6BRRF4K7v19&690

   

    大婶操着浓厚的山西方言和边上的大嫂不知聊着什么

http://s14/mw690/59552a27tx6BRRF9w3Hcd&690

   

    后来随着秧歌进入了高潮,这位乐队师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就像那冰封的黄河开河一样,灿烂了一下。这一笑,真比杨贵妃那“红尘一骑”还难得啊

http://s12/mw690/59552a27tx6BRRFgtN98b&690

    很多走过藏区的人都喜欢拍藏民的人像,仿佛只有藏族的人像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成为摄影作品的标准像,仿佛只有藏族人的脸上才会有岁月刻蚀的痕迹。我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我也不能完全苟同。我一直在路上寻找、捕捉着其他地方的人像与风土人情。

 

http://s14/mw690/59552a27tx6BRRHp8T37d&690

   

     离开小镇前行,前面就要到佳县了。过河前再看一眼山西的土地,再从山西一边看一眼黄河....

http://s1/mw690/59552a27tx6BRTBXcY01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