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鸣驿出来去宣化可以走高速,也可以走国道,我们走的国道。大约1个小时后到达了宣化,进入市区以后前面出现的就是清远楼。

宣化古城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代称宣府镇,为长城九镇之一,担负着东起四海冶,西至南洋河长达500多公里的长城防御任务,是长城重要防御指挥中心。古城原有七门,每个门墩台上都建有城楼,门外筑瓮城,瓮城之外有月城,月城外挖隍堑(护城河),设吊桥,南城门外还有一关城。古城四角筑高台,建悬楼,城外四周建有护城台,驻士兵把守,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宣化城历史悠久,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素有“北方古城”之称。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两千多年来,宣化或为州县治,或为府镇治,始终是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的中心城镇。宣化之名始称于金代。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辽归化州为宣化州,取宣扬教化之意。明王朝建立九镇长城之后,宣化便成为宣府镇的指挥中心。
明朝的宣府城,是洪武二十七年(
公元1394年)在元朝宣德府土城的基础上扩展而建的。城周12公里,设有7座城门。建文元年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发靖难之兵时,驻在宣北的谷王进京之前塞堵了3座城门,只留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永乐年间,在城门之上,修了4座威武雄壮的城门楼,在城墙四角之上还建了角楼4座。但这时的宣化城城墙仍为土筑,直到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才包砌的青砖。
宣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游人一到宣化就会发现,城内较大的200余条街巷的名称,很多与古建筑、古遗迹有关,如:关帝庙街、天泰寺街、钟楼大街、西城壕街等。在宣化众多的古建筑中,最精美、保存亦属最好的是,建于明朝的镇朔楼和清远楼。
绕过清远楼,左转就是镇朔楼,如今清远楼在城中充当一个环岛的角色。

清远楼位于宣化城正中,又称钟楼,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22年),是一座3层重檐多角歇山顶式的高大建筑。楼阁为3层,每层皆为朝向四面八方的十字八角形。清远楼总高24.5米,楼基高7.5米,楼高17米。清远楼四面出抱厦,楼阁又有游廊环护,游人登临至此,居高下望,整个宣化古城风貌可尽收眼底。清远楼内吊挂着一口明嘉靖年间所铸的八卦铜钟,此为宣府镇钟,高2.5米,直径0.7米,重约5吨。铜钟质地十分好,声音宏亮,可传数十里外。清远楼最高一层四面各悬木匾一块:南书“清远楼”,北书“声通天籁”,西书“震靖边氛”,东书“耸峙严疆”。
宣化现在是张家口市的一个区,城里比较有名的钟楼啤酒,就是以镇远楼命名的。

镇朔楼,在宣化城中心偏南,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古代时在此楼上置有鼓角漏刻,以报昏晓昼夜十二时之节,故又称为鼓楼。镇朔楼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顶脊两吻对称,四角戗脊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形优美,栩栩如生。楼内外的斗檐桁坊之上,又都有彩绘,使鼓楼显得雄伟中透着俊秀。

清远和镇朔两楼离的很近,从钟楼往南步行不到5分钟就到了鼓楼

宣化街头

怀念吗?过了鼓楼往南,是一条商业步行街,类似于北京的王府井,集中了大大小小的商家,很是热闹。在这现代的街市中,我发现了它...这是小时候我们叫做“警察楼子”的交通岗亭,在北京已经绝迹多年,没想到这次在宣化街头看到了。这个岗亭还不是一般的交警岗亭呢,“青年文明号”

宣化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钟鼓楼,而且还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教堂....

教堂局部




美丽的教堂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宣化古城在历史与现代中焕发着蓬勃生机,这里名胜古迹众多,实在是值得一游的!
下午两点多,我们返京,经宣大高速走京张高速,一路上车不多,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昌平。路过高速怀来出口时,发现前面的公路边矗立着一个硕大的建筑,由于车速很快,没看清楚是什么
稍微减了一下速度,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拿着葡萄酒瓶的大手。沙城是中国著名的葡萄酒之乡,这个建筑就是沙城对外宣传的广告,我们在超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干红、干白都是产自沙城的!

整个行程北京--鸡鸣驿--宣化--北京,来回300多公里,按百公里9个油算,27个油,油费在150左右,来回的高速费100元左右,总计费用不会超过300。按一车4人均摊,每人在六七十左右。
路况很好,大车白天不多。只是回京方向,有客货分流车道,应谨慎行驶。著名的八达岭高速回京方向的被称为死亡之谷的“潭峪沟”隧道,真是名副其实,不给油光是滑行,车都到了90公里以上!!!车开到这里,真得注意,不过慢一点,一点问题没有。
注:(本文写于2007年4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