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08-10-27 07:55:35)
标签:
健康 |
“三七”是文山人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也许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承载了文山人太多的寄托、理想和希望;有人因它发家致富,有人因它命丧黄泉;更多的人则依靠它生存、发展。三七已经毫无争议地在340万文山人民心中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符号;甚至寄托着文山兴旺发达的梦想。这也难怪,几曾何时,三七的税收占到了自治州财政收入的一半,一大批的农民因为种植三七买了汽车、盖了洋房,完成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也正因为如此,只要外来人到文山,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老百姓,首先听到的就是三七,送的东西是三七;作为主要领导,需要研究和重视的工作也绕不开三七。所以,说文山人有一种“三七情结”恐怕一点也不过分。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加快,文山经济已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已不再仅仅依靠三七一个产业来获得发展,三七的辉煌似乎正在消失,占全州GDP的比重不到10%,财政收入更是只到占2%左右。历史上,三七曾经经历了“价与黄金等”,甚至“金不换”的辉煌时期,贵到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普通百姓望尘莫及的境界;但也经历过“价不如生姜”的尴尬。十年余来,在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的重视和培育下,三七经历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种植面积成倍增加,社会需求量快速增长。但与人们的愿望相比,与三七的实用价值相比,三七产业的发展总是差强人意,远比不过闻名遐耳的高丽参,近不敌后起之秀普耳茶。三七产业到底怎么啦?是政府不够重视?还是三七市场潜力不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文山州成立了可以说全球独一无二的三七特产局,还成立了同样绝无仅有的三七研究所。别的不说,光文山州三七研究所在国内外已经小有名气,研究水平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其实力甚至超过吉林省人参研究院。至于三七的市场潜力,无需多说,近5年社会需求量翻了3倍就是很好的注释。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中药制药企业1283家,截止2006年底全国使用三七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品种302个,批准文号多达3207个,生产厂家达1000余家,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许多著名的企业如天津天士力、广东丽珠得乐,漳州片仔癀、广州白云山都是三七的需求大户,更不用说云南白药这样主要依靠三七生存的大企业了。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文山三七产业的问题,主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无序的恶性市场竞争导致了三七应有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文山依然没有摆脱生产厂家原料供应地状况,说得不客气点,文山三七目前基本处于州外三七生产企业的“经济殖民地”状态。文山付出了巨大的生产成本,仅仅收获了三七应有价值之中很少的一部分。种植农户赚取的基本是劳动力、土地和种植材料成本。巨大的利润空间被生产企业、药品供应商和医院摄去了。这是三七产业(广义或者延伸的概念)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或者“市场无效”导致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三七等中药材是我国最早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品种之一,三七生产和交易似乎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主体的不平等,导致市场化的缺失。市场化本身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根据市场理论,市场只要是一个没有摩擦、信息完全、竞争充分的市场,价格信号就可以调节市场实现均衡。问题是,三七不是一般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其生产周期长达三年;而且,三七种植农户处于分散小农经营状态,缺乏必要的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生产和管理,与处于市场另外一端的、高度组织化的生产企业相比,其在市场中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地位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常常会出现“市场无效”的问题。就算大多数情况下,市场依然在发挥作用,但由于生产规模的调整需要3~5年的时间,这种对市场信息反应的不及时(无法及时),导致每一次调整,三七种植农户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三七产业发展中大起大落的历史怪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延续着。
第二、三七产业的内部结构严重不合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龙头大企业,文山三七产业内部结构依然没有摆脱种植业占大头、加工业占小头的传统模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三七产业还属于传统农业经济的范畴,或者说至少还处于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度的初期阶段。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不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产业化发展道路受到严重制约。也正因为如此,三七原料价格就成为三七产业发展好坏的晴雨表或风向标。当三七原料价格上扬时,三七产业发展加快,当原料价格下跌时,三七产业就会陷入徘徊不前的状况。
第三、缺少一支精英型的企业人才队伍。就文山三七产业而言,我们不缺乏资源,实际上也不缺乏市场,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人才,包括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特别缺乏的是具有战略眼光和筹划能力的企业家。文山三七产业发展非常需要重量级的企业领导人物,需要企业精英或者说企业领袖。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人才经济,没有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来对文山三七产业进行管理、筹划和运作,做强做大文山三七产业就永远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文山三七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投入不足、市场开拓不力、宣传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不是当前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核心的问题,本文不再多述。
针对上述问题,文山三七产业该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笔者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明确三七产业战略
文山州人民政府已经颁布了《三七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本文讨论的不仅仅是一个发展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对三七产业重新审视、定位,思考的战略问题,是为保证规划目标的实行而进行的谋划。商场如战场,三七产业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战略,方向和思路就会出现偏差,甚至会在汹涌喷薄的全球化经济战争中被淹没。战略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对产业发展也如此。战略的本质是对战争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美国战略管理学教授迈克尔•希特(Michael.A.Hitt)从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角度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战略是企业“设计用于开发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而整合与协调企业一系列资源和行动的谋划。” 套用迈克尔•希特的理念对现阶段三七产业最为恰当。目前三七产业最需要的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产业战略,一个设计用于开发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而整合与协调三七产业一系列资源和行动的谋划。
三七产业战略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产业战略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只能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提出看法。
今后一段时期的三七产业战略应该是:以实现三七药材原料不出文山为战略目标,以提高三七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为手段,建立高效的市场管理体系,大力发展加工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个初加工产业群,建立(或者引进)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将三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而非一般商品进行管理,规范种植、加工、销售的生产经营,实现三七产业的快速、稳健发展。
二、实施名牌战略,实行集团化经营管理
三七产业必须要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加工业,只有彻底改变现有的三七产业结构,为实现三七产业战略目标,培育(或者引进)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刻不容缓。文山州内的现有五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有较多的雷同,科技实力不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任何一家现阶段都难以承担起核心龙头企业的重担。销售环节的企业更是多达162多家,还不包括没有成立公司的个体经营户在内。所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上市公司的目标,成立一家龙头企业,政府在土地、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给以一定的政策倾斜。该企业可以采用上市融资、甚至可以成立一家农村银行来专门进行三七产业的投融资;该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培养一批专门的营销人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稳定种植面积,打造象高丽参“正官庄”一样的品牌。同时,鼓励和发展一批以饮片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群,实现三七初级产品的产地加工,逐步做到三七药材不出文山这一战略目标。
三、加大人才资源的整合,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企业各生产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日益成为产业或者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作为人力资源中最可贵的最活跃的分子,人才资源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企业家型人才,是企业适应客户需求,向客户提供优异的产品与服务,获得客户的忠诚和满意,最终赢得市场的关键要素。因而人才资源也就具备企业核心能力的价值特性。就文山三七产业目前人才队伍的状况来看,总体上是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与快速发展的三七产业极不相适应。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一是依托新成立的集团公司,整合文山现有的人才资源;二创新用人制度,把有能力、对三七有热情的人才选拔到三七的管理、经营岗位上来;对于优秀的专门人才,要引进国内外对歌星、影星的包装方式,利用媒体进行包装打造。对三七产业而言、培养知名人才与培育知名品牌一样重要。三是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重点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内一流的企业家精英、科技领军人物、营销专家。这样,三七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能够实现。
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三七不仅仅是文山的、也是中国的,更应该是全世界的。三七要真正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就必须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三七的主要出口地是日本,但现在基本上是以药材出口为主,三七必须树立面向全世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当然,树立这种战略,必需要要有具备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才能做到。
三七短期内不可能以药品形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三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国际竞争争取并发展国际市场。(1)以国际性制药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平台和研发优势,建立标准提取物的国际标准,以标准提取物进入国际市场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产品形式;(2)强调三七的保健功效,扩大新消费者阶层,开发新的三七加工产品领域来实现市场的多元化;(3)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虚拟电子商务市场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4)建立国际三七研究中心,实施三七研究开发和信息的国际竞争战略,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召开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论坛,向消费者提供三七的相关信息,扩大文山三七在海外影响力。
笔者坚信,伴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浪潮,文山三七这一独特的宝贵财富一定会走向辉煌,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为文山人民带来更多的财富;文山三七一定会成为文山人的骄傲,文山人民心中的梦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