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羽舞语#“心舞相随”现代舞系列讲座】@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标签:
慕羽舞评讲座 |
分类: 习习在国家大剧院的艺术讲座 |
“心舞相随”现代舞系列讲座(主讲:慕羽) |
艺术课堂·“心舞相随”现代舞系列讲座 有一种说法,舞蹈是艺术之母。从远古走来,历经不同舞种和“主义”的发展演变。一百年前《春之祭》等作品张扬出世,令人唏嘘;如今现代舞已在现代艺术中大放光彩。面对现代舞,以怎样的一个角度去审美,如何解读现代舞的精髓——当下、自由、人性呢?这样的问题,既是编舞、跳舞面对的,赏舞也如此。让我们在现代舞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 主讲人:慕羽 地点:上海大剧院多功能厅 时间:周六 相关链接:http://www.shgtheatre.com/jsp/portal/center.jsp?newsID=1200039524&branchID=1000002231 2015/5/9(六) 2015/6/6(六) 2015/9/12(六) 2015/11/14(六)
主讲人:慕羽
教师、舞评人,学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特约评论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CID委员、中国音乐剧研究会理事。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舞蹈创作和评论;音乐剧艺术和产业。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杜克大学美国舞蹈节NEA艺术评论家学院、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英国伦敦舞蹈与戏剧学院访问学者。著有:《百老汇音乐剧》(也在台湾出版)、《西方音乐剧史》、《音乐剧艺术与产业》、《音乐剧与舞蹈》、《中国舞蹈创作与研究》等。2010-13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舞蹈创作思潮》,现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舞蹈批评》项目。
第一讲(5月):现代舞从何而来 有一种说法,舞蹈是艺术之母。从远古走来,与人类的进化繁衍发展相依相存;然而,舞蹈一度又被认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它像是一个魔咒很难从根上破除,直到现代舞的诞生!现代舞是何以解除这魔咒的呢? 第二讲(6月):《春之祭》:现代主义的“潘多拉盒” 一百年前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编舞、佳吉列夫制作的《春之祭》在巴黎首演,这几人都是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叛逆最终成就了经典;一百年后,成功的致敬被看做舞蹈家实现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成年礼。有人说,《春之祭》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里面是现代主义的一切一切:是神是魔、是鬼是妖,抑或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就在百年前的那个春天,都从盒子中跑出来,其影响直至今天。《春之祭》犹如舞坛的关卡,因为那是“现代舞”这个名词未被发明之前已经张扬的现代舞。一百年,舞蹈《春之祭》以各种各样的版本存在着,它们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三讲(9月):现代舞,自由舞 “自由舞”是“现代舞”这个词还没有发明之前,邓肯对它的称谓;邓肯也被誉为“现代舞之母”。实际上,“自由”也恰恰正是现代舞最核心的特征之一。什么是现代舞的“自由”呢?如何实现这种“自由”呢?为何斯特拉文斯基又说“在限制中出自由”呢? 第四讲(11月):现代舞,现在舞 “现在舞”突出的是“起舞当下”,无论国籍、种族,不少现代舞编导更乐于表达一种舞蹈“现在时态”的概念。现代舞是一个真正与“今天”和“当下”接轨的舞蹈样式,反映了不同地域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动态变化。让我们一起共同回顾这个动态变化的历程。 第五讲(12月):现代舞的核心:人的现代性 执着追求动作自由就是现代舞了吗?在现代社会创作的舞蹈就是现代舞了吗?面对现代舞,不是追求风格是否纯正,情感是否动人,动作会否好看,应该换一个角度去审美。去了解这个艺术家在做什么,并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而不是去寻求一个标准答案。从认识自己到超越自己。艺术家如此,普通人也如此。编舞、跳舞如此,赏舞也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