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百老汇版《比利艾略特》:我的比利情结

标签:
音乐剧比利艾略特芭蕾百老汇杂谈 |
分类: 习习的美国留学生活 |
音乐剧《舞动人生》何能席卷全球?
(这是我去年写的几篇博文)
2010-04-11 21:18
2009-01-28 14:17 更多
其一,舞蹈是该剧最核心的魅力,就像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一样。该剧有多段舞蹈,如果摒弃了这些段落,也就摒弃了根本。比如比利感觉到要远离芭蕾之梦的“愤怒之舞”(踢踏舞)!比如比利的芭蕾梦想得不到家人的认同但又沉醉其中的“天鹅湖之舞”(梦幻芭蕾,小比利和大比利;自由舞蹈让人感到自由地“飞翔”!)比利报考皇家芭蕾舞学校时候的“即兴舞”……就连“谢幕舞”都非常精彩!
其二,儿童演员是该剧成功的关键因素。孩子不能超过12岁,擅长跳芭蕾、踢踏、爵士,还要会唱歌,会表演……这样的小孩子也只能在伦敦、纽约、悉尼等这样舞蹈和音乐剧比较普及的城市才能寻觅到。而且一选就要多组比利。我昨天观看的是约瑟夫主演的比例。这个小孩子很童真,很可爱!由于我的座位很靠前,所以能看得很仔细,约瑟夫的芭蕾技术技巧并不是比利中最好的(伦敦比利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但我仍然很喜欢这个纯真的可爱小子。
其三,剧情音乐剧。主流音乐剧的本质和主体仍然脱离不开“戏剧”,我也偏爱“剧情类音乐剧”我喜欢音乐剧有一个好故事的情节架构。如果这个故事是现实题材,就更让我喜欢了。《比利》这部音乐剧不仅是现实题材的音乐剧,而且还非常大胆地涉及了政治性的时政背景。将一个孩子的芭蕾梦与80年代英格兰东北部矿工罢工的背景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故事颇为丰满,人物塑造也得以生动。除了比利之外,该剧中有不少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父亲、老师、妈妈、朋友。
其四,歌舞戏整合,好结构是该剧成功的又一大法宝,而将这个音乐结构和戏剧结构互相交织,并投射于舞美设计中时,比利的形象就活络了。定点剧场上演该剧都非常重要,剧场的改造营造了完美的观赏氛围。
ACT 1 | ||
---|---|---|
Song List | |
Sung By |
The Stars Look Down | |
Full Company |
Shine | |
Mrs. Wilkinson, and Billy Elliot |
We'd Go Dancing | |
Grandma and Men's Ensemble |
Solidarity | |
Full Company |
Expressing Yourself | |
Billy Elliot, Michael and Ensemble |
Dear Billy (Mum's Letter) | |
Billy Elliot, Mrs. Wilkinson and Dead Mum |
Born to Boogie | |
Billy Elliot, Mrs. Wilkinson and Mr. Braithwaite |
ACT 2 | ||
Song List | |
Sung By |
Merry Christmas, Maggie Thatcher | |
Full Company |
Deep Into the Ground | |
Dad and Full Company |
He Could Be a Star | |
Dad, Tony and Ensemble |
Electricity | |
Billy Elliot |
Once We Were Kings | |
Full Company |
Dear Billy (Billy's Reply) | |
Billy Elliot and Dead M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