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看“舞动无界”——(6)
(2009-05-24 15:25:43)
标签:
舞动无界杂谈舞蹈 |
分类: 习习与舞蹈 |
My freedom will be so much the greater and more meaningful the more narrowly I limit my field of action and the more I surround myself with obstacles. Whatever diminishes constraint diminishes strength. The more constraints one imposes, the more one frees one's self of the chains that shackle the spirit.
Igor Stravinsky, Poetics of Music
Russian composer in US (1882 -
1971)
"創作者的職能在於篩選他得自(想象)的種種要素,因為人的活動必須有自我約束。藝術越是有控制、有限制、越精琢磨,就越覺自由。 就我自己來說,要動手寫一部作品而無限可能湧現在我面前,仿佛覺得怎樣寫都不妨的時候,我不寒而慄,難道我必須迷失在這自由的深淵。我抓住什麼才能逃出面對這無限紛繁的虛象而感到的困惑?……
我深信每個八度中的十二個音和各種各樣的節奏的組合能給我以人類才智取之不竭的財富‥
使我能從因無限自由而陷入的苦惱中解脫出來的是這樣一個事實,我隨時可以求助於這裡討論的種種具體東西。理論上的自由對我毫無用處。讓我擁有明確的、有限的、能聽我自己調度的東西,只要它同我的各種可能條件相符。這樣的東西帶著它的局限性呈現在我面前,我也必須把我的局限性加諸於它……
因此,我的自由是在我自己為每一項任務規定的框架內的行動自由。甚至還可以這樣說:我把自己的活動天地限制得越小,為自己設置的障礙越多 我的自由就越大、越有意義。箍越鬆、力越小。給自己套的箍越緊 越是能掙脫束縛心靈的枷鎖。
引自斯特拉文斯基 《音樂的詩學》(1947年哈佛大學出版社版)
转贴:
我记得斯氏的一篇文章《艺术创造》中的某些观点。斯氏此作收入七十年代美国美学家M•李普曼编的《当代美学》一书,文章约几千字。他的主要观点似乎是谈音乐的传统与革新问题,他认为艺术的创造是在法度之内进行的,越有法度越是自由。他说“艺术愈有节制,愈千锤百炼,就愈是自由。”:
“舞动无界”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注定了有一个在“限制”中寻求“自由”的特质。
1、创作主题:这是一个“主题先行”的项目——“在动荡的世界中起舞”
2、创作周期:12天
3、演员: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试图观察编导们是如何实践的:
Choreographer’s
name
Title of dance
Style 作品风格(现代舞)
1、创作动机(在现场编排前的腹稿)
Starting points(stimulus or original idea)
Choreographic device/ overall structuring form
2、创作过程
Type of collaborations(with dancers designer composer etc)(编导与演员的关系)
遗憾的是,灯光和服装在这个阶段几乎没有参与
Type of presentation(编创的方式:科学家 与 雕塑家)
Meaning?(动作的意义:抽象与形象)
3、舞蹈语言剖析
Typical actions(词汇来源与变形)
Typical dynamics(动力关系)
Use of space(空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