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百老汇音乐剧 |
分类: 习习与音乐剧 |
黑色时期
911事件后,百老汇的戏剧业遭受重创。很多人甚至无法想象刚刚有所好转的百老汇戏剧生态又会面临怎样的灾难。将音乐喜剧看作为灵魂的百老汇音乐剧终于没有让喜爱它的人失望,百老汇逐渐走出了黑色时期,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就在“911”事发后的第十天,一部令人震惊的音乐剧《尿尿城》(2001年/965场)出台,该剧出台不久就遭恶评,不过由于观众追捧,就连评论家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部挑战传统的音乐剧作品。超现实主义的情节、虚拟的水资源匮乏的小城、一家试图控制公共洗手间的财团……这是一部讲述小城居民争取“小便”权利的故事,有趣吧!更多的应该是震惊!这样的题材竟然能登“大雅之堂”。仔细再想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百多年以来,百老汇不就是一直在挑战“传统”中形成了新“传统”而逐渐高雅起来的呀!《尿尿城》的出台恰恰在百老汇的黑色时期,给疲惫不堪的百老汇戏剧业注入了活力,讽刺小品在百老汇居然也有市场潜力!让人不禁为百老汇的宽容大度大为赞赏。沉浸在新式幽默中的观众并没有抱怨“剧中生活”的荒唐,反而认为这是引发人深思的“严肃幽默”。
巫师,木偶和电唱机
伦敦音乐剧《妈妈咪呀》(2001年/仍在上演)进入百老汇几周后,令人熟悉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喜剧情节、令人熟悉的阿巴歌曲再次让观众心悦诚服。虽然评论家对这样一部“攒”出来的“点唱机音乐剧”(jukebox musicals)作品并不十分看好,但是热情的观众还是让冬季花园剧院的演出票提前几个月销售一空。《妈妈咪呀》的成功再次证明音乐喜剧的魅力,再次证明令人愉悦的故事依然是票房灵药。而该剧之后,这种打包现成的流行歌曲,再重新嫁接一个新故事的做法也开始盛行起来,其中一部分是“歌舞秀场”(revues)风格,不过大多数仍然是“剧本音乐剧”(book musicals)风格。这些“点唱机音乐剧”并不受市场追捧,但是其中仍然有一部值得关注,即百老汇传奇明星伊莱恩·斯特里奇的歌舞集锦《自由》(2002年/69场),短暂的演出场次并未成为该剧获得托尼奖的障碍,虽然只是一个特别奖,但是毕竟是这位传奇明星等待了半个世纪的一种肯定。2002年首演的《蜜丽姑娘》(2002年/仍在上演)成为这一季热门新宠,这是一部脱胎自1967年电影的音乐剧作品,可见观众对炫目的、令人愉快的踢踏舞仍然是不厌其烦,新谱的歌曲倒是一般般,但是“古老的”吉尔伯特、苏黎温式音乐剧风格和维克多·霍伯特的旧式表演风格仍然得到了观众的青睐,再加上新创作的舞蹈,使该剧荣膺托尼奖几项大奖,包括最佳音乐剧奖。同年,不少观众都喜欢上了《破浪而出》(2002年/1202场),这又是一部“点唱机式”舞蹈音乐剧,比利·乔伊的流行歌曲,巴兹·鲁赫曼的润色,都使得该剧既独特又时尚。
不过,为纪念理查德·罗杰斯诞辰100周年而推出的《从锡拉库扎来的男孩》、《花鼓歌》,以及德国音乐剧《吸血鬼之舞》(2003年/56场)(虽然有迈克尔·克劳福德主演作为票房保证,但是不温不火的喜剧、苍白无力的爱情都无法挽留观众)、小型复排版音乐剧《吉普赛》(2003年/451场)(由伯纳德特·彼得斯主演)、根据电影改编的《都市牛仔》(2003年/60场)都没能获得成功。幸好,这个时候出现了同样改编自电影的《霹雳发胶》(2002年/仍在上演),这是一个讲述60年代渴望通过电视选秀成为歌唱明星的巴尔的摩胖女孩的故事。该剧成为近期第三部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奖的美式音乐喜剧,也是近期第三部根据几十年前老电影改编的成功的音乐喜剧。
2003年又有一部成功音乐剧《罪恶女巫》(2003年/仍在上演)进入观众的视野。这部女巫视角重新演绎的旧式童话引得了大家浓厚的兴趣,也提醒观众音乐剧宿将斯蒂芬·斯奇沃兹的依然宝刀不老,同时更是获得了评论家的首肯。
图:百老汇原创音乐剧《可爱大街》的广告画
在托尼奖的现场,曾被一路看好的《罪恶女巫》没想到被一部突然出现的《可爱大街》(2003年/仍在上演)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获得了最佳剧本、作曲和最佳音乐剧几项重要的大奖。这是一部令人捧腹的低成本音乐喜剧,很有现实意义。最特别的就是,该剧的特别之处就是人偶同台,而且还是一部来自于外百老汇的“实验剧”(被音乐剧《租》的制作人选中)。当然,这个结果使托尼奖的评审不得不对斯蒂芬·斯奇沃兹另外一部所谓“复排剧”《暗杀》(2004年/101场)另眼相看,尽管事实上该剧本来算得上是一部新剧。该剧获得了最佳复排剧奖和最佳导演奖(乔·曼特罗同样也是《罪恶女巫》的导演,百老汇的世界似乎很小哦)。
接下来的演出季较受关注的音乐剧是《火腿骑士》(2005年/仍在上演)获得当年最佳音乐剧奖,被认为是过去十年来赢得最艰难的一部音乐剧。这部剧把英国历史上最富传奇性的亚瑟王与其圆桌骑士的故事作了颠覆性的处理,使所有观众捧腹大笑!
百老汇近两年的好消息还有,多元化的剧目(比如《偷心大少》(2005年/666场)、《广场之灯》(2005年/504场)、《拼字游戏》(2005年/仍在上演))赢得了日益多元化的观众,不少并不被评论家看好的剧目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说明,百老汇既有“音乐喜剧”特色,更有多元风格。
2005年的《泽西男孩》(2005年/仍在上演)成为近年第一部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奖的“点唱机音乐剧”。它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旧式风格的音乐剧《懒惰的看护》(2006年/仍在上演)。根据优秀小说和电影改编的《紫色》(2005年/仍在上演)也成为大热门,这样的剧目通常都会具备优秀百老汇剧目几个要素:坚实的剧本基础(虽说有些过于复杂)、出色的音乐、令人鼓舞的市场前景和观众缘等……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