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在中国越来越热,我们也应该全方位的了解音乐剧。以下是习习几年前写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美国纽约有一个专门的观众调查与分析的专业机构(Audience Research and
Analysis),该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对百老汇观众做出调查分析。据该机构的负责人乔治·沃奇特尔(George
Wachtel)介绍,1980年左右,百老汇主流观众群中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人都来自纽约本地都市人;不久,他们便发现不少纽约城外的美国人将逛百老汇看音乐剧当作去纽约旅游的首要目的或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纽约游客逐年递增,一个将旅游者作为主要观众群体的百老汇音乐剧运营新时代到来。“我爱纽约”的(I
Love New
York)城市形象广告也聘请百老汇的名人作为代言人,广告取得了巨大市场效益,那年百老汇的戏票共售出1100万张,已经比1973年高出一倍。后来游客群体的构成日益多样化,剧场分析人士不得不采取更有效的调查和分析观众的方法。如今最能吸引多数纽约旅游者的首要原因仍然是百老汇商业剧场,不过随着外百老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据专家分析,有两个因素反映着百老汇商业音乐剧的主流观众群体仍是旅游者,其一,音乐剧的类型;其二音乐剧的超长上演;拿音乐剧《猫》来说,《猫》在百老汇上演的黄金时期80%-90%的观众都是游客,而且英语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都不是母语,这也是韦伯“流水歌曲式”(Sung-Through)音乐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而且随着演出时间的不断延长,观众中的游客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还有调查显示,游客中的群体口味也有一定特点,日本人比较喜欢“Revue”型歌舞偏重的非剧本音乐剧;而加拿大人到百老汇则更倾向于戏剧,因为加拿大戏剧并不多,而且多伦多也是一个音乐剧的重镇,加拿大其他大城市也常常能欣赏到音乐剧;巴西人对于到百老汇当演员则表现出了特别的热情;而在纽约的英国游客显然更愿意将时间都花在参加别的活动上,而非去剧院。
为了进一步帮助制作人和投资人了解演出受欢迎程度以及目标观众的情况,从而跟紧或引领音乐剧创作走向,美国剧院和制作人联盟的研究机构从1997年起便开展了一项在全美范围内的剧院观众调查。每年的调查都提供了一分反映美国百老汇以及各地区之间的观众群体实际情况,这些数据与美国官方的人口统计资料(Census
Bureau)进行比较后就得出了美国剧场观众群体的各方面资料。
近年来百老汇的票房情况逐年增加。在1999年到2000年间,百老汇共售出了1140万张音乐剧和话剧演出票,成绩不菲。虽然专场演出观众的总人数比前两年有所减少,客观上是因为专长音乐演出或是舞蹈演出的减少造成的。总体上看,观众人数成上升趋势。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观众调查情况。
在1999年到2000年间,35%的观众是纽约都市人,与1998年到1999年演出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纽约城市和郊区的观众人数经过前两年的增加有所下降,国内外的旅游观众10年来一直逐年增加。
这年的百老汇观众中有61%(1998-1999:68%)都是女性,而7、80年代百老汇的男性、女性观众比例一直相对平衡。如今女性群体成为了百老汇制作人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仅由于现在有三分之二的观众都是女性,还由于购票决定权三分之二(1998-1999:四分之三)也集中在女性手里。
百老汇观众的平均年龄是40岁(1998-1999:48岁)。虽然目前百老汇的观众群年龄偏大,不过在90年代仍然有许多国外青少年游客前来百老汇,而且青少年观众数量也成增加趋势。为了吸引年轻一代,百老汇也推出了不少迎合其口味的剧目。事实上,1991年18岁以下的百老汇观众只有50万,而到2000年已经达到了120万,从1991年的1.3%增加到了
4.5%。
百老汇的观众中80%都是白人,不过在年轻的观众群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出现,而且这种势头在未来几年更为明显。
百老汇的观众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25岁以上的观众中有四分之三都上过大学,其中36%有学士学位。这个数字高于纽约人口中21%的大学生比率。
百老汇的观众人均年收入也较高,达到9万4千美元,其中44%的观众年收入超过了10万美元。不过从1991年以来,百老汇观众的收入水平并没有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步增加。
百老汇的巡回演出是百老汇剧院产业的重要部分。在1999-2000年间,百老汇在北美地区售出了1200万张演出票,占百老汇剧院产业票数的一半以上。
团体票作为百老汇剧院的票房保障一直在票务推广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998年的秋天,联盟的研究机构开始与来自全美40家剧院组织的市场操作和票务推广人员共同展开了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购买百老汇团体票的人各方面的情况,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去年百老汇剧目的北美团体票销售了近300万张,购买团体票的观众可得到票价打折、座位选择、演出推广活动等服务。剧院的经营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团体观众的重要性和稳定性。90年代后期,在百老汇以外的城市,团体票的出售率逐年增加。一般来说,团体票在百老汇剧目巡回演出售出票数中占10%,零售票占55%,预售票占35%。在纽约团体票占售出票数的12%。
2002年初,《纽约邮报》引用了美国剧院和制作人联盟提供的数据,得出了2000年到2001百老汇观众的调查结果,揭示出现在百老汇的主流观众群体是那些富有的白人女性。以下是一些具体数字:百老汇观众的平均年龄为42岁,平均年收入为9万3千美元。女性占观众的63%,纽约观众占44%,旅游者占了56%,81%的观众都是白人。
根据这分调查结果,《纽约邮报》德记者迈克尔·里尔德概括出百老汇的主流观众群为:中年、女性、白人、富有。可以说,音乐剧作为美国中产阶级趣味或中产阶级文化应该是美国当代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