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西民间歌舞一瞥

(2007-04-01 14:57:38)
分类: 习习与舞蹈

  在猪年正月十五这天,我们一行十余人踏上了今春赴广西采风之旅。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进行一次广西民间舞蹈的普查,也不可能针对某一类型的歌舞进行细致地田野考察,只能是一次普通而短暂的民间歌舞体验之旅。作为当代舞蹈人,我们面对民间采风,并不是以素材加工为己任,把民间舞蹈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创作素材,以采风、提炼、利用、改造的高姿态面对民族舞蹈文化传统;我们更倾向于把民间歌舞明确地视为一种历史文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拜民间歌舞人为师,试图去了解某类民间歌舞风格、流程,以及形成的文化根源等。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们遇到了两种完全不同方式的歌舞“展示”。一种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坡会”。俗话说,“听壮族的歌,过苗族的年,观侗族的竹楼,喝瑶族的油茶”,我们这次有幸赶上了苗族传统的坡会。“坡会”是大部分苗寨农历正月初一后陆续进行的“芒蒿”活动之一。当天虽然已经是正月十七了,但正逢安陲乡的“芒蒿节”,因此过年的味道依然非常浓。身着自制节日盛装的年轻女孩以及青壮年男子是活动的主力军,除了芦笙舞、芒蒿舞之外,还有斗马、斗鸡、对歌等活动。而且乡干部的主持和参与使现在的“坡会”带有某种“现代民族心态”。整个活动在“芒蒿节主持人”(乡干部)宣布村际间互换猪肉、糖果中结束。另一种是凭祥市南山村的壮族“巫求舞”,与苗族“坡会”不同的是,“巫求舞”是经当地文化局协调专门为我们安排的“表演”,因此我们不可能看到“仙姑”跳巫求舞三天两夜的整个过程。由于和“芒蒿舞”不同,当代苗族的“芒蒿舞”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祭祀变为群文活动了,而“巫求舞”则依然是“作法”时进行的歌舞,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巫求舞”只能是40分钟的浓缩版,“仙童”没有出场,等级最高的“仙姑”也没有穿上红色的作法服。她们认为作法式的“巫求舞”不能“随便表演”,这样会“得罪天神”,所以她们心里面有一个“表演的底线”,决不越位。歌舞“表演”最开始由三位“仙姑”弹拨着自治的乐器“叮”哼唱起来,随后一位年轻的资历较浅的“仙姑”也登上了竹席加入了舞蹈,她们手拿代表“天马”的铜链跳起舞来,表示骑马上天界寻找仙人。随着各种围绕骑马的舞步,三位老“仙姑”已经进入到了仙人附体的状态,非常虔诚。可见即便是通常不会进行的“巫求舞表演”,她们也分外投入。表演完毕后,我们和几位“仙姑”用汉语进行了沟通,想尽可能多去了解这种独特的络越巫风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巫求意念。由于不属于自娱性、表演性的舞蹈,我们也没有看到壮族代表性的“师公舞”。不过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因为要本着尊重民间的态度去面对民间的时候,我们才会体会到真正民间文化的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