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兵团军垦博物馆

标签:
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西北篇 |
石河子市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
新疆的屯垦史,始于西汉,到唐朝达到一个兴盛时期,至清朝达到又一个高峰。而建制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屯垦当属新疆和平解放后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了。
石河子一度是新疆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乌鲁木齐),也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新兴城市。军垦博物馆正是为了那些为边疆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兵团人而建。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市城区北三路,是兵团爱国主义、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16年12月,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2004年由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更名。原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秋季,正式成立于1992年,1995年正式开馆对外开放,馆址设在原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领导人创业、办公、居住的地方。
它是1951年至1954年石河子新城建设和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指挥中心之一,在兵团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石河子乃至兵团最具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到1992年这里被确定为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复员后仍保持它原有的建筑风格。
博物馆主要收藏了广大军垦战士在进军新疆前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屯垦戍边时期的实物、文字、图片资料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实物和文献等。
现收藏各类文物5000件,军垦文物4000件,其中有29件军垦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珍贵革命文物,3件被列为国家一级历史文物资料,2件被列为二级古代文物,24件被列为三级古代文物。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陈列由序厅、基本陈列、三维立体放映厅、半景画、四大部分组成。
序厅分为:前言,兵团14个师简介,大型玻璃钢仿铜浮雕《天山胡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图、二军、六军进军新疆示意图及沙盘组成的序厅气势恢弘。
基本陈列分为: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造辉煌;千古之策;六大部分。共展出实物1000余件,图片1000余幅。从细节入手,提升服务质量,彰显人文关怀。
军垦博物馆里展示了兵团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它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同时也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超凡脱俗的奉献精神。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回到遥远的家乡,有的忘记了家乡父母和亲人的模样,有的甚至耽误了结婚生子,青壮年时期的他们住着地窝子,一手拿坎土曼,一手拿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当社会上一些人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时,当有的人渐渐淡忘了他们这些无私奉献的军垦战士时,他们依旧坚守着年轻时对王震司令员的承诺:把子孙后代献给祖国边疆的军垦事业。
部分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仍然在风沙较大的边疆种田、放牧,或者从事其他建设边疆的艰苦工作。他们做到了,他们的生活理念那么富有传奇色彩,那么光彩夺目。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
西北地区第一幅半景画《军垦战歌》,它集绘画、仿真塑型、音乐、灯光为一体,面对着从夜晚至黎明到白天的壮观场面,听着长长的马嘶声、看着近处因烧荒而变黑的土地;看着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劳作的军垦第一代,环视近处的炊烟、地窝子、帐篷,望着那远山亲切的雪涝坝,不由的人心情激动起来。
博物馆以实物、图片、史料文字、小场景、人物雕塑、电视投影等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兵团创建、发展的全过程,突出了创业的艰辛及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兵团事业的支持与关心。
充分展示了在半个世纪的奋斗中,兵团儿女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凝成的“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和新时期兵团各项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力的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 “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保卫边防的一支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