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4日公布了对40件不锈钢餐具进行的检测结果,称使用不锈钢锅不影响健康。这个权威部门检测结果的及时发布,有利于消除人们对媒体近日再爆苏泊尔炊具“锰超标”所引发的惶恐。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不锈钢制品的平均锰迁移量为每公斤食物0.35毫克,“如果6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3公斤食物,则每天来自不锈钢容器的摄入量为1.05毫克”。中国居民平均每天通过膳食摄入的锰约为6.8毫克;中国还规定饮用水锰含量0.1毫克/升,如果每天喝两升水,从水中摄入的锰为0.2毫克。上述三个数据相加,即可得出一个成人每天的锰总摄入量约为8.05毫克,“没有达到每天10毫克的最大耐受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机构,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交流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技术支持工作。可以说以上结论具有权威性。
10天来,因央视《焦点访谈》关于苏泊尔“锰含量超标”的报道,使刚刚趋于平息的“苏泊尔风波”再掀波澜。该报道说,按照卫生部于去年12月份颁布的新不锈钢炊具国家标准,苏泊尔的某些炊具仍然存在锰含量超标的问题,有的甚至高出国家标准近4倍。在报道中,还有专家表示,过量的锰会导致人体锰中毒,影响神经系统,严重者会导致帕金斯综合征。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不锈钢炊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产品质量关乎饮食安全与身心健康。因此对苏泊尔事件,不仅要“打破钢锅问到底”,更要问明白。
关于苏泊尔“锰含量超标”报道的内容,不仅受到苏泊尔的反驳,也引发了一些媒体和网友的质疑:首先,国家标准对不锈钢食具容器并没有锰的限量规定,至今也找不到一起因使用不锈钢炊具引发锰超标和锰中毒的实例,有关锰超标和锰中毒的依据从何而来?
此外,不锈钢材料中的锰含量与锰的析出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亦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为何有人会信口说出含量越多析出量就越多?
关于“锰含量不得超过2%,是一个硬标准”的说法。在2007年出台的两个不锈钢牌号的标准中,并非所有牌号的锰含量都被要求小于或等于2%。GB/T3280-2007关于奥氏体型钢化学成分的规定,其中有的牌号锰含量规定最高可达5%~7%。
GB20878里面多数型号Mn在2%以上,最高达到16%。此外,这两个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实施(2011年12月21日)之前生产的产品没有法律效率。
苏泊尔多次发表公告称,自2011年12月21日之日起,已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而且已全部通过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的检验。并且,在2011年12月21日之前,苏泊尔也是严格按照当时有效的国家强制标准组织生产,公司认为,不锈钢炊具产品不存在锰含量超标问题。
一位长期在欧洲做炊具贸易的人士说,德国是世界炊具强国,非常重视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当德国同行听说国内沸沸扬扬的有关不锈钢炊具“锰含量超标”、
“锰中毒”的争议后,深感费解。因为,发达国家几乎都没有不锈钢食具容器有关锰的限量规定,这说明不锈钢炊具不存在锰中毒的可能,否则,会作出限定。
为什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没有制定锰的限量标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日前解释说:第一,锰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每天摄入10毫克不会产生健康危害。第二,符合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制品,其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损害,至今未发现由于使用不锈钢制品导致锰过量、锰中毒的案例。第三,标准规定主体材料应选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质,且产品或最小销售包装上需要标识不锈钢牌号,以此来防止劣质不锈钢生产不锈钢餐具的行为。此外,该标准起草时收集整理了国外关于不锈钢食具容器有关锰的限量规定,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在内的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未对锰的迁移量做出规定。鉴于以上情况,新标准未设定锰的迁移限量。
可以说,使用不锈钢制品导致锰超标,锰中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和事实,而一些媒体不负责的片面放大,甚至刻意渲染苏泊尔炊具锰超标,锰中毒的做法,造成了市场混乱、行业迷惑、消费者惶恐。因此,媒体对“苏泊尔事件”要深刻反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