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响水爆炸谣言事件政府部门要反思

(2011-02-14 04:59:34)
标签:

财经

化工

安全

    江苏响水县政府13日通报,210日响水爆炸谣言引发群众恐慌并转移一案,已有2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另有2名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

    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厂要发生爆炸的谣言,竟能迅速把周围村镇的万余群众从睡梦中惊醒,并诚惶诚恐的连夜出逃,不可能是一个谣言那么简单。当地政府应该深刻反思其深层的原因,认真查找驻地化工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消除居民的担忧。

  据媒体报道,周边群众普遍反映,平时也能闻到一些刺鼻的气味,有时甚至连窗户都不敢开。记者赴园区采访时,明显闻到多种异味,尤以酸臭味最重。

    20071127日,园区内的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官方通报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二个多月前,园区内的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处于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有限公司30多名员工中毒。也有村民中毒的报道。

    面对这些污染、易引发毒气泄漏、爆炸危险的化工企业,环保、安监、消防等部门都做了哪些防范措施?为何不对老百姓进行安全知识、逃生知识的教育?不仅如此,当地村民几乎没有在化工厂上班的,与化工企业处于隔绝状态。化工企业、政府与居民已经失去最起码的信任。在如此环境中生活的居民,内心难免充满恐惧,再加上时常传来各地发生化工企业爆炸、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的消息,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因此,当有人看到化工厂冒出异常明显的气体,发出化工厂要爆炸的传闻,人们闻风而动的景象可想而知。

    有报道说,“2007年爆炸事故发生后,响水县对化工园区确实也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办法,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安监、环保等部门对园区化工企业进行24小时巡查等。”既然是24小时巡查,怎么未能及时化解一则谣言?也有报道说,出逃过程中有人拨打110核实是否真的有毒气泄漏事故,而当110核实确认没有泄漏事故欲通知报警人时,已经打不通电话。110竟然会如此无奈?

  特别是在凌晨一、两点钟,大批的居民纷纷上路,车水马龙,这一异常现象难道公安部门没有察觉?政府部门为何未能紧急处置?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及时澄清事实,劝退群众。这场夜间“倾城”大逃亡就应该很快被制止,逃离时的事故有可能减少或杜绝。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响水事件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园区的化工企业能否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缺乏信任、对政府的安全监管是否到位也缺乏信任。就响水事件而言,化工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工行业的管理标准、当地政府对其安全生产的监测标准等,必须严格程序,公开透明,政府应该想一想,是否真正做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