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的中央调控与房价高企之间激烈博弈的拉锯大战,在金九银十的关键时刻,终于在限购令与加息的双重夹击下,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房地产商的打折促销也难以化解退房潮的汹涌,而此间最强势的“刚性需求论”、“供求关系论”也变得不堪一击。
如果说刚性需求,限购令对其并没有丝毫的限制,因为每户都可以再买一套新住房,这其实也包含了改善性的需求。限购令抑制的不过是多套购买的投资需求。此外,就供求关系而言,市场上依然还是那么多套房屋,需求者也依然如故。然而,楼市却迅速冷却了。这说明投机行为得到了抑制,操纵房价暴涨的黑手得到了束缚。
再说加息。如果说轻微的加息增加了购房者的成本,房地产商稍微让利的促销便可以超额弥补。但为何购房者会变得更少哪?这是因为购房者感到了高层对抑制房价调控的决心,不再相信吹嘘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消除了恐慌性购房的心理。
保证广大居民在合理的房价下住有所居,理应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遗憾的是,大部分居民买不起一套住房与少数人把房屋做为投资商品,大量购买,炒作牟利的现象,已成为多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常态。在其表象的背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导致地价不断高涨,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牟取暴力,开发商捂盘惜售,与投机者联袂推高房价;而某些商界名人与经济学家也积极推波助澜,纵论“刚性需求”与“供求关系”必然导致房价不断上涨…要根治这些以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根基的房地产市场顽症,仅凭限购令和加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与规范土地出让政策,加速房地产税试点,加强对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银行信贷等环节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启动对政府相关责任人的问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指出:“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量居民需要改善住房条件,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住房制度发展,不能走高房价、高泡沫、高耗能、大户型的道路,应该以满足居民自住为主要目标。”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下一阶段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只能加强,不能松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