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饿死的娃娃,只有急死的爸妈

(2018-03-23 02:00:24)
标签:

王雁林

育儿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没有饿死的娃娃,只有急死的爸妈

 

女儿挑食不爱吃饭。

 

这件事最近成为了我和老婆讨论最多的事情。只是,我们可能和有些爸妈讨论的点不一样。

 

我们俩其实都不在乎女儿是否挑食,因为我本人就“有点”挑食:一切肉类脂肪不吃、一切禽蛋类不吃、一切菌菇类不吃、一切内脏不吃、一切禽类四肢……它们好像只有两肢不吃、一切熏腊类食物不吃、一切明胶状食物不吃……剩下的大部分食物还是吃的。所以,基于个人经验,即使如此多食物不吃,这么多年以来也都活得栩栩如生,百毒不侵,因此孩子挑食并不是大问题。

 

那我们在着急啥呢?

 

因为我发现,女儿的挑食并不是原生性的,小时候她吃饭很好,但逐步开始挑食了。比如鸡蛋,她小时候是吃的,于是家里就每天给她一个蛋,一段时间后,就再也不吃鸡蛋了;比如豆腐丝,第一次吃的时候,她空口吃了一盘,然后又是每天为她准备一盘,一段时间后,就几乎不吃了……简单说,就是一旦发现她爱吃什么,就会超量供应,直到吃腻。

 

这就是我和老婆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接受孩子挑食,但不能看她失去对食物的乐趣。

 

 

在没有孩子的时候,也经常会听到身边已经有孩子的朋友吐槽孩子不吃饭的问题,我的回答就是:饿一顿就好了。要是没好,就再饿一顿。

 

当我有了孩子以后发现,现在这时代,想饿孩子还真是比让她吃饭更难的事情。以我女儿为例,早上起床去幼儿园之前或多或少蹭大人的早餐几口,到了幼儿园,一天连水果带甜点有五顿。放学接回家,进门就有水果,晚饭还要上桌再添点儿。你以为让她少吃一顿就饿了?不,不结结实实饿个一整天,她完全不会想吃。但在有阿姨和父母在的家庭里,饿孩子一天?保证有人报警。

 

这大约是很多有孩子人的常态。再说重一点,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教育的常态。作为大人,我们会根据我们的需求,以最好和最多的标准去满足孩子的哪怕一点点需求。而当孩子不再需要这个需求时,我们就开始焦虑,焦虑我们是哪里没做到没做好吗?他怎么就不需要了呢?还焦虑,他的下一个需求是什么呢?

 

但就我看来,这样的操心与焦虑,是永远不会得到孩子的理解的。不要认为孩子大了会理解,至少我这么大了,还是不理解。

 

 

上头我已经说了我有多少东西不吃,可想而知我妈妈在我小的时候有多焦虑。尤其那时候物质还不那么丰富的年代,我这样的,简直可以扔尿桶里淹死算了。

 

我妈妈对付我挑食的办法特别简单,就是凶我。而作为一个固执的处女座,基本是任你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样子。无奈之下,我妈妈会一厢情愿的以为,把我送进全托的幼儿园,就能够治疗我这挑食的“绝症”。

 

说实话,幼儿园的班主任是我第一个绝得恐惧的老师。她强壮得就像奥尼尔,吼起来就像莎拉波娃,当我挑食时,她只要把眼睛一瞪,我就想去找尿布。

 

但即便如此,为了应付老师,我Get了新技能,就是任何我不想吃的东西我都往嘴里一放,一伸脖子,“嗯”直接吞下去。

 

妈妈接我回去时问班主任我吃饭的情况,老师可高兴了,说我完全不挑食。

 

回家后,妈妈兴高采烈做了一桌子我从来不吃的菜。我默默在那吃白饭,妈妈很奇怪:不是不挑食了吗?

 

于是把菜夹到我碗里,我只好将计就计,一口吞了下去,妈妈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就有了“肉包子打狗”的冲动,只是她用的不是“肉包子”,而是手里的筷子。

 

 

我当然不会记恨当年因为挑食而挨的揍,也明白那时他们都是为我好。但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完全无效。

 

但人的奇怪之处,或者说是贱的地方就在于——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好像这么说不对,但意思差不多。

 

比如,我在家从来不吃胡萝卜,无论怎么做,就是不吃,只要告诉我那菜里有胡萝卜,那就绝对一点都不沾。

 

但当时学校操场边有块菜地,里头种的就是胡萝卜。我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和小伙伴,越过十八层封锁,躲过大黄狗的追击,就为了去菜地里头拔人家胡萝卜吃。而且是那种直接从地里拔出来后,带着泥,洗都来不及洗洗,直接在裤子上擦擦就塞嘴里的吃法。

 

这看似不可理喻地行为,其实反映的是最朴素的真理:人只会珍惜战利品,而不在乎嗟来食。

 

这也就可以理解,我们觉得最好吃的大白兔,永远是过年前从父母藏好锁死的柜子里偷出来的最好吃,现在给你一罐大白兔,也就拍照发朋友圈,真让你吃,除了发胖的罪恶,就剩齁甜的恶心了。

 

任何没有附加值的物欲满足,都是垃圾食品。

 

 

不要武断地以为孩子小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至少目前观察,他们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孩子越来越大,精力随之旺盛起来,睡觉也就成了一个问题,原来是到点就睡,现在是到点了,她还是满电状态,于是哄睡成了非常漫长而难熬的过程。

 

前几天带孩子去她表姐家玩儿。俩孩子从上午一直疯玩到下午两点多。就在俩人还在玩游戏的过程当中时,女儿忽然自己走到卧室,奶奶正在收拾床铺,她爬到床上,嘟囔了一句:我想睡觉。然后就“昏死”了过去。看到这,你敢说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啥?

 

这事儿之后,我和老婆就在商量:如何让她增加运动量,能在睡觉的点耗干“电池”,使睡觉成为她自己的需要和自然的规律。

 

这当然比凶一顿逼她睡或者哄一两个小时让她睡还难,但教育一个人从来也不是容易的事儿不是么?

 

 

吃饭也好,睡觉也罢,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都是在逼孩子来适应我们的规律和需求。虽然看上去都是大人在付出,但其实站在孩子的立场看来,他们的选择和自主的余地是很小的,即使他自己不需要,也没有办法拒绝。

 

也许大人们都会觉得我们都是在为他们好,都是在做出巨大的牺牲和付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其实是在偷懒。因为想出一个让吃饭成为她需要的办法比简单的付出金钱、时间要困难得多。

 

至少我认为,着急、出钱、花时间陪……这跟养个宠物有啥区别?真正走心的是——想出办法,让吃饭、睡觉、健康、运动、学习……这些关于成长的林林总总成为孩子自己的事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没有饿死的娃娃,只有急死的爸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