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父母实在弱爆了,《王者荣耀》才要防沉迷

标签:
王雁林王者荣耀杂谈 |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一
《王者荣耀》迫于压力出了防沉迷机制。这挺好的。任何事情入迷成瘾都属进了魔道,不只是游戏。抽烟喝酒、健身减肥、工作加班……又何尝不是呢?
但如果把孩子成绩不好,升学不成都怪罪于游戏……这就不过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父母推脱责任和为自己弱爆了的表现找的美丽借口罢了。
这就好像——见利忘义者说:不是不想拾金不昧,实在是金钱诱惑太大;见色起意者说:不是不想坐怀不乱,实在是狐狸精太美。
任何事总会有借口,不用这么振振有辞吧?
二
家长和电子游戏之间的仇恨是人类杀父夺妻之后第三大仇恨。
自从电子游戏出现的第一天开始,历届家长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像十字军剿灭异教徒一样对游戏展开了惨绝人寰的追杀。
记得我小时候的游戏厅,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那里是比怡红院更邪恶的火坑,是比威虎山更危险的龙潭虎穴,别说进去玩儿,光是因为在边上看别人玩儿回家被打都不下十次。那时也像现在一样出台了各种措施以防止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比如学校方圆500米以内不得开游戏厅。
但这区区500米哪里阻止得了孩子们对于电子游戏的喜爱?放学后,孩子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狂奔……如同赶集般冲向游戏厅,在那里你会看到学霸,学渣,学习委员……人比开班会还齐。
在父母们的江湖里开始有了各种恐怖的传言:有个孩子因为痴迷游戏,本来保送北大的,最后连大专也没考取;有个孩子为了打游戏,拦路抢劫,最后被判劳教了;有个孩子为了打游戏,开始偷家里的钱,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了;有个孩子因为打游戏,猝死了……
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这届父母一点进步都没有,只能说——不是游戏太迷人,实在是大人弱爆了。
三
前些年采访童话大王郑渊洁,聊到他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事儿。他说:我孩子不玩电子游戏。
我很惊讶:为什么?
他说:原来孩子也特别迷电子游戏。我就说,既然你喜欢,我就让你玩个够。于是专门拿出一间房子当他的游戏室,买最好的游戏机,还投影玩。然后我说,那我们来一个约定,每天晚饭后,七点到九点你必须玩游戏,成吗?
刚开始,孩子可开心了。但不到一个月,就不行了,求我别让他再玩游戏了。我说,不行!
现在,你让他去玩游戏,他宁可去死。那些让孩子沉迷游戏、有网瘾的家长们都太差了,一点教育心理学都不会。
在郑渊洁看来,对人而言,不管多好玩儿的事儿,一旦变成任务和工作,就会很快变得索然无味,孩子玩游戏这事儿一样有效。
对郑渊洁这个观点,深以为然。
当年很多家长骂玩游戏的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天天玩游戏,以后能拿来当饭吃啊?
历史反讽的一面就是——游戏打好了,真的能当饭吃。职业玩家,一年几百万收入,比大多数学好数理化考去清华北大的孩子,活得好多了。
四
所以,现在看来,问题并不是出在游戏上头,很多当年被明令禁止的事情经过历史证明,对孩子没啥影响,该上学的上学,该发财的发财。
我读中学那会儿,男孩的武侠小说和女孩的言情小说就像电子游戏一样,就是被所有父母视若蛇蝎,明令禁止的玩意儿。在父母看来,就好像男孩看完武侠小说,就立刻会会去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女孩看完言情小说就会马上开始恋爱,相夫教子一样。
有没有一点常识?行侠仗义也是要看体格的,早恋也看脸的好吗?弱鸡和丑八怪的家长你们凑什么热闹?
历史证明,无论是金庸还是古龙,或者琼瑶、岑凯伦,都是文学家,而这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父母眼里,并不在乎孩子喜欢的那个是什么,他们应该也只能够喜欢考学。
中学时,学校排球队的教练看上了我哥。我哥就回家跟爸妈说,学校排球队挑中了我,想让我参加。
我妈立刻说:不行!耽误学习。
我哥说:只是每天放学后训练2个小时。如果得了名次,考学还能加20分。
我妈更坚定地说:每天训练2小时考试才加20分?你有这时间,能多考多少个20分?
就因为这个事儿,哥哥和妈妈吵架吵了一个月。我哥终究是没有去成排球队。但事实的情况是,虽然他没去排球队,也并不意味着放学后的那两小时他在学习。结果就是他利用这个时间“行侠仗义”来着……
五
很多人一定以为我父母过于迂腐了。
但其实,他们是善于学习和进步的,在有了哥哥的教训之后,等我后来读中学时,又是排球队相中了,回来告诉他们时,他们高高兴兴的答应,并兴高采烈地去给我买排球鞋。因为他们知道当初的那个决定是错的——对孩子来说,学习不只是考试和升学。而即便是升学,你让他天天对着课本做题也未必有效果。与其让孩子放学去“行侠仗义”,倒不如去排球队释放精力。起码,排球队这20分是靠谱的,而“行侠仗义”……真的不加分。
现在好像比我们当年好多了,孩子们可以参加各种兴趣班,别说足篮排了,什么冰球、橄榄球、马术、击剑……更受欢迎。
真的进步了吗?并没有。
六
原来有个同事的儿子上小学,说为了上中学要去兴趣班,问我学啥好。
我说,男孩嘛,冰球挺好的。
她说,不行。现在学冰球的太多了,去中学面试没优势。
聊完才知道,现在学校招生对学生的特长是有刚性要求的,假如没有学什么特长,基本就没戏了。而就算有特长,如果属于热门特长,那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家长们都开始让孩子学些冷门的特长——如果是体育的,那就不能足篮排乒乓球,甚至冰球、棒球、网球都太热,现在得学马术、高尔夫才比较好;而如果是艺术方面的,钢琴、小提、二胡啥的也不行,得是贝斯、古琴啥的才好。
一个小学的门口,光击剑的课外班就有6家……家长们都在削尖了眼睛创造性地去发现规则和制度当中的漏洞以求一己之私,功利性和目的性就像色情狂的欲望般写在脸上。
前两天一个朋友的孩子要利用暑假去偏远山区参加公益活动了。对于平时对孩子每一分钟都抠得死死的朋友此次举动,我颇为支持,于是就说:你怎么转变了?愿意让孩子暑假干点更有意义的事?
可他却说:哈佛大学把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列入招生要求了,所以这个暑假得把这个空白填上。
我……
在很多父母眼中,不只是游戏,一切和升学无关的事情,都是犯罪,包括公益活动。
七
在如此简单粗暴,急功近利的教育和培养之下,我们会看到满大街行走着——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对这样的人定义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父母选择用钱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去炫富;当父母选择走关系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拼爹;当父母选择买学区房钻空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去投机取巧;当父母选择让游戏背孩子成绩差的锅时,孩子就会避重就轻……
这——也是一种遗传。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