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私家路线之四十——南、北、中王医马弄

(2012-02-13 19:07:00)
标签:

上海

私家路线

王医马弄

豫园

老城厢

拆迁

分类: 上海路线

 

 

前些日子,和友人聊天,说起老城厢,突然怀念起来,翻找出去年11月的照片,一算,居然整整三个月过去。今天轻寒薄雾,正合怀念那天的阳光。

 

 

http://s14/middle/594eaa8egb8d2738b5aad&690
南、北、中三条王医马弄是大致平行的三条小弄堂,均东起王医马弄,西止于侯家路,形成一个小小的方矩,中间那条自然就是中王医马。这四条以王医马命名的小路加起来虽不过千米,但四条路以同一个人命名的情况在沪上可能绝无仅有吧。这位王医马者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http://s3/middle/594eaa8egb5e893276472&690

这个路口,正对着紫华路,便是那天勾引着我的所在。站在路口,依稀就能见到弄堂的尽头。


http://s16/middle/594eaa8egb5e8993bc7ff&690

这里的外墙,都粉刷过,不过,有了年头的木门,依然执拗地斑驳着。



http://s1/middle/594eaa8egb5e89b51e360&690

这个石库门的门头,有着讲究的石雕,仔细看,应该是双狮戏珠的意思,只是这白粉一上,细节都掩盖了。

 


http://s10/middle/594eaa8egb5e8a025dc69&690

谁家的马桶和痰盂罐还晾在外头。

在网上,看到一篇2002年的文章,其中一段,说到了这条中王医马弄和马桶。不知这里是否就是这位金阿姨的家。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2-10-14/1057766396.html

记者潘清报道:把隔夜的马桶从四楼拎到底楼楼道,再把倒桶阿姨送来的干净马桶从底楼楼道拎到四楼——自从十几年前嫁到上海老城厢这条叫中王医马弄的小弄堂,金招娣的每个早晨都是这样过的。

  “刚刚来的时候还要苦呢。”金招娣说,从老式公房搬来老城厢住,开始时一点也不习惯。每天早上要拎马桶、倒痰盂,外地客人在家里过夜,一大早就急急忙忙跑公厕。用煤饼炉做早饭急死人,为了节省时间,隔夜要掏干净炉膛里的煤灰再加上新煤饼“封炉子”。没有私人电话,单位里或者娘家来电话,公用电话亭的阿姨就在楼底下直着嗓子喊,如果没听见就错过了。顶顶让人心烦的是老式房子用的是多户合用的老火表,所以不能安空调,亭子间里冬天冷得像冰窟,夏天热得像蒸笼。

  和十几年前相比,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多了。液化气烧饭又快又方便,儿子笃笃定定地吃了早饭再去上学。液化气用完了,只要打个电话换气站的师傅就扛着气罐上门来了。大火表改装成一家一户的小火表后,家里装上了窗式空调。自从安了电话,亲戚朋友同事们联络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现在只剩马桶痰盂还是块心病,”金招娣一边用清水和毛蚶壳冲洗着马桶一边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全上海大约有100万只马桶。在老城厢这样旧式弄堂组成的地区,拎马桶倒痰盂几乎是每家每户早晨的“必修课”。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上海对全市的365万平方米危旧房屋进行了改造,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老城厢数万居民陆续搬迁,住上了煤卫独用的新房,尚未改造的地块也已被列入了规划。

  “听说这条中王医马弄也被列在改造范围里了,”金招娣说她家的马桶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了。也许,上海人彻底告别“马桶时代”的时候快到了。



http://s1/middle/594eaa8egb5e8a20e19e0&690
弄堂很逼仄,大概可容三四人并肩而过吧,抬头看,天空也被切割成了长条形。这家的主人厉害,生生地用这种塑材搭出了一间房。

 


http://s11/middle/594eaa8egb5e8a3c8936a&690

这怎么就到了南王医马弄了呢?仔细看,上面还有后门二字,后来发现,这三条弄堂的许多住户都是南北相通的,前门后院可穿街过巷,住这里的孩子,玩起捉迷藏来可就带劲了。



http://s6/middle/594eaa8egb5e8a60c6655&690
问身边的朋友,知道王医马弄么,居然没有一人听说过这条小弄堂,但它就在这城市的一隅,曾经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蒙尘了很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永远地消失。


http://s10/middle/594eaa8egb5e8a962f729&690

推开一扇门,里面的毫无章法让我毫无防备地吓了一跳。



http://s1/middle/594eaa8egb5e8abc53ad0&690
这位王医马,应该是显赫一时的名医吧,要不如何能整下这一大片地界,骄傲地成了一方之主?这三横一纵的弄堂是安置三房四妾还是满堂儿孙呢?但无论如何,这扇门的背后,当年不能是这般格局。


http://s16/middle/594eaa8egb5e8b16ed5df&690

这里是中王医马的起点,顶头沿围墙是王医马弄,围墙的那边,连着热闹的豫园商业区了。


http://s15/middle/594eaa8eg78e20259e64e&690

到了王医马弄往南走几步便是南王医马的起点,走进去,一样是高低错落的旧时民居。


http://s6/middle/594eaa8egb8d4185002b5&690

老城厢的很多人家,依旧保留着这种老式的橱柜。


http://s6/middle/594eaa8eg78e202992775&690

安静的上午,小学生搬了小桌小椅在门口做作业,妈妈在一边做着针线活。


http://s11/middle/594eaa8egb8d41ac6acea&690

一只狗挡住了我的去路,心里怕牠,本想退回去算了,可牠还让到了一边,只是将疑惑的眼光跟了过来:这个人,来这里做啥?

 


http://s16/middle/594eaa8egb8d41bd5c7ff&690

这平常人家的日子,在阳光下蒸腾。

 

 

http://s2/middle/594eaa8egb8d41b704951&690

又一条小弄堂走过,继续走北王医马。


http://s4/middle/594eaa8egb5e8d2211083&690
这几条小巷子绕来绕去,真个如同迷宫一般。

 


http://s7/middle/594eaa8egb5e8d4188ed6&690

新贴的红双喜。



http://s10/middle/594eaa8egb5e8d5d31d19&690
这种塑料纸包着的门牌在这里比比皆是,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住家细心惜物,还是钉牌的人马虎潦草,连包装纸也懒得扯去?这家人,订阅了《少年日报》和《交通安全报》,真是好人家。

 


http://s6/middle/594eaa8egb5e8d7bb5d45&690

只是他家设在过道的厨房,油烟重了些。


http://s3/middle/594eaa8egb5e8e1fbef82&690

这条支弄标明是科普弄,怎么个科普法?引得人一探究竟。

板书显示,那天的气温白天多云,18度,夜间多云,13度,多好的天气,比今天足足高了10度。上海湿气重,这温度到了10度以下就很坑爹的说。


http://s7/middle/594eaa8egb5e8e81f95b6&690
天气好,大叔就帮着大妈晒衣被,两人高兴地说着话,我趁机问他们王医马弄这个名字的由来,这已是我的第二次问此地的居民了,大叔也说不知道,推测也就是一个王姓马医住过这里吧,这和我的猜测也差不多。大叔说,这片房子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快要拆了。说起拆,大叔是非常向往的神情,不过也有点不舍地说,不知道拆了以后会被安置到哪里,住在这里生活是真便利,还很安静。


http://s15/middle/594eaa8egb5e8ee9ec2fe&690

大叔的话被印证了,这里建于民国二十年。

 


http://s14/middle/594eaa8egb5e8f15ca06d&690
蛋糕上的奶油开始融化。

 


http://s11/middle/594eaa8egb5e8f3172faa&690
这些小巷人家,真的就会没了么?这些名字奇特的弄堂,不久将会成为某个小区三号楼和四号楼之间的通道了么?现实是,老城厢正在远去,我能做的,只是按动快门,多拍几张照片存念。


http://s16/middle/594eaa8egb5e8f6c92cef&690

前面是个送快递的阿姨,包裹上写着,四牌楼,心下一动。近来迷恋老城厢,看了很多关于老城厢的书籍资料,因为不熟,所以神秘,这些地名,只当做地图上的标记,直看到这样一个可以送达的包裹,方觉这也是活生生住了人家的地方。

我问阿姨,在这里送快递不好找吧,阿姨说,好找得很,只要地址对,都找得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http://s16/middle/594eaa8eg78974f057b2f&690

北王医马弄的尽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