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次诞生

(2013-03-04 07:30:38)
标签:

文化

http://s6/mw690/594e15c3t7be7c37e1f05&690

 

在日本杂志人兼作家松浦弥太郎先生策划的只工作,不上班丛书里,第一次知道了Second Birthday这个概念:人的一生应该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另一个是真正了解自己的日子。

 

年轻的时候,总是鄙视中年人;而当自己也即将抵达40岁这一个确切无误的分水岭之时,虽然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但也知道必须面对这个现实:30岁以下的那些熬通宵之后也依然皮肤不会干裂,周末可以一觉睡到下午4时的真正年轻人们,即使还会和你一起玩乐,但那多半是些礼节夹杂敷衍的尊重而已。本质上,双方都在施加隐约的压力,只不过,年轻人更敏感,而中年们总是假装feel不到。

 

幸亏,又具备了可以谈下中年危机这种事的资格。回到第一段的问题:你到底是谁?在填写报税单时,像被催眠一般,隆重其事地写下自己的工作职务以及年薪,这就是通行世界的最有效的个人定义及价值判断的方法。但是,那个真的是你吗?如果去掉了工作的外壳,你到底是谁?

 

别以为我知道答案,可怕的是,好像从来没有被告诉过,该如何去找到答案。大概,这样的问题比起年薪、升职、增长率、企业远景、竞争优势们来说,实在太过莫名其妙又实属不值一提之事。傻瓜才关心,去掉你名字前面那些头衔之后的那个你。

 

但我确信,只有那个不用工作定义的你,才是真正的你。如果生命像旅程,那么,工作只是你搭乘的列车而已,它将你送往目的地,而并非旅程本身。如果错把列车当成终点,就会如一位朋友所说:你开始因为某个原因打拼一个未来,当你站在未来的时候,却发现开始的原因不见了。

 

曾故意让自己失业长达14年的畅销书作家厄尼·泽林斯基(Ernie J. Zelinski)在《不工作的快乐》(The joy of not working )一书中提出了解自己的方法:

1.什么事情能让你倾注全部的热情?

2.什么力量可以支持这样的热情持续不衰?

3.谁是你心目中的偶像?你最欣赏他们的哪一方面?

4.你想要从中发现和学习些什么?

 

也许,这就是人生旅程的攻略之一。但必须谨记,最美妙的旅行,往往是一半靠攻略,一半靠胡来。

 

摘自《城市画报》2013年第4期,刊首语,作者:黎文


喜欢本文?那就关注公众号 生命是个游戏


http://s7/mw690/594e15c3t7be7c3d4606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