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凯鲁亚克在路上达摩流浪者禅文化 |
http://s8/middle/594e15c3t938f807f5d07&690
这本书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深刻,而在于它有多浅显.通看下来,不过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学青年,追寻禅的生活方式的故事.
他们坐车不给钱,站在马路上拦顺风车,和陌生的司机结成短暂的旅伴,他们偷偷钻到火车的货运车厢里,在露天的车厢里蜷缩一晚上,避开列车管理员的检查,他们以印度或中国或日本古代的某位禅修大师的精神为指引,经常在静坐冥想或置身自然旷野中,去体会禅的境界---空.他们不为物质生活操心,不过循规蹈矩的生活,以内心感受和禅意为最大规则,写诗,表达心中意念,当背包族四处云游,或者和朋友们或气质相近的一群陌生人,共欢买醉.
凯鲁亚克,他的另一部更有名头的小说是«在路上»,那是"跨掉的一代"的圣经,有人说,喜欢摇滚乐的人,没有谁没读过«在路上»的,可见那部小说和摇滚气质的接近.«达摩流浪者»虽然也有狂欢,性爱自由的描写,但相比之下更温和,更多对禅的追寻,对生命意义的拷问.
最打动我的是,凯鲁亚克在另一个向度上描述着生命的可能性.我们现在的生活,无疑是被工业所塑造的.生活的各项元素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零件.当将不可扼制的消费冲动以及追求工业流水线式生活上的一个更好位置当做我们的自由意志时,不知不觉中,我们早被异化.
我们的贪欲,我们对更多资源的拼命攫取,我们被投放在越来越舒适的空间里却仍然无法拥有内心的安宁,生命的意义其实早变得迷惑.
快乐和宁静并不是以对物质的拼命占有为基本前提.«达摩流浪者»在描述这样一种可能性.这本书描写的其实也是凯鲁亚克那个生活圈子所践行的生活,每个角色都有原型,每个场景或故事,也许都各有源本,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拼命接近自然,去获取新鲜的生命感悟和原始动力,拼命打破工业式的生活链条,将对物质的需求降最低,比如出行尽量采取搭便车或偷乘火车的方式,工业链条式生活厌恶不确定性,而这种在路上的生活却时时将自己置于不确定性之中,象个不断向世界"化缘"的流浪者,收获生活的惊喜.
这样将大块生命用于旅行,用于禅修,用于登山,用于享受孤独,至于生活费用,保持在最低水准,因此也花最低的时间代价去获取.当别人为赚了多少钱或取得什么成就而高兴时,这些禅疯子却因为在荒无人烟的山顶与自然融为一体而高兴.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奢侈.
这种禅疯子的生活由两点驱动:1.物质是获得宁静和快乐生活中非常不重要的因素,为获得更多物质而忙碌的生活等于是浪费生命;2.宇宙本质是空,越将生命乐趣寄托于"空",越会获得真正发自灵魂的欢乐.他们把古代托钵僧看作是自己的榜样.他们觉得,在深山老林中,感受着自然里的一切,并且亲手拿着斧子砍柴,是幸福之至的生活.
在工业方式主导着人类思想的背景之下,这是一种多么理想主义的追求.虽然小说文本在我看来充斥着一种文青的调调,但我仍然很享受这趟文字之旅,它将我带往一种久违的感觉,一种通过极简单事物就能获得快乐的感觉,一种置身在宏伟的自然中的酣畅淋漓之感.我承认,我小时候,这样的感觉比较充沛,随着人长大,思想不再单纯,这种源自心底的快乐反而减少.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我的头脑也变得越来越工业化了.我离世界的本源也越来越远了.
这是一本警醒之书.在我看来,也可当作一本禅修参考书来看.这个小说也是讲了"我"不断由浅及深的修行悟道之旅.
(23日写于去呼和的火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