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01年底第一次采访黄光裕
更多内容请看连载专辑《105亿传奇》
以下对话时间为2004年11月。
(一)闲谈
吴阿仑:胡润榜你交费了吗?
黄光裕:我烦死他了,还给他钱?这个榜大家觉得是通辑令吧。我相信榜上的所有人都不会给钱。
吴阿仑:他也没找你要过钱?你也……
黄光裕:所以,我对他不满了。
吴阿仑:你前几天去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录节目了,感觉如何?
黄光裕:谈了3个小时,最后我都晕了,不知怎么表达。
吴阿仑:黄总近来忙些什么?
黄光裕:不都是企业的事吗?除了采访不是正事,剩下的都是正事。(笑)
(二)资本运作
吴阿仑:你什么时候开始对资本运作、资本市场有想法,有兴趣的?
黄光裕:资本运作这件事,我觉得应该分成两块。我们这种做法,是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未来发展的融资途径和发展空间。我们并不是玩资本市场。因为企业做到了今天,它要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只有取得多途径的支持,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你说我对资本市场感兴趣才做资本市场,是不对的。
吴阿仑:我的意思是,想到资本市场,然后利用资本市场?
黄光裕:应该说几年前我们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资本市场来支持企业,让企业有更多可发展的空间。国美应该是在3年前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吴阿仑:2001年你就已经买壳了,是香港的“京华自动化”吧?
黄光裕:是。但是,是两年多前。那也不叫买壳,实际上就是收购一家上市公司。
吴阿仑:你涉足资本市场的知识从何而来?
黄光裕:不需要我……(顿,下同)因为我们通过投资银行去完成这个事情,我们只需要把企业做到这种程度,然后请专业机构来做这种事情。
吴阿仑:这家投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黄光裕:国外的。
吴阿仑:上次在资料里看到一家投行,是哪家投行?
黄光裕:嗯,荷银洛希尔吧。跟我们做的就这一家。
吴阿仑:从2001年到现在一直跟它在合作?
黄光裕:没有,就这一次。每单业务都应该找一个适合的来做。
吴阿仑:从“京华自动化”到“中国鹏润”到“国美电器”都是它?
黄光裕:不。“中国鹏润”和“国美电器”由他们来完成。
吴阿仑:更早以前的“京华自动化”的收购,是跟谁合作完成的呢?
黄光裕:啊,这个我忘了,哪家投行忘了。
吴阿仑:上回采访你时你提到,鹏润集团有一个智囊团,帮助国美制定新的战略,如何借助资本市场,怎么操作,其中有两个人是大学教授。
黄光裕:没有。我们是有一些顾问,帮我们提一些意见做一些事情。但我想没那么神秘。
吴阿仑:到目前为止,你在借助资本市场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探讨呢?
黄光裕:那要花很长时间去了解香港资本市场的一些操作规矩、法规,要去熟悉市场环境,其他也没有什么。不像社会上所说的那么邪乎。
吴阿仑:我想国内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发行88亿债券—是不简单的举动。
黄光裕:那是因为企业自身值这个价钱,并不是说这单交易大就怎么样。
吴阿仑:除了“京华自动化”的收购及后来的注资,在大陆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是吧?
黄光裕:你说哪方面?
吴阿仑:比如据我们所知原来有一个收购宁城老窖的行动,后来终止了。
黄光裕:哦,这是我们企业的一个投资行为。并不是为了……来解决国美上市等等,二者之间没有关系,这是独立投资的,是企业的投资行为。
吴阿仑:那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一个失败的结局呢?
黄光裕:因为那公司状况比较差。很多解决方案最后大家谈不拢,最后大家不做了。
吴阿仑:好像那家公司责怪咱们这边承诺的投资不到位,是吧?
黄光裕:我们投资到位了不就成了吗,为什么我们投资不到位呢,因为它跟我们承诺的事情和保证做到的事情,都没实现。而实际的情况又跟他们向我们介绍的是不一样的。要收购的话我们肯定要做净值调查,不符合我们投资要求的当然是不能出资的。这是很正常的嘛。
吴阿仑:它是做酒业的,而业绩又那么差,而你是做电器流通和房地产的,那当初你为什么还那么看好它的投资价值呢?
黄光裕:唉,实际上,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要全方位地考虑它的发展,对于鹏润来说,酒业是不是能够经营?我们是从一个行业来看,不是从一个公司来看。宁城老窖是可以作为多元化去发展的一个企业嘛。对我们来讲,假如当时收购它的话,我们有一些解决方案去解决这些事情。它的实际状况好与不好,对我们来讲,已经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一方面它有上市的资格,另一方面它有原来做酒的基础,所以收购它也是有一定基础的。
吴阿仑:中国白酒制造企业非常多,竞争非常惨烈,你为什么还看好这样一个行业呢?
黄光裕:还是那一句话:商者无域。这么多行业,有做得很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都有。我想各有各的做法。既然我们没做,就不能论什么结果嘛。
吴阿仑:“京华自动化”的收购及早期的注资,初期是不是由詹培忠来打理的?
黄光裕:跟他没有关系。我们收购过来以后就是我们的事了。
吴阿仑:从他手里买过来?
黄光裕:我们获得控股权也就由我们自己来做,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吴阿仑:那我看不到咱们这边懂得资本运作的那么一个团队在哪儿啊?
黄光裕:呵呵呵呵!(大笑)
吴阿仑:是不是还是有一个智囊团队在做?
黄光裕:没那么邪乎,没那么邪乎吧。
吴阿仑:那有什么样一个机构在专门做这种事情呢,除了后来那家投资银行?
黄光裕:实际上,我们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这种事情。你说的这种机构就是智囊团,但它不存在。
吴阿仑:内部应该有这样一个部门,比如张志铭在做这件事情?
黄光裕:他们打理的是日常业务。
吴阿仑:“京华自动化”收购了以后就是投行在做?
黄光裕:不是。我们买下它以后首先要把它的业务发展好。我们需要做什么业务,只要是需要通过联交所,通过证监会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投行、律师、评估机构等这些专业机构来做一些事情。有业务的时候请他们,没业务的时候就不请他们。我们公司还是从经营的角度去考虑做事,并不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做事的。这种机构都是社会上现存的,有买卖我们就让他们来做,没买卖我们就不让他们来做。
吴阿仑:张志铭后来成为鹏泰投资总经理,他原来是做国美的,据他自己说,他对资本运作也不是很懂,为什么让不懂的人来做这一块呢?
黄光裕:懂不懂,有一段时间,分工合作嘛。懂不懂不是很关键,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做什么事。要组织人来做。后期就是我在组织这件事。
吴阿仑:你本人好像也不是很懂这件事吧?
黄光裕:我是不懂。(笑)
吴阿仑:不懂怎么做呢?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黄光裕:当然要去了解,去熟悉一些问题,这是必然的。还是那句话:懂不懂不是关键,因为它是有专业机构来解决,来支持的。
吴阿仑:今(2004)年6月份完成的注资,将65%的资产注入,发行88亿可转股债券,这个88亿是怎么定价的?
黄光裕:定价是由独立财务顾问来做的。我们是作为卖方,它是代表买方来做的。从事实来讲,现在我们的市值也远远不止88亿人民币。它是一单买卖。定价有大家公认的、监管机构允许的一套程序来定,并不是随便想定什么价就什么价,不是我们想卖得便宜或者卖贵都行的,还是有一套不成文的标准的。当然,这个上市公司我原来是大股东,国美我也是大股东,我们是关联人士,是不能参与定价的。我只能说我卖不卖,我能卖多少钱。而能不能买则是由独立财务顾问来决定的。他们如果认为合理就会买。买不买是要投票的,要他们同意的。2004年7月28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大家就对是否同意这项业务进行了投票。
吴阿仑:发行债券也应该有一个认购率的问题,现在认购情况怎么样?
黄光裕:没有发行债券。是公司向我个人发行债券。那么我的债券在一定时期内换出来后实际上变成股票,卖到市场上是股票,同时可转换股债券,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虽然它未换成流通股票,实际上它是一种非流通股股票,相当于一种股票。
吴阿仑:我还看到一个资料说你控制了中国鹏润97.8%的股票,不太理解,这是什么含义?
黄光裕:换完以后,原来0493这个公司很小嘛,我换完以后80多亿进去后肯定控股量会很大,摊薄之后社会就剩百分之二点几,就是我刚才说的其他投资者。当时我并进去以后,我的比重就增大了嘛,这是一个上市问题,很简单。当然现在已经不是这个量了,我们已经配股了,我已经降到了74.9%,其他是公众持股。
吴阿仑:我不太理解一点,你持有97.8%,那公众持有才百分之二点几,一个上市公司怎么会公众持这么少?
黄光裕:那个时候我没有换嘛。实际上在没换之前我的持股量还只有60%多,换完之后才有的。
吴阿仑:这个88亿可转股债券不存在认购率问题?
黄光裕:对我发的嘛,不是对社会发的嘛。只有配股的时候才有认购率。我们配了3个亿的股,有二点几倍的认购,这才存在一个认购率问题。
吴阿仑:很多报纸都采访了詹培忠,他说你是一个头脑非常灵活的人,很多资本运作的问题一说你就明白。
黄光裕:本来就没什么太复杂的事儿嘛。也谢谢他夸奖嘛。
(三)国美
吴阿仑:电器零售业态在国外好像不是常见业态。
黄光裕:也不少。
吴阿仑:国外常见沃尔玛、家乐福啊?
黄光裕:它这个不属于我们这个行业,它属于零售业,跟我们不同。
吴阿仑:在中国,电器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会有多长?
黄光裕:国外是几十年了。到现在。
吴阿仑:国外做得有影响力的是哪些店?
黄光裕:很多了,每个地区的也不一样。我相信,流通业嘛,应该说是……长久存在的嘛。不可能没有流通嘛。业态会变成什么样很难讲,但肯定的一点是,它换汤不换药,可能它的形式根据消费者不同的购买习惯会发生变化,其他应该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吴阿仑:负责资本运作的就是鹏泰投资是吧?
黄光裕:它负责收购啊,一些非主业投资啊,这个机构,香港上市与它的业务是两回事。
吴阿仑:这个公司做了哪些收购呢?
黄光裕:最近没什么……有业务会用,没业务不会用的。
吴阿仑:有时闲有时忙的部门?
黄光裕:对。因为收购是一种机会嘛。
吴阿仑:张志铭现在负责这个部门吗?
黄光裕:他现在负责……地产的一部分。
吴阿仑:张志铭是你重用的一个人,你觉得这个人的长处在哪些方面?
黄光裕:对我员工的评论不在这儿谈吧。
吴阿仑:国美最近3年做了3次调整,2002年分AB区,一些重要高管直接到了销售前线,2003年又合了,今年又做了调整,并有5年计划,那么国美今年的规划是什么样的呢?
黄光裕: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我们时时在调整。对我来讲这是很正常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找到市场需要的模式,我们在尝试。作为一个行业的第一来讲,很多人都跟着我们的模式在发展,在做,对于我们来讲,需要更多的是创新,不然就被对手模仿掉了。这是非常正常的调整。下一步会怎么样,我只能说,我们会调整得越来越好,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地去调整,不会限制次数也不会定期,这也是企业的活力所在吧。
吴阿仑:你是要把国美发展到极致状态?
黄光裕:没有要做到极致,没有极致的事情,越做越好。
吴阿仑:在你的设计里,国美以后要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黄光裕:尽力而为喽。能做多大做多大喽。
吴阿仑:为什么2002年分为两个区后来又合上,是不是认为当初的改革是错的?
黄光裕:唉……是不是错,我觉得这个很难讲,应该说我们有更好的模式去操作这种事情,所以该改变就改变了。
吴阿仑:是不是分为AB区后结果不如料想的那么好,所以就变动?
黄光裕:也可以这样讲。也可以这么讲。
吴阿仑:还有一种说法,你2002年复出任国美电器总经理,实际上是你为国美上市在做一种安排,有没有这种考虑?
黄光裕:不存在复出不复出这种概念,这企业一直就我在管理嘛。
吴阿仑:你以前不一直在幕后吗?
黄光裕:嗯,没有,没有,没有幕后。只是在某一个时期里管理的深浅度不一样。
吴阿仑:就说那次调整吧,分AB区,并且有人事变动,跟后来的上市有没有一定关系?
黄光裕:没有,国美还是国美。
吴阿仑:其实还是有一个说法,比如你为了考虑将家族利益最大化,在上市前夕,将管理层给排挤掉,不让他们持股,而另外有一个苏宁电器,上市之后他们有一群高层管理者,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了,他们就不是这样。
黄光裕:这个事情,我觉得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不同的模式,它创建的基础,它组成的模式有可能是不同的,并不是说让高层持股就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他们做了我们就必须这么去解决,我觉得也不见得。嗯,我想肯定有它的原因存在,排挤的问题,我觉得是谈不上,都是我的员工,他们在企业是一种受薪的做法,对他们的前途我们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是不是股东我想这跟上市没有关系,也不存在排挤,为什么要排挤?都是我的兵为什么要排挤?
吴阿仑:你怎么看待商业和家族的关系?
黄光裕:在我的企业里,企业是我的一番事业,互不干扰,两个概念。
吴阿仑:你刚才提到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基础,国美跟苏宁很不一样,所以安排不同。而在国美呀,家族感觉是比较浓的。
黄光裕:为什么那么讲?
吴阿仑:这不很明显吗,比如说,现在你两个妹妹是不是在……
黄光裕:用人是惟贤,并不是惟亲!我妹妹也好我谁也好,他们要在某个职位上任职,也要看能力。真正的家族企业可能是家里头论资排辈,大哥排第一,二哥排第二,我们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的职位当然有管别人的,有被别人管的,那你说这是家族企业吗?家族企业家族是高高在上的,是皇亲国戚,谁都不能管,对吗?
吴阿仑:就是说家族里有能力的能担当此任的人可
以……?
黄光裕:因为企业很大,有很多的人,那么他既有能力又喜欢这一番事业,你为什么不用,不让他做?并不是因为他是家族里的,所以就在我之下在万人之上,他不会。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吴阿仑:其实早几年胡润榜是将你们兄弟二人放在一起排列的,后来才分开。
黄光裕:我不知道,我没见过。有吗?
吴阿仑:有。2001年,我采访你时,那一年你被排在26名。
黄光裕:不是,那不是家族。
(四)理想
吴阿仑:你有没有想过将鹏润这个商业机构打造为中国第一商业家族?你的经商动力、目标、野心是什么?
黄光裕:这是我一生事业的一个平台。要打造成什么样,我看要天时、地利、人和。
吴阿仑:总要有一个目标在驱动啊?
黄光裕:你觉得我们目前目标还不够吗,已经够累的了。
吴阿仑:你说你够累啊?
黄光裕: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事做,企业要积极去做事,要水到渠成,目标当然要有,那就是明天要比今天好。
吴阿仑:这样看来你心态很平和,但从你崛起得非常快的轨迹看……
黄光裕:并不平和。你是不是这意思啊?
吴阿仑:从结果看,你是很有进取心的一个商人。
黄光裕:每天做事我都有激情。
吴阿仑:这个激情从何而来?
黄光裕:那就是喜欢做事。有事做就去做喽。
吴阿仑:其实要做伟大的事情还是要有伟大的信仰。
黄光裕:嗯,怎么讲?
吴阿仑:比如说,现在能打造这么一个商业帝国,肯定是你的脑子里首先有一个很宏大的目标,比如10年、20年后打造中国第一商业帝国的雄心?
黄光裕:没想过。
吴阿仑:不愿意说?
黄光裕:零售业5年规划我们已经提出来了。
吴阿仑:这个5年规划你透露过吗?
黄光裕:有啊!
吴阿仑:具体内容?
黄光裕:具体的没有。
吴阿仑:5年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呢?
黄光裕:用销售额来讲我们要达到1 200亿左右。
吴阿仑:现在是多少亿?
黄光裕:现在200多亿。
吴阿仑:其他衡量指标呢?
黄光裕:其他指标我们暂时还都保密。
吴阿仑:你的经历和思想受谁的影响最大?
黄光裕:受社会影响最大。社会变我就变,我就跟进。
吴阿仑:比如某一个人呢?
黄光裕:我的朋友们都对我影响很大,没有具体哪一个人。
吴阿仑:上次你提过“商者无域”这一思想你是学习李嘉诚的结果。
黄光裕:谁说我是学习李嘉诚的?
吴阿仑:上次你不是自己提过?
黄光裕:不,你理解错了,你问我,“商者无域”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是互动互补,你为什么强调这个。我告诉你,李嘉诚的事业差不多就是这种理念,他是值得佩服的一个人。李嘉诚,我们不能跟他相提并论,也不能跟他学习,因为他的程度和模式已经是非一般企业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他可以使用的平台不一样,你不可以拿他去做一种追求或者目标,或者去模仿他的模式。他能做得了的事你不见得做得了。就跟人控制问题一样,有些问题放在别人身上是对的放在你身上来可能是错的,有些问题放在别人身上是错的放你身上是对的,因为你的环境跟他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你能控制这个问题。
吴阿仑:你说他的平台跟你不一样?
黄光裕:不,他的程度跟我不一样。
吴阿仑:程度是因为他老人家70多岁了,发展这么多年了。
黄光裕:你这么说太简单了。几千亿甚至近万亿的企业,已经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这个问题你得去采访他。
吴阿仑:他也是从很低的层次上,从卖塑料花发展到现在的。
黄光裕:哦,很多人都经历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不光是某个人。这种人我想大有人在,继承父业祖业下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吴阿仑:除了朋友、社会之外,没有一个很著名的人对你有显著的影响吗?
黄光裕:我每天见到朋友都从他们身上学东西,你说我从哪个学得多?
吴阿仑:你还是善于从生活的周围来吸取一些东西的。
黄光裕:我不太追求从哪些地方怎么怎么样,或者去追求一个……什么什么……榜样来学习呀,或者怎么样。可
能……没这个时间去追求吧。
(五)回到国美
吴阿仑:有一个说法一直存在,说国美电器扩张这么快,一直有资金链紧张的说法,也有与供货商关系紧张的说法,你怎么看?
黄光裕:我认为这是同行在制造不利于我们的舆论吧。当然事实怎么样,看我们企业的发展势态和我们与客户打交道的势态,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不能他们每说句话我都当真,你们都当真,要靠自己的眼光去判断。
吴阿仑:鹏润近几年发展这么快,有没有空降一些职业经理人?
黄光裕:没有。
吴阿仑:都是自己培养的?
黄光裕:都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
吴阿仑:为什么会这样呢?
黄光裕:要看哪个层级,中低层我们现在还是有的,中高层我们现在没有。因为这个行业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需要一些经验的,而且我们的风格还是自己培养。熟悉环境熟悉企业内涵的人来逐渐掌握高层,企业的发展才更有保证。
吴阿仑:这些高级管理层好像不断在换岗,比如张志铭从国美到做地产。
黄光裕:这是企业战略需要。我们的人……一专多能,对他们来讲,只是做事做买卖而已嘛。
吴阿仑:这与现在管理界流行的用专业的人来管理某一个企业的做法,是背道而驰的。
黄光裕:这只是在一般层次上去探究。对我们的人才和我们公司的这种做法,和对人才的培养来讲,基本上不存在这种障碍。我们所涉及的行业,我们的人虽然开始不太明白,但熟悉几天他就可以去做。
吴阿仑:国美电器的价值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体现,有媒体说现在你们有另一主业,你已经打开了零售业的金矿,下一个你将打开的金矿是房地产。
黄光裕:正在追求,但愿有那么一天。
吴阿仑:在地产方面,已经做完几个项目?
黄光裕:不多。
吴阿仑:鹏润家园?
黄光裕:嗯。我们最近做的有国美第一城。
吴阿仑:在哪儿?
黄光裕:东四环往外,有100万平方米的一个社区。
吴阿仑:是住宅?
黄光裕:住宅,住宅加商业。
吴阿仑:然后呢?
黄光裕:就是住宅加商业。这个地区从商业来讲应该是一个社区的商业中心吧。100万平方米商业就占了十几万吧。
吴阿仑:这个投资有多大?
黄光裕:投资大概有40多个亿,45亿。
吴阿仑:现在主要做这一个项目?
黄光裕:我们一个一个发展啊。
吴阿仑:计划中的项目有没有?
黄光裕:有,我们储备的项目还有。
吴阿仑:现在储备了多少土地?
黄光裕:嗯,对不起,不能公开。有朝一日要上市的话,你可能就全看到了。
105亿传奇
——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
中信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
中信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