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IBM大中华区掌门人,有着纵横商场的复杂智慧,却有着30几年如一日的简单生活:热爱太太相濡以沫,热爱IBM奉为终身职位,热爱跑步,曾经跑到天昏地暗,看到“星星”幻象,双腿也不堪几十年奔驰的重负而受伤;
这位温和的绅士,喜欢红酒,喜欢音乐,他给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之感,但他性格其实内向,更喜欢独处,只有当必需时,他才参加社交活动……
图为周先生和周太太接受本文拍照
这个头顶着“中国IT界教父”桂冠的男人文雅而沉稳,待人极为随和,一点也找不到“教父”的阴郁和权谋色彩。与他交流,你会如沐阵阵和风细雨,有着特别惬意的感受。他将记者一行请进客厅后,带着我参观书房、客厅,指着桌子上摆放着的两个女儿的照片,说着她们远在他乡的故事。声音中洋溢着慈父的温柔。他还让我选择在客厅还是在小偏厅来进行这一次访谈。
据说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里,周伟焜是一个长袖善舞的“人精”,在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中堪称老练世故。他走进一个宴会厅,是那种可以引起所有人注意并且产生好感的人。但是,与周伟焜面对面,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个精明男人在交流中的操纵感,而是一种谦谦君子之风,他笑起来时棱角分明的脸颇有几分像澳洲出生的媒体大王默多克。出生于湖南但三岁时便随父母到香港定居使他的普通话带有浓浓的粤语口音,但你依旧可以感到他是一位很容易交流的人,他的随和让你对他不设防,让你感到你们已是很熟悉的朋友。
他在公司里会是另外一番表现吗?IBM中国公司负责公关事务的王桂馨小姐告诉我,周伟焜平时在工作中挺严厉的,但他没有架子,喜欢和员工进行沟通,一些公司职员甚至可以和他成为MSN上的聊友。生活里的周伟焜完全是一个绅士,是那种味道极为醇厚的男人。职员们当着他的面喜欢喊他的英文名字henry,背地里有时喜欢称他为“老周”,觉得这样叫着亲切。
是的,我们所谈到的正是那位无论在跨国公司,还是在中国IT界,都一言九鼎的人物: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首席执行总裁兼IBM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59岁的周伟焜,在这个位置上一干10年,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如走马灯般换将的背景下,周伟焜在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公司的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上,我自岿然不动。这已经足够说明一切问题。
而IBM中国也由他刚接手时600人的规模,壮大到目前3000多人的规模,从当初相对IBM全球而言根本不值一提的销售业绩,到现在稳居中国软件领域龙头老大的位置。在他的手上,IBM中国搭建起了现在的架构,并且在中国市场里开始了生意上的冒险。在中国信息工业进程方面,包括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电子签名办法,IBM都因积极向政府建言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IBM作为一家世界级的巨型IT公司,它的中国分支也同样显示出作为大公司的气魄。
当1995年IBM总部任命他为大中华区董事长时,他主动提出将当时的大中华区和中国区合并在一块办公,并且由他一人身兼大中华区总裁和中国区总裁二职。因为他看到当时大中华区总裁要花80%以上的时间来处理中国区的事务,由一人肩担二职,不仅可以更专注地管理,而且会避免两位总裁之间出现的不协调。这一请求得到了总部同意。大中华区办公室也由香港搬到了北京。周伟焜的举动显出先见之明,避免掉一些别的跨国公司经常出现的两个总裁不协调导致的人事波折。
最不喜欢以“稳健”二字形容企业发展的周伟焜,却是一位至为稳健的先生。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人,像他那样有着多项为期30年以上的个人记录: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年头超过30年——自1968年加入IBM后,他到现在已经在IBM干了36年;婚姻坚持的时间超过30年——2003年,他和周太太庆祝了30年结婚纪念,周太太也是他的初恋对象;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超过30年——年轻时起,他便开始跑步,如今也跑了30多年。
跑步虽然是个看似单调枯燥的锻炼方式,但周伟焜乐此不疲,从30余年的坚持中获益匪浅。如今59岁、双鬓微霜的周伟焜却总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言谈举止格外显着精神。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对跑步的热爱。他能坚持这项运动也是由于自己看到身边一些朋友健康保持得不好,他想要引以为戒,希望有一项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方便进行的简单运动,这就是跑步。
周伟焜给自己规定了一个“555”原则并且坚持不缀:每次跑50分钟以上,一个星期跑5天,一次跑5英里(相当于8公里)。为了督促自己坚持计划,周伟焜自己还在一张硬纸卡上画表,对每天跑步情况进行记录。这样的记录卡就摆在他书房的案头。我们的摄影师为他在书房拍照时,他还顺手起出那张用钢笔记满数字的卡片来让我看。
年轻的时候,他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以至到达上瘾的程度,最疯狂的那段时间,他甚至有种犯罪感。“如果今天没有练习,没运动,或者没达到目标,就想不对不对!有犯罪的感觉!”年轻时他经常参加一些长达40公里以上的竞赛。“并不是为了拿奖牌,而是为了督促自己,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而进行训练。比如我这回想用3个半小时跑完,我就为达到这个目标去做练习,这次实现了,下次我就看我能不能用3小时25分钟跑完。”
有一次周伟焜在香港参加一场全程42公里的比赛,那天天很冷,他跑到还剩下最后5公里的时候,尽管天还大亮,但他突然感到“天黑了”,感到自己好像看到了星星,“我那时候还有理智,我那时有两个选择,一是不理它是星星还是月亮,继续冲过去,我那天跑得很快。第二就是理智一点,跑慢一点,维持到终点。我后来就理智了,慢慢跑到终点。那天达不到我预期的目标了。”到达终点后周伟焜丧失了所有的体力,还是开车随他前去的一位朋友帮他换下了湿透的衣服,披一件毛毯回家,结果被周太太骂了一顿,并警告说以后不准跑42公里。周伟焜很听太太的话,从那以后就只参加10公里,20公里的比赛。
周伟焜认为,像他这种做企业管理的人,一定需要有方法把压力排解掉。对他来说,跑步这段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你就两条腿跑跑跑,你有机会把体力用掉,轻松一下,这段时期你脑袋里就完全不想公司的事情。我整天工作和休息时间是没有分别的,除了睡觉,就会想起工作,有电话打到,就得工作,跑步的时间我连手机也不带了,那就完全是我个人的时间。其他的时间还得带手机。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所以我的手机是永远开的。”
两年前,周伟焜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哈佛上课一周,因为那里空气好,便早上跑步,结果跑得多了一点,快了一点,在回家前一天,他忽然发现自己无法蹲下,去医院检查,医生问他做什么运动,他说跑步,医生问跑多久了,他回答30多年了,医生惊叹道:“你的运气真好啊,腿跑了30多年到现在才出点事。”
周伟焜年轻时每周要跑80-100公里,就像车子跑一样,30多年的运动给他的腿带来了损伤。受伤以后,他有时改跑步为快走,如果是快走,他给自己规定的距离是5公里。
以擅长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著称的周伟焜却并不是一位交际狂。与那些热情洋溢八面玲珑的人相比,他骨子里是一位冷静型的人。除必须参加的一些社交活动和会议外,周伟焜一般很少自己组织宴会、party,现在也很少在周末主动呼朋唤友去打高尔夫球。年轻时候曾经迷过一阵高尔夫球的周伟焜,现在基本上只打打“客户球”,只有客户需要他陪时,他才出动。
周伟焜非常注意沟通的作用。他的沟通之道似乎非常简单:“你回公司总部汇报也好,去拜访政府也好,会见客户也好,或者与公司员工交流也好,你事先要想清楚——你要将什么信息给对方,这信息对对方有什么用。”他十分注重对沟通信息的准备。现在他已经轻车熟路了,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准备时间,在他职业生涯的较早期,为了一个20分钟的重要演讲,他可能会花去20小时的时间做准备,搞清楚传达什么信息,用什么作引子,等等。“你看好多运动员,做起动作来,好像很轻松,但你不知道,背后他们花了多少时间在练习。”
在学校读书时周伟焜是个非常害羞的学生,上课时很少举手向老师发问,通常是很快地做好笔记。1968年他加入IBM香港公司的技术部门任程序员,3年后做技术开发部经理,几年后开始做销售。由于表现优异,此后到日本、台湾、澳大利亚等地任IBM当地分部的高管,直到1995年他任大中华区董事长。工作中的历练使得周伟焜逐渐成为一个善于交流的人。特别是在澳大利亚的3年使他更了解西方的文化,更了解跟西方文化的人怎么打交道,怎么沟通,这对他后来胜任大中华区董事长一职帮助很大。
严格来讲,周伟焜认为到现在为止他还是个内向的人。因为企业的需要,可以去与别人变成朋友,与陌生人交谈,并且让人感到他的亲和力。“有的人喜欢与其他朋友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唱唱歌,郊游啊什么的。如果你问我星期六星期天最喜欢什么?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家。我最享受的星期天是这样的:从早上到下午1点、2点,我尽量不工作。早上起来,出去跑跑。回来跟太太一起吃早餐,如果她不在的话,我自己弄一点早餐,然后坐下来,听点音乐。下午,有时听听音乐,有时想想下星期工作有些什么事情要做。”
周伟焜的一项原则是,尽量在周日抽出4个小时与太太一起度过,享受那一份难得的宁静时光。随着年岁的增长,周伟焜心中始终存在一份对周太太的浪漫情怀。“以前忙工作,忙养孩子,现在孩子大了,我们又可以过起二人世界的生活了。”周伟焜说。他最初认识太太是在IBM香港公司,周太太是香港本地人,结婚以后随着周伟焜工作地点的不断转换,周太太便辞去工作,全力做好周先生的贤内助,随他一起去台湾,去日本,去澳大利亚等地工作。
现在,周伟焜夫妇均为澳大利亚籍,他们在澳大利亚有一套别墅,小女儿也在澳大利亚工作。周太太经常在北京、香港、澳大利亚三地之间飞来飞去,去香港回娘家看看,去澳大利亚看看房子和小女儿。而周伟焜每个月也有一半的时间出差在外,因此夫妻两人真正能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太多,弥足珍贵。周伟焜对太太可谓百依百顺,他笑称:“我很尊重她的。在家里,她的地位比我高。”
周伟焜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以享受生活为最大目标的人,对于像理查德·布兰森、拉里·埃利森这些将大量时间和金钱花在热气球航行、帆船竞赛上的企业家,他虽然景仰,但认为自己也在坚持着很好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的生活方式很羡慕,我很高兴很多人看到我也很羡慕。”
他的生活中,工作还是占了绝对主导地位。他也并没有尝试着去摆正工作、自己、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0多年里,公司每年都给他25天假期,但在他印象里,只有一年休满了所有的假期。“我通常要休的话就休一个星期。通常休假是在澳大利亚的家。看看家里的事情,打打球,看看朋友,就是这样。我不很喜欢旅游啊,看风景啊之类的事情。”
有些人称他为工作狂,但他认为自己不是。“我不是因为享受生活才来工作。我让生活其他方面配合我的工作,以工作为主。但我还是对生活很热爱的。我有很多不同的嗜好。”
他喜欢音乐,在自己结婚30周年时花20多万买了一套音响给自己;他喜欢打高尔夫,年轻时也曾狂热过一阵,现在主要是打打“客户球”;他喜欢看书,经常从一些管理学著作中“偷学几招”;他喜欢红酒,在澳大利亚的家中专门设有一个酒窖,藏有几百瓶红酒;他还喜欢收藏手表、钢笔,等等。“很多领域,我都可以吹一下子的。”
作为有着36年“工龄”的IBM人,周伟焜的身上流着IBM文化的血液,他的管理理念也是西化的,崇尚放权,看重对下属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而不是像一些随着成就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而开始自我膨胀的管理者那样,独裁行事,他的身上充满阳光,看不到什么权力欲对他管理理念的左右,“我发现很多东方的领导,都喜欢下令给下面的人,一二三四五,你去做。西方的领导,怎么样用更多的方法带下面的人,让他们有更多的主意,然后帮助大家把最好的主意,最好的方法引导出来。我认为这个做法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不断地教我们的队伍,要学会这样做。现在这么有竞争性、这么复杂的生意,你要真变成跨国公司,全球运转,怎么能一个人下令?”
有着管理一家跨国公司大机构的复杂智慧却喜欢采取一种简单生活方式的周伟焜,说以后退休了会和太太一起回到澳大利亚安享退休生活。但至少他现在仍没有退休的打算。他还想一直工作下去。
据说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里,周伟焜是一个长袖善舞的“人精”,在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中堪称老练世故。他走进一个宴会厅,是那种可以引起所有人注意并且产生好感的人。但是,与周伟焜面对面,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个精明男人在交流中的操纵感,而是一种谦谦君子之风,他笑起来时棱角分明的脸颇有几分像澳洲出生的媒体大王默多克。出生于湖南但三岁时便随父母到香港定居使他的普通话带有浓浓的粤语口音,但你依旧可以感到他是一位很容易交流的人,他的随和让你对他不设防,让你感到你们已是很熟悉的朋友。
他在公司里会是另外一番表现吗?IBM中国公司负责公关事务的王桂馨小姐告诉我,周伟焜平时在工作中挺严厉的,但他没有架子,喜欢和员工进行沟通,一些公司职员甚至可以和他成为MSN上的聊友。生活里的周伟焜完全是一个绅士,是那种味道极为醇厚的男人。职员们当着他的面喜欢喊他的英文名字henry,背地里有时喜欢称他为“老周”,觉得这样叫着亲切。
是的,我们所谈到的正是那位无论在跨国公司,还是在中国IT界,都一言九鼎的人物: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首席执行总裁兼IBM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59岁的周伟焜,在这个位置上一干10年,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如走马灯般换将的背景下,周伟焜在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公司的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上,我自岿然不动。这已经足够说明一切问题。
而IBM中国也由他刚接手时600人的规模,壮大到目前3000多人的规模,从当初相对IBM全球而言根本不值一提的销售业绩,到现在稳居中国软件领域龙头老大的位置。在他的手上,IBM中国搭建起了现在的架构,并且在中国市场里开始了生意上的冒险。在中国信息工业进程方面,包括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电子签名办法,IBM都因积极向政府建言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IBM作为一家世界级的巨型IT公司,它的中国分支也同样显示出作为大公司的气魄。
当1995年IBM总部任命他为大中华区董事长时,他主动提出将当时的大中华区和中国区合并在一块办公,并且由他一人身兼大中华区总裁和中国区总裁二职。因为他看到当时大中华区总裁要花80%以上的时间来处理中国区的事务,由一人肩担二职,不仅可以更专注地管理,而且会避免两位总裁之间出现的不协调。这一请求得到了总部同意。大中华区办公室也由香港搬到了北京。周伟焜的举动显出先见之明,避免掉一些别的跨国公司经常出现的两个总裁不协调导致的人事波折。
最不喜欢以“稳健”二字形容企业发展的周伟焜,却是一位至为稳健的先生。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人,像他那样有着多项为期30年以上的个人记录: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年头超过30年——自1968年加入IBM后,他到现在已经在IBM干了36年;婚姻坚持的时间超过30年——2003年,他和周太太庆祝了30年结婚纪念,周太太也是他的初恋对象;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超过30年——年轻时起,他便开始跑步,如今也跑了30多年。
跑步虽然是个看似单调枯燥的锻炼方式,但周伟焜乐此不疲,从30余年的坚持中获益匪浅。如今59岁、双鬓微霜的周伟焜却总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言谈举止格外显着精神。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对跑步的热爱。他能坚持这项运动也是由于自己看到身边一些朋友健康保持得不好,他想要引以为戒,希望有一项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方便进行的简单运动,这就是跑步。
周伟焜给自己规定了一个“555”原则并且坚持不缀:每次跑50分钟以上,一个星期跑5天,一次跑5英里(相当于8公里)。为了督促自己坚持计划,周伟焜自己还在一张硬纸卡上画表,对每天跑步情况进行记录。这样的记录卡就摆在他书房的案头。我们的摄影师为他在书房拍照时,他还顺手起出那张用钢笔记满数字的卡片来让我看。
年轻的时候,他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以至到达上瘾的程度,最疯狂的那段时间,他甚至有种犯罪感。“如果今天没有练习,没运动,或者没达到目标,就想不对不对!有犯罪的感觉!”年轻时他经常参加一些长达40公里以上的竞赛。“并不是为了拿奖牌,而是为了督促自己,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而进行训练。比如我这回想用3个半小时跑完,我就为达到这个目标去做练习,这次实现了,下次我就看我能不能用3小时25分钟跑完。”
有一次周伟焜在香港参加一场全程42公里的比赛,那天天很冷,他跑到还剩下最后5公里的时候,尽管天还大亮,但他突然感到“天黑了”,感到自己好像看到了星星,“我那时候还有理智,我那时有两个选择,一是不理它是星星还是月亮,继续冲过去,我那天跑得很快。第二就是理智一点,跑慢一点,维持到终点。我后来就理智了,慢慢跑到终点。那天达不到我预期的目标了。”到达终点后周伟焜丧失了所有的体力,还是开车随他前去的一位朋友帮他换下了湿透的衣服,披一件毛毯回家,结果被周太太骂了一顿,并警告说以后不准跑42公里。周伟焜很听太太的话,从那以后就只参加10公里,20公里的比赛。
周伟焜认为,像他这种做企业管理的人,一定需要有方法把压力排解掉。对他来说,跑步这段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你就两条腿跑跑跑,你有机会把体力用掉,轻松一下,这段时期你脑袋里就完全不想公司的事情。我整天工作和休息时间是没有分别的,除了睡觉,就会想起工作,有电话打到,就得工作,跑步的时间我连手机也不带了,那就完全是我个人的时间。其他的时间还得带手机。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所以我的手机是永远开的。”
两年前,周伟焜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哈佛上课一周,因为那里空气好,便早上跑步,结果跑得多了一点,快了一点,在回家前一天,他忽然发现自己无法蹲下,去医院检查,医生问他做什么运动,他说跑步,医生问跑多久了,他回答30多年了,医生惊叹道:“你的运气真好啊,腿跑了30多年到现在才出点事。”
周伟焜年轻时每周要跑80-100公里,就像车子跑一样,30多年的运动给他的腿带来了损伤。受伤以后,他有时改跑步为快走,如果是快走,他给自己规定的距离是5公里。
以擅长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著称的周伟焜却并不是一位交际狂。与那些热情洋溢八面玲珑的人相比,他骨子里是一位冷静型的人。除必须参加的一些社交活动和会议外,周伟焜一般很少自己组织宴会、party,现在也很少在周末主动呼朋唤友去打高尔夫球。年轻时候曾经迷过一阵高尔夫球的周伟焜,现在基本上只打打“客户球”,只有客户需要他陪时,他才出动。
周伟焜非常注意沟通的作用。他的沟通之道似乎非常简单:“你回公司总部汇报也好,去拜访政府也好,会见客户也好,或者与公司员工交流也好,你事先要想清楚——你要将什么信息给对方,这信息对对方有什么用。”他十分注重对沟通信息的准备。现在他已经轻车熟路了,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准备时间,在他职业生涯的较早期,为了一个20分钟的重要演讲,他可能会花去20小时的时间做准备,搞清楚传达什么信息,用什么作引子,等等。“你看好多运动员,做起动作来,好像很轻松,但你不知道,背后他们花了多少时间在练习。”
在学校读书时周伟焜是个非常害羞的学生,上课时很少举手向老师发问,通常是很快地做好笔记。1968年他加入IBM香港公司的技术部门任程序员,3年后做技术开发部经理,几年后开始做销售。由于表现优异,此后到日本、台湾、澳大利亚等地任IBM当地分部的高管,直到1995年他任大中华区董事长。工作中的历练使得周伟焜逐渐成为一个善于交流的人。特别是在澳大利亚的3年使他更了解西方的文化,更了解跟西方文化的人怎么打交道,怎么沟通,这对他后来胜任大中华区董事长一职帮助很大。
严格来讲,周伟焜认为到现在为止他还是个内向的人。因为企业的需要,可以去与别人变成朋友,与陌生人交谈,并且让人感到他的亲和力。“有的人喜欢与其他朋友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唱唱歌,郊游啊什么的。如果你问我星期六星期天最喜欢什么?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家。我最享受的星期天是这样的:从早上到下午1点、2点,我尽量不工作。早上起来,出去跑跑。回来跟太太一起吃早餐,如果她不在的话,我自己弄一点早餐,然后坐下来,听点音乐。下午,有时听听音乐,有时想想下星期工作有些什么事情要做。”
周伟焜的一项原则是,尽量在周日抽出4个小时与太太一起度过,享受那一份难得的宁静时光。随着年岁的增长,周伟焜心中始终存在一份对周太太的浪漫情怀。“以前忙工作,忙养孩子,现在孩子大了,我们又可以过起二人世界的生活了。”周伟焜说。他最初认识太太是在IBM香港公司,周太太是香港本地人,结婚以后随着周伟焜工作地点的不断转换,周太太便辞去工作,全力做好周先生的贤内助,随他一起去台湾,去日本,去澳大利亚等地工作。
现在,周伟焜夫妇均为澳大利亚籍,他们在澳大利亚有一套别墅,小女儿也在澳大利亚工作。周太太经常在北京、香港、澳大利亚三地之间飞来飞去,去香港回娘家看看,去澳大利亚看看房子和小女儿。而周伟焜每个月也有一半的时间出差在外,因此夫妻两人真正能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太多,弥足珍贵。周伟焜对太太可谓百依百顺,他笑称:“我很尊重她的。在家里,她的地位比我高。”
周伟焜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以享受生活为最大目标的人,对于像理查德·布兰森、拉里·埃利森这些将大量时间和金钱花在热气球航行、帆船竞赛上的企业家,他虽然景仰,但认为自己也在坚持着很好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的生活方式很羡慕,我很高兴很多人看到我也很羡慕。”
他的生活中,工作还是占了绝对主导地位。他也并没有尝试着去摆正工作、自己、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0多年里,公司每年都给他25天假期,但在他印象里,只有一年休满了所有的假期。“我通常要休的话就休一个星期。通常休假是在澳大利亚的家。看看家里的事情,打打球,看看朋友,就是这样。我不很喜欢旅游啊,看风景啊之类的事情。”
有些人称他为工作狂,但他认为自己不是。“我不是因为享受生活才来工作。我让生活其他方面配合我的工作,以工作为主。但我还是对生活很热爱的。我有很多不同的嗜好。”
他喜欢音乐,在自己结婚30周年时花20多万买了一套音响给自己;他喜欢打高尔夫,年轻时也曾狂热过一阵,现在主要是打打“客户球”;他喜欢看书,经常从一些管理学著作中“偷学几招”;他喜欢红酒,在澳大利亚的家中专门设有一个酒窖,藏有几百瓶红酒;他还喜欢收藏手表、钢笔,等等。“很多领域,我都可以吹一下子的。”
作为有着36年“工龄”的IBM人,周伟焜的身上流着IBM文化的血液,他的管理理念也是西化的,崇尚放权,看重对下属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而不是像一些随着成就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而开始自我膨胀的管理者那样,独裁行事,他的身上充满阳光,看不到什么权力欲对他管理理念的左右,“我发现很多东方的领导,都喜欢下令给下面的人,一二三四五,你去做。西方的领导,怎么样用更多的方法带下面的人,让他们有更多的主意,然后帮助大家把最好的主意,最好的方法引导出来。我认为这个做法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不断地教我们的队伍,要学会这样做。现在这么有竞争性、这么复杂的生意,你要真变成跨国公司,全球运转,怎么能一个人下令?”
有着管理一家跨国公司大机构的复杂智慧却喜欢采取一种简单生活方式的周伟焜,说以后退休了会和太太一起回到澳大利亚安享退休生活。但至少他现在仍没有退休的打算。他还想一直工作下去。
作者:吴阿仑
为《时尚芭莎》供稿
后一篇:游走于建筑和电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