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国人与诺贝尔奖【第二】

(2010-11-03 19:31:52)
标签:

诺贝尔奖

金大中

韩国人

韩国

教育

分类: 多抄抄【韩国相关】

韩国人与诺贝尔奖【第二】

2000年,朝鲜发行了朝韩峰会纪念邮票

    迄今为止,除了2000年在任总统金大中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以外,韩国人尚未获得过任何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让近年来经济发展良好俨然跻身世界中等经济强国、而且民族自尊心极强的韩民族非常着急。所以,从政府到民间,他们有很多的努力和表现。 

    心情与中国类似。但是,中国的情况当然好得多。海外中国人已经若干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

    我选读了几篇相关文章,在此与列位看官共享。

 

**************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

 

韩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节选自金文学著《丑陋的韩国人》

 

    韩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实在可怕。韩国知识界很多人认为:韩国早应该拿诺贝尔奖,却至今没能获得。相反,日本不止一人获了奖,中国内地虽然没有,但在海外的中国人也有数人获奖。没有获过奖的只有韩国。同样是以东亚的“文化国民”而自豪的民族,没有比这更没面子的了。真是让他们急得捶胸顿足。

    当代著名旅美韩国作家皮特·玄的回忆录中,记载着有关韩国国内的“诺贝尔热”的情节,让人读来实在是津津有味。

    1980
年初韩国的文坛及出版社、文学团体就不断掀起热潮,要将韩国某个作家某个诗人推选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以名垂青史。

    1981
年国际奥委会决定由汉城主办1988年奥运会。趁着这个热潮,诺贝尔奖热也急剧升温。首先,紧急成立了向瑞典财团推荐作品的“韩国文学作品特别评选委员会”,同时抓紧翻译作品。一位文学评论家甚至提出在汉城奥运会召开之前,韩国一定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就这样以汉城的某位文学财团为中心,奖韩国的小说和诗译成了英文。但是,其翻译的作品过于粗糙幼稚,只好由一个徒有虚名的美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更滑稽的是,本书还没有在美国登陆,就已经被大肆宣传,似乎一经出版即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结果据皮特·玄讲:“谁读都能发现语句错误,且错字连篇,这样的译作在美国除了转赠亲友,就是赠送地方图书馆,或分发给旅美韩国人书店。这个文学财团宣称,三套书很快就售罄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买,都在旅美韩国人的书店里烂掉了。”

    皮特·玄尖锐地指出了韩国小说致命的弱点:“在我看来,韩国的小说特别是大河小说等等,缺乏基本的艺术形式,而且故事情节非常没有逻辑性。这些作家不懂一个真理:只有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性。”

    “即使仅仅看内容,因为作家的思考和创作过程非常违背逻辑,所以他们的作品就如井底之蛙,缺乏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小说家不应该以井底之蛙的思考方式对情节进行研究,而是应登上高山绝顶,展开理性和想像的翅膀,这样才能望而却步到地平线的尽头。

    只有韩国的小说不具备被世界接受的普遍性和魅力,获得诺贝尔奖将永远是白日做梦。在日本几乎没有人读韩国小说。日本小说在韩国畅销的实例很多,但韩国小说译成日文的还不多见。

    韩国文学在中国原本就没有市场,不受欢迎。真正的韩国文学在中国出版,处于近乎空白状态。

    如煮沸的热水般滚烫的诺贝尔文学奖热,就这样沉默下去了。呼喊着无论如何要获奖,以为只要翻译出来就能获奖,这种想法本身就暴露了自身的幼稚和拙劣。

 

参考页面:2007-07-07http://hi.baidu.com/ajaxvan/blog/item/86f2b299cf6d040a6f068c21.html

 

**************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

 

 

 韩国为获诺贝尔奖着急

2007年03月13日12:17  环球时报

 

重金投资科学领域希望提高国家地位

“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韩裔科学家们曾用这句话告诫那些对诺贝尔奖充满狂热的韩国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很多人认为获得诺贝尔奖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一种方法。邀请海外专家谈经验、提高科学家研究经费、疯狂搜集诺贝尔奖有关资料,韩国上下似乎已形成一股追逐诺贝尔奖的热潮。虽然金大中曾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但韩国人还是希望越多越好。

 

韩国人痴迷诺贝尔奖

2005年7月,韩国邀请多位被认为有实力夺得诺贝尔奖的海外韩裔科学家访韩,就韩国的基础科学发展献计献策。虽然讨论会的主题是基础科学发展,但每次在这种会议上,主持人和与会者都不会漏掉一个问题———“韩国人能否在科学技术领域获得诺贝尔奖?”

韩国人对诺贝尔奖的痴迷已经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从200410月到次年2月,韩联社和韩国科学文化财团以“挑战诺贝尔奖的韩国科学家”为主题,向全国436名科学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有希望获诺贝尔奖的韩国科学家是黄禹锡。黄禹锡当时兴奋地说:“很高兴研究成果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认可。我确信至少在10年内国内会出现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

当韩国MBC电视台揭露出这位“国宝”级人物造假真相后,很多民众还声称“如果黄禹锡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责任全部在于MBC”。现在,一些韩国科学家担心,韩国国民对诺贝尔奖的过度关注将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人工培育诺贝尔奖得主 

虽然韩国科学家们一再告诫人们不要操之过急,但有些人还是非常焦急。去年12月,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和韩国学术振兴财团公布了“2006年国家级科学家支援项目”,并评选出10位基础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这10名科研人员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2亿韩元的个人研究经费,必要时还可再延长5年。韩国负责教育的副总理金信一在大会上说:“拜托并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以提高韩国的地位。”

韩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国家权威科学家支援项目,目的在于建立广泛的国家优秀科研人员队伍,培养科研人员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能力。在提高国家地位的同时,为研究人员保障稳定的研究环境,为年轻的研究人员树立挑战的目标。除了政府层面的资助外,各研究机构也在动员力量挑战诺贝尔奖。

《东亚日报》12日报道说,首尔大学将从3月份开始实施“挑战课题事业”。该事业不问研究最终能否成功,而对具有独创性、冒险性的研究课题给予每年最多1亿韩元,最长两年的经费援助。此次当选的两大挑战课题分别是融合“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物理+化学”的综合性课题,是从9:1的竞争率中选出来的。

首尔大学希望通过打通学科间的壁垒,走一条迅速获得诺贝尔奖的捷径。首尔大学自然科学学院的有关人士表示:“这两个研究课题都融合了不同学科知识。如果能成功的话,是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性研究课题。”现在,韩国各主要大学都在走学科融合的道路,以此期待获奖人士的出现。

 

韩国的方法颇有争议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因对韩朝两国和解做了重大贡献和为韩国民主及人权所作的努力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两年后,美国《新闻周刊》公开的一份秘密文件称,金大中总统获诺贝尔和平奖是秘密策划的结果。策划的内容有,将诺贝尔和平奖5人评选委员会及挪威议会等作为主要攻关对象,至少向每个评选委员会投入3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近,维持韩国企业的诺贝尔奖赞助商资格等。虽然韩国青瓦台对此一直持否认态度,但一些韩国人还是认为此事让和平奖蒙羞。

韩国争取诺贝尔奖的努力并未就此停止。20042月,韩国科学技术部决定推荐黄禹锡教授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并成立了推进委员会。从当年开始,韩国政府还专门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所在地的瑞典派驻科学官收集有关诺贝尔奖的资料,制定具体方案。20056月,韩国科学财团职员又被派往韩国驻瑞典使馆常驻。当时,韩国大国家党也专门组建科学技术特别委员会,整理黄禹锡的研究成果,在争取国民的关心和支持的同时,向瑞典的诺贝尔奖组织提供黄禹锡的各种资料。

然而,韩国人认为韩国最有可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黄禹锡最终却因论文造假风波黯然失色。尽管如此,很多韩国人表示依然不会放弃对诺贝尔奖的不断追逐。(记者 詹德斌)

 

 http://news.qq.com/a/20070313/00230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