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亚玲
李亚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712
  • 关注人气:3,6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你真的需要、拥有,爱?

(2011-01-29 13:52:09)
标签:

转载

分类: 日记

作为一个人,你一定爱、被爱,而对于“爱”的本质和爱之后要到来的事情,是否有足够的考虑?

没必要引用棺材里什么人的话,他们最多只能在这里成为“幸”或“不幸”的例子,因为,将要与爱纠缠不清的人是你,而不是在天堂或者地狱里的它。

爱情是存在的,这一点首先要肯定。那么爱的附属品——婚姻、共同生活、面对生离死别的感受又会是什么?

 

[转载]你真的需要、拥有,爱?

 

婚姻

婚姻出现在部落群居时期。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阶级和利益的不平均分配,也既是私欲的产物。而伴随着人类进化,让人类进化发展得以顺利进行下去的另一个因素就是道德感。对立的两面逐渐演化成为了“善”、“恶”。有特殊权利或者能力的人可以支配更多的可分配资源,包括爱情的对象——人。第一个问题就此出现:

假定部落首领可以得到绝大多数的异性,那么部落内必定会有大批首领的同性不能得到异性,接下来产生的问题有两个,1、部落不能有效健康的发展壮大,2、没有得到异性的人会联合起来反抗首领,导致部落的内部流血事件和分裂,就像动物群落中的王位更迭,对部落和首领个人不利。

首领的角色可以换一下——一个或几个部落中最勇猛的勇士,或者部落中大家最喜爱的女性。部落中大多异性都愿意与他们关系亲近,那样意味着可以私下得到更多的食物、安全感、舒适的衣物,性爱的愉悦、健康和数量更多的后代。这样产生的后果与角色是首领的假设一样,还要增加一条:因为后代的健康和数量众多,对首领的家庭产生了威胁。

由此,在对部落长久发展有利,和所谓“道德”需要保护那些弱者利益的需求下,一个原始律法被制定出来——婚姻。

在食物来源越充分的热带和暖温带等地理位置,对于婚姻原始律法的要求就越随意,生存条件越苛刻的寒带等地区,比如北部欧洲,对婚姻的要求就越严格,例如一夫一妻制。这里提到一夫一妻制并不是针对一夫多妻制来说的,属于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多夫多妻的另一面。

世界各民族之间对于婚姻律法也有些极端特殊的情况,那与这个民族最早认可的律法制定人——首领或祭司的眼界有着莫大的关系,或者能够因此而达到这个氏族某个历史时期综合利益的平衡点。

由此可见,婚姻出现的原始动机是与各式利益分不开的,在物质极度匮乏的人、部落、国家、社会中,对婚姻的态度必定保守的多。这个观点只是一个概率,并且是理想条件下的实验室结果。具体的特殊事件也必定有着它们特殊的成因。

 

[转载]你真的需要、拥有,爱?

 

共同生活

你爱着一个人,你想要跟那个人一起生活,可是,你准备好了吗?

仅仅爱,就一定要一起生活,也许根本不是一个好主意,也许你的爱情会就此而绷断,甚至个人世界的坍塌。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爱是快乐的,是愉悦,也是人类蒙蔽自己的一个美好假象。每个人,但凡爱的那每个人,都只是在与自己的想象力谈论着爱情,谈论着美好而幸福的生活。你所面对的那个人,其实是承载你自己对一切浪漫、美好、幸福梦想的一个容器,而已。也许那个人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容器,珍贵、漂亮、结实、能容,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对待这个容器的态度,是不是像在博物馆或者自己豪宅的陈列室里那样隔着展台和玻璃,保持着距离和爱意观看?我知道,你做不到。在一起生活的目的就是,你必定会每天把它拿出来不断的接触、频繁的使用,当你拿在手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物件也有着先天或者后天的瑕疵,甚至是自己很难接受的瑕疵,怎么办?当你有天拿在手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物件正在随着时间流逝,已经不是原先那么光彩夺目,变的越来越不堪的时候,你怎么办?当你有了新的感受,而这个物件却并不会随着你的心理变化有新的改变,只能装载你得到它时候需要它装载的东西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办?

这些假设的前提是:你并不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而你面对的那个人也不是。并且,你没有发脾气的时候对着这个容器泄气的习惯,这个容器永远没有你想象中坚强。

这就是说,你一旦希望共同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有勇气包容它所有的缺憾,能随着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可是这样,你还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吗?难道不是这个容器的附属品吗?你愿意这样去做吗?别忘了,你自己其实,也是这个人或某一些人梦想中的容器。

共同生活的结果,就是有一方必定要做出比另一方更多的牺牲。现代社会人的共同生活,也许并不是爱情最合理的归宿,因为每个人都在被社会的趋势牵引着,向着个性、独立努力前进,而需要做另一个人附属品甚至牺牲的时候,个性、独立、男权、女权了20多年或更久的人中,有几个能够恒久做到?

 

[转载]你真的需要、拥有,爱?

 

亲情

什么样的人可以在一起生活?理论上直系亲属,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任一个或几个,不同时包括父、母两方,在一起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几乎全部是由年长的家庭成员——父、母、兄、姐中的相互影响而塑造的,还用一个容器来做比较的话,那么这个容器是被按照塑造者既有的标准从零开始的。这也是通常情况下父亲对女儿,母亲对儿子会倾注更多长辈之爱的原因,也是兄、姐会对弟、妹更多关怀的原因。

回到爱情的问题上,两个年龄比较小,社会资源不广泛的人,如果在一起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虑分开的时候会思考更多因素,因为在成长并相互影响形成人格的过程中,有一种等同于亲情的情感因素是必须考虑的。这也是很多旧社会由父母包办,年龄很小就结婚的人们,婚姻维持时间反倒很长的原因。

每个人都知道,有种真正无私的爱,指的是母爱或者说是直系亲属之间的长辈之爱。通常情况下,播种这种爱收获的是比较对等的子女之爱,可在播种的时候,人们其实并没有考虑过要收获什么;而异性或同性(性错位)爱情不同,在付出的时候往往希望得到对等的回报,如果不能得到,就会有困惑、彷徨、悲伤……甚至极端的想法,那就是下面这种心理所产生的后果。

 

不甘心

经常听到原本深深相爱的两个人在反目之后相互指责,基本不外乎谁对谁怎么怎么样,而另一个又怎么怎么样云云。而爱情面前,他们真的太基础了,甚至跟托儿所的小朋友一般,什么小事都一定要拿出来比较一下。我相信,每个人都深信爱是崇高的,可是当自己能够主动一次,听从自己决定爱情方向的时候,是否能让属于自己的这份独一无二的爱崇高呢?

我知道你基本做不到,但是假如你爱一个人,就还是请尽可能给那个人最大的自由。在它受到来自道德或者别人伤害回来的时候,永远不要追问,永远不要逼视它的眼睛,让它觉得你参透了一切;一杯那个人喜欢的,适当温度的白水将胜过除你之外所有人的体温。如果它永远不会回来,那么你也不必难过,因为这个不适合你的人终于离开你了。你说已经付出了太多已经太晚,假如你不是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根本不晚,有时候,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明白一件事同样也是了不起的事情。停止为一个不适合的对象继续付出,难道不是很大的幸运吗?而为一个不适合的人结束自己生命,在通往地狱路上的你会不会觉得更加不甘心?

关于爱的所有困惑,表面上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极端想法都是来自于付出者的不甘心,希望得到自己付出的对等。而实际上,要解决这一点,难度不亚于发明时间机器,理论上都是可行,但实际上基本不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不可能站在完全相同的层面和角度思考问题。一个人付出的时候希望所得的,不一定是另一个人理解中的同样事件。而产生爱情的两人,往往在说话的时候不愿意,也不能像对待一个同事或者身边其他人那样直来直去,往往还会对对方的理解能力抱有言情小说那种所谓默契的幻想。这种时候,非但是默契,正常交流都成了问题,不出问题才怪。

通常抱有幻想的爱与被爱者,多半有天真的特质。但是,这个世间的人们,不抱幻想就不天真吗?

 

从众

关于天真,有太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太在乎世俗的通常观点,人类有一种原罪就是传播流言,但实际上,流言是不能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产生任何动摇的。对于爱,你一定要知道爱与被爱的是你,你的感受是最核心的,别人,哪怕是孔夫子和苏格拉底,他们说话都是瞎扯,更别说你身边自己家后院还大火正旺的一票朋友和一群喜欢看戏的生物了。

前面说过,婚姻的由来,极有可能是由统治者为了保证某个时期的社会安定而创建的;而共同生活并不一定是爱情最合适的归宿;在一个人心智齐全,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态度之后,也很难接受一个曾是陌生人的人进入到自己的生活,并且有可能要忍受那个人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一些莫名其妙习惯;而你自己又不能做到绝对宽容,那还要爱情干吗?做样子给别人看还是因为别人都有另一半,你没有的话就好似异类?

实际上,爱情的奇妙之处也在于她的不可捉摸。爱是无处不在的,这里的爱就是“我爱你”的那个“爱”而非其他。世界上有爱者,必定也有被爱者,是两种生物,这两种生物可以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一种、一类人,爱者在自我的灵魂中有一种孤独酝酿的东西想要找到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可以想象成那个容器,但是这些东西一定不能白白的流失,因为在找到合适的载体之前一直在不断的积蕴、反刍,是爱者此前所有对另一个人的憧憬、梦幻的结晶,没有载体就流失的话,一个稍微脆弱的爱者为此而构筑的精神世界就会坍塌。

而被爱者,耄耋老者或是三岁孩童;风月男女或是纶襟正座;万恶凶手或是刚正不阿;一面之缘或是青梅竹马,都可以成为爱者最看中的那个容器,尽管爱者很清楚这个令自己朝思暮想的人的品行。

爱是不可捉摸的,有时会有些得不到、不甘心的痛;但通常的被爱也同样是痛苦的,因为爱的人总想要把自己的爱强加性的施与被爱者;想要把被爱者灵魂中的骨头都剥离出来,生吞下去;爱者近乎疯狂的想要与被爱者产生任何一种能够想象到的关系,甚至想要取代被爱者直系亲属的长辈之爱和儿女之爱……。如果我说,没有叫过对方“宝宝”的请举手,我相信这个文明社会里不会举起多少只怯生生的手。

 

正像用科学的实验室方法分析辣的味道,虽然得到的是刺痛感和咸味的结合感受,但大家往往不愿接受这个结论。这里说了半天的爱也同样,地球上出现过的160亿个个体感受都不相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广博的“爱”更重要,爱别人还是爱自己,唯一的爱还是泛爱都是自己的事情,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对象去爱,如果不能找到,那也不必伤心悲痛,世界上和你一样的不在少数,比你不幸的就是那些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对象就爱的人,他们占到了爱了的人总数的99%,之所以还在维持,那是因为他们不像你这般有勇气选择独立罢了;你说身边某一对很幸福,那是你永远也看不到他们中间客观又事实的那粒种子,只是没有发芽或者永远不会发芽;你说自己很幸福,恭喜你还是99%的一员,因为那1%是实验室误差,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能完全包容和牺牲自我而付出的人——温莎公爵算一个,真正幸福与否不用解释,自问、会心。

 

之所以我们的8种艺术都在无休止的追求完美爱,因为现实的爱不能完美。戏中人越是爱的凄婉,作者身上的爱就越是残缺,无它,空余茱莉叶和罗密欧,卡西莫多和艾斯米拉达,杜丽娘和柳梦梅,梁山伯和祝英台,贾宝玉和林黛玉,藤井树和藤井树们换了舞台,空留怅惘,还魂数百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