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传媒感悟 |
今天有编辑向我抱怨:你为什么不象三联生活周刊的朱伟一样来给我们改文章?
在有些编辑心中,主编应该是闲坐桌前,在茶雾浓烟之中挥洒自如,下笔如有神注,将编辑的平庸之作改成妙手偶得的奇文。
面对这种询问,我只能说:抱歉,我很想,但我不是那个类型的主编。
朱伟主编是业内前辈,一向是我很尊重和敬佩的,只可惜他的功力是我达不到的,所以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我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
不仅仅是中国财富,在我做过得媒体中,我都会要求一件事情:如果你是针对某方面研究的记者,比如跑互联网的,那么最多半年时间,你要比我强,否则意味着你没有努力。原因很简单,你整天奋斗在一线,而我关注的层面多,自然不可能更深入,如果还不能在这个领域超过我,那么一定有问题。而我的作用呢?仅在内容来说,我会优先模拟读者的存在,尽量用读者的眼光去看待,然后用读者的想法去发问。
我是一个不怕别人超过我的人,所以在杂志内部,我会鼓励所有人超过我,包括我对编辑部门的放权。甚至在文章的细节,选题的确定上,我经常会被说服。因为就编辑层面,他们是专业的,而我是主编,在主编层面,我是专业的。主编和编辑的工作有不少类似,但也有不少不同。如果说:优秀的编辑就是主编。那么这句话我是不能认同的,至少我不是。
主编有不同的类型,不见得某个类型就是对的,就是最好的。只不过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类型,建立适合自己的编辑队伍,并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合适操作的媒体。一个主编如果长于文字而不善于交际,编辑队伍最好就要一些活泼而有思想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弥补主编外联上的不足,而主编在制定流程的时候,也要在前期选题上略有放松,而在后期一审稿件的时候下点功夫。这样在选题的时候可以保证灵活性,而在文章成稿的时候可以发挥文字上的优势。
曾经看过很多杂志的编辑流程,大多是个时间表,没有不一样的东西。这恰恰证明我们媒体人的不足。在我看来,每一份媒体都应该是有特色的,这个特色就目前的媒体来说都是后期总结或者长时间不断形成的。有多少人能够在前期制定符合自己刊物特色的编辑流程,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编辑队伍和流程管理?这是很多传媒人要研究的地方。
在有些编辑心中,主编应该是闲坐桌前,在茶雾浓烟之中挥洒自如,下笔如有神注,将编辑的平庸之作改成妙手偶得的奇文。
面对这种询问,我只能说:抱歉,我很想,但我不是那个类型的主编。
朱伟主编是业内前辈,一向是我很尊重和敬佩的,只可惜他的功力是我达不到的,所以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我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
不仅仅是中国财富,在我做过得媒体中,我都会要求一件事情:如果你是针对某方面研究的记者,比如跑互联网的,那么最多半年时间,你要比我强,否则意味着你没有努力。原因很简单,你整天奋斗在一线,而我关注的层面多,自然不可能更深入,如果还不能在这个领域超过我,那么一定有问题。而我的作用呢?仅在内容来说,我会优先模拟读者的存在,尽量用读者的眼光去看待,然后用读者的想法去发问。
我是一个不怕别人超过我的人,所以在杂志内部,我会鼓励所有人超过我,包括我对编辑部门的放权。甚至在文章的细节,选题的确定上,我经常会被说服。因为就编辑层面,他们是专业的,而我是主编,在主编层面,我是专业的。主编和编辑的工作有不少类似,但也有不少不同。如果说:优秀的编辑就是主编。那么这句话我是不能认同的,至少我不是。
主编有不同的类型,不见得某个类型就是对的,就是最好的。只不过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类型,建立适合自己的编辑队伍,并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合适操作的媒体。一个主编如果长于文字而不善于交际,编辑队伍最好就要一些活泼而有思想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弥补主编外联上的不足,而主编在制定流程的时候,也要在前期选题上略有放松,而在后期一审稿件的时候下点功夫。这样在选题的时候可以保证灵活性,而在文章成稿的时候可以发挥文字上的优势。
曾经看过很多杂志的编辑流程,大多是个时间表,没有不一样的东西。这恰恰证明我们媒体人的不足。在我看来,每一份媒体都应该是有特色的,这个特色就目前的媒体来说都是后期总结或者长时间不断形成的。有多少人能够在前期制定符合自己刊物特色的编辑流程,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编辑队伍和流程管理?这是很多传媒人要研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