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海SJH
老海SJH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4
  • 关注人气:4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抖空竹——飞舞的陀螺(组图)

(2011-05-23 21:59:18)
标签:

抖空竹

陀螺

杂技

民间艺术

文化遗产

杂谈

分类: 行摄四海

抖空竹——飞舞的陀螺  摄影/老海

 

http://s3/middle/5949cc93ha3f1f4528442&690

http://s9/middle/5949cc93ha3f1f4710cc8&690

http://s2/middle/5949cc93ha3f1f48f7b91&690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它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民间游戏,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人们特别是孩子们,都喜欢抖空竹,并能耍出许多花样。
http://s1/middle/5949cc93ha3f1f4ae0890&690

http://s12/middle/5949cc93ha3f1f4cc899b&690
    空竹俗称风葫芦,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头,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http://s4/middle/5949cc93ha3f1f4eb2553&690

http://s3/middle/5949cc93ha3f1f4fa4d12&690

http://s7/middle/5949cc93ha3f1f518d926&690

http://s6/middle/5949cc93ha3f1f5375035&690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童谣“杨柳儿青,放空钟”,证明此游戏在中国已有较久的历史。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清代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到:“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不仅表演抖传统的车轮式双头空竹,又设计出陀螺式的单头空竹,而且还可以把茶壶盖、小花瓶等器物作为抖弄的道具进行表演。

  最使人称奇的是,民国(公元1912~1949)初年在中国北部的天津又出现了一位以酒葫芦为道具的民间艺人田双亮。天津是最早发明制作空竹的地方,所产的“刘海牌”、“寿星牌”空竹驰名国内外。
http://s4/middle/5949cc93ha3f1f5469713&690

http://s9/middle/5949cc93ha3f1f56529b8&690

http://s12/middle/5949cc93ha3f1f5745c3b&690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北京市宣武区的张国良和李连元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http://s11/middle/5949cc93ha3f1f592e11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