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imeOut》:后先锋派旗手重回文坛

(2010-07-18 00:38:21)
标签:

杂谈


夏商:后先锋派旗手重回文坛

夏商早年名噪一时。上世纪80年代若干文学杂志鼎立,投稿、发表,尔后集结成册,是一个作家创作与出名的必经之路。网络上其实有不少夏商的资料。散见于各类文学网站的作家介绍、流派划分里有他,豆瓣上也能找到他在本世纪初出版的数本小说。小说的封面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页面上是有人评论的,口碑不错,并且还将他与朱文作了比较。

 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今何在?稍作思考,很容易便意识到在余华、苏童、莫言一辈,和郭敬明、韩寒等80后作家之间,确实缺了一代人。这代人里当然也是有作家的。名声大些的,好比林白、毕飞宇,其次的,便是夏商这样经年写作但名声不成正比的作家。
他对此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作家现在沦落为小说专家了。”他说道,“在以往,作家和数学家、物理学家这些‘家’的区别在于,作家有更多话语权,是公共知识分子,可以有版面写东西。而现在,作家小说写得再好,只是在行业里叫好,跟物理学家、数学家似的,为普通百姓所不识。”
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在夏商看来,也是时代发展必然所致:“现如今,导演、歌星、媒体人、策展人……更多人的声音越来越响,被大众所接受。并不是作家群没有声音了,而是声音弱了,所以让人觉得这是个空缺。”
在夏商当年发表的作品里,其实不乏叫好又叫座的小说。在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乞儿流浪记》,还换上一个试图搏人眼球的题目《妖娆无人相告》。更早一些,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另一部著名的长篇《裸露的亡灵》。这是《花城》杂志首发的小说,在此之前,这家著名文学刊物已有10多年没有发表过上海作家的长篇了。

夏商和同期出道的一批作家,在当时曾被冠以“新生代作家”的名号。这批大多出生于60年代的作家承袭了“先锋派”的特色,被归入“新生代”后若干年,开始出现分歧。后进的70后,甚至80后作家,都被归为“新生代”。这个命名从一个学术命名变成了年代命名,仿佛任何人都能往里面装。
于是,在1999年,夏商联合一些同龄的作家、评论家,在《作家杂志》、《时代文学》和《青年文学》杂志上搞了一个“后先锋派”的文体小说联展。20多人写小说、写评论,上述文学杂志则相继推出了“后先锋派”主题的专刊。这在纯文学尚未式微的年代里,蔚为壮观。
 “我们同时出道的一批作家,跟更年轻的那代容易被归入同一类。但我们觉得不准确,想要有个好一些的命名。”夏商说,“我们跟先锋小说是有一定关联的,但跟以前一批作家在文体上确实开始有了一定的区别。”“后先锋”或者“先锋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时组稿、策划,一手操办这个联展的夏商,就是给出这个命名的始作俑者。
“后先锋派”的夏商写的究竟是什么呢?他自言已经不如前辈那样关注纯粹的技术,“后先锋派”在这个年代已经不算“先锋”。和不着调的一些80、90后作家相比,他们仍旧是聚焦于生活、社会的一批写作人。
夏商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就是《乞儿流浪记》。这部野心勃勃的小说犹如一部舞台四幕剧,读的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迷失,写的人则在写的过程里变得越发清晰和明智。故事讲述一个叫“鬈毛”的屁股上长尾巴的女婴,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进入人们视野。她就如同阿里阿德涅线团,在叙事的建筑里时隐时现。夏商构筑的这个世界里,一群互不相识的人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偶遇,疯狂地搏斗,最后走向必然的结局。
单就这一个长篇,便足以见识夏商的野心。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奉为圣经的他,宏大叙事的结构企图、实际生活的丰硕经验,以及落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视线焦点,这些因素交织而成的文本,在当时的人们读来,是新兴作家在想象力与叙事结构上的一次冒险。尔今看来,夏商的小说则正好弥补了“先锋派”与80后年轻写作人之间的空缺,是恰好介于两代作者之间的传承人。
在总结中推陈出“新”
年近不惑自选出版一套文集,这在夏商看来是一个小结。夏商之所以会走上创作之路,他很实在地交代: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初二就辍学的他,去了工厂工作。为了离开工厂,他选择了这个自认为比同龄人要擅长,又成本较低的爱好,逐步开始写作、发表,最终离开了工厂。
作家以外的他,是沪上第一批开设计、广告公司的人。四年前,他又将这些广告经验为己所用,开办了专售普洱茶的普茶客公司。文人和广告人、商人,在他看来都没有离得太远。写作这项专长让他能更好地胜任广告中的文案,而广告业多年的经营则让他有了创立自己品牌的资源。
事业有成,又出版了自己的文集,对马上要过40岁生日的夏商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与夫人任晓雯同为小说家,问及会不会影响彼此的写作风格,他不以为然:“大的审美上,我们分歧不多,只在小的偏好上有所差别。”
文集出版过后,夏商的新作又将出版,这部名为《东岸纪事》的30万字的长篇,是他耗时6年写就的“浦东的清明上河图”。这部得意之作经他介绍,“先锋”的气质荡然无存,“后先锋派”终究成为了时代所赋予的一层皮,夏商笔下的故事,从始至终写的就是与现实相关的生活与人生。

(刊登于《TimeOut上海》2009年1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