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砚石坑口、色泽、纹理、石品
 (2012-02-24 10:55:52)
	
			
					(2012-02-24 10:55:52)		| 标签: 文化 | 分类: 砚种知识 | 
			
洮河砚石坑口
一、喇嘛崖
  
 喇嘛崖,自宋代已开坑取石,是洮河石老坑所在,所产之石称为“崖石”。当地人亦称呼崖石为“窝子石”、“宋坑石”、“老坑石”。   
喇嘛崖洮河石矿带呈多层分布,在最南端一般认为有上、中、下三层,市面一般只有上层和中层,根据书法江湖标准分别称作“喇嘛崖上层石”和“喇嘛崖中层石”。
对于特征不明显,无法区分上层与中层,或无法辨认为上层或中层的又无其他明确坑口的喇嘛崖所产洮河石,仍称其为“崖石”,坑口标为“喇嘛崖”。
  
喇嘛崖上层,于上世纪80年代基本采绝,后有极少量开采。目前上层仍有开采,品质不佳。
  
喇嘛崖中层,于上世纪50年代停采。2006年底至2007年初有短短几个月的集中开采,因资源枯竭基本停采。现中层已被洮河水淹没。
  
二、水泉湾
苟巴崖水泉湾水坑,海拔近3000米,洞内长年积水,是水泉湾最早的采石坑口,至少自明代已开坑取石。一说水坑自宋代已开坑取石,亦为洮河老坑之一,当地将此坑称为“老水泉”,亦普遍称为“老坑”。由于洮河石规模开采一般都在水泉湾附近,包括喇嘛崖也是在水泉湾附近。所以凡在水泉湾一带出产的砚石除崖石外都被冠以“水泉石”之名。为明确概念,区分于水泉湾其他坑口和崖石,将水泉湾水坑称作“水泉湾水坑”或简称“水坑”,而将其他未名水泉湾坑口标为“水泉湾”。
水坑石质细嫩,同崖石一样是洮河中的名品。水坑石质纯美者,与崖石纯美者上下。而水坑石纯美者,仅中间一层,储量极少。上下一般含有杂质,土称“砂子”。故水坑石质量参差,相关较大,请予鉴别。
  
三、拐洞湾
拐洞湾位于洮河石矿带东端,为洮河石新坑。所产之石质优者细润纯净少瑕,发墨性能优良,亦于雕刻,是崖石、水坑石之外较为优良的洮河石坑口。
拐洞湾洮河石多带墨绿色斑点,其质与其他部分砚石基本相同,包泽墨绿,不同于其他洮河湔墨点之质地与色泽。拐洞湾石中无“湔墨点”者稀少,以少“湔墨点”为佳,以无湔墨点为贵。
洮河砚石石品、色泽、石纹
鸭头绿
洮河绿石,色碧绿,即青绿、绿中泛蓝,古人因其色泽冠以“鸭头绿”,并以“鸭头绿”代指洮河绿石。本店根据每块石的具体颜色来标明是否“鸭头绿”,不以坑口区分。但“鸭头绿”之洮河石与坑口仍有联系,“鸭头绿”之洮河石普遍存在于喇嘛崖中层、上层,于水坑中亦常见,其他坑口少见。“鸭头绿”石料一般有较美纹理,以水纹居多,有明显的折光反应。
鹦鹉绿、鹦哥绿
  
鹦鹉绿,古时用于形容洮河石碧绿之颜色,现今一般用来形容石料更绿、色泽稍深的洮河石,亦称鹦哥绿。鹦哥绿石,一般有较浅淡纹理或无纹理,质地均匀,发墨性能良好。许多砚友所称之“无纹石”多为鹦哥绿。鹦哥绿石分布较广,于崖石、水坑石、拐洞湾石中均有一定比例。
柳叶青
柳叶青,色淡绿(亦泛蓝),无纹(或纹极淡),稀少,为洮河珍稀品种。据记载,柳叶青仅产于水坑。本店仍不以坑口论色泽,凡符合柳叶青之特征洮河石均将其归为柳叶青,那么除水坑石外,崖石中会有极少量亦可归为柳叶青。拐洞湾石之纯美者,多无纹,而色相及色彩饱和度方面与柳叶青还有区别,期待随着拐洞湾的进一步深入开采,能够出现“柳叶青”。
洮河紫石、鹈血、羊肝红、淡紫石
鹈血,是古人给予洮河紫石的称谓。其色紫红,当地亦称“红石”。
洮河紫石,亦有区别,较为明显的有两种。一种色泽较暗,无纹或较淡,以云纹、团纹居多,质细润,发墨佳,类似鹦哥绿石。此种石亦为当地称作“羊肝红”,储量稀少,一般产于喇嘛崖。本店紫石箕形砚多选用此种石制作,由于石料难得难制作较少。另一种有明显水纹,有明显折光反应因而色泽显淡,故此种石亦被称作“淡紫石”。淡紫石锋芒较利,发墨快而较细,类似于一般鸭头绿石。淡紫石目前一般产于喇嘛崖,但并不是自南端开采,而是由北向南向下开采,由于接近表层故温润者较少,与上层崖石坑洞中所采之紫石有一定差距。据估计,此种淡紫石与上层石脉相通,但目前未能断定。另外,据记载淡紫石过去主要产于纳儿村之右,现应已被洮河水淹没。
阴阳石
阴阳石,紫绿二色相杂,一般产于喇嘛崖上层。阴阳石一般会有绚丽之纹理,亦多砂质,细嫩纯净者稀少。
应注意与定西岷县所产之阴阳石进行区分。
洮河黄石、瓜皮黄
洮河黄石,有纯、红黄、黄绿等色,有的有云纹、水纹等各种纹理。洮河黄石坑口有多处,质地粗细润燥不一,未能判定与喇嘛崖中、上层之石是否为同一矿脉,但作为洮河石没有疑问。洮河黄石,亦有“瓜皮黄”之说法。
水纹、绿漪石
水纹是洮河石典型石纹,故古人将洮河石称为“绿漪石”。
洮河之水纹粗细、形态、色泽深浅不一,故有细水纹、粗水纹、刷丝(直)水纹、涟漪纹、波浪纹、淡(浅)水纹等区分。洮河石之水纹目前的细分程度并不够。
有水纹的洮河绿石,亦称为“绿漪石”。水纹亦在于淡紫石、黄石之中。
云纹
云纹是水纹之外的洮河石的另一种代表纹路,形状不规则,深浅不一。
一般云纹的称呼是与洮河石的“水纹”相对的,非水纹即云纹。另有色泽深浅浓淡,作“气纹”、“雾气纹”、“云雾纹”、“云气纹”等区分。
湔墨点
湔墨点色泽一般与为砚石本体极深色至黑色,大小、形状不一,分布较大,各坑口均有出现。较为典型的坑口坑品位于喇嘛崖中上层矿带之上、现在的引洮公路北侧,此处之石多湔墨,石色绿色饱和度一般较差,滋润度不够,墨点颜色偏黑,发墨。拐洞湾洮河石中亦多湔墨点,墨绿色,墨绿色斑点也称为“鸲鹆斑”。湔墨点也存在于洮河紫石中,颜色深紫至黑。
湔墨点中亦常见金星点(铜钉)。
湔墨点有人喜欢,有人不喜。作为客观存在,因人而异。
玉瑕、冰雪石
以层状结构存在于砚石之中,本体色泽白或至半透明,硬度高,截面形状为具有玻璃光泽的粗细不一线瑕,可归于日常所言“石英线”范围。
玉瑕是洮河石的典型瑕疵,硬度高于砚石本体,研墨时有跳墨感,存在于各坑口,取坯时应尽量避免处于砚堂。
纯净之玉瑕,色白如玉,与砚石本色对比明显,有一定观赏性,称作冰雪石,用作巧雕可增色。
游丝纹
游丝纹是洮河石线瑕之一种,极细,硬度与砚石相若或低于砚石,色泽有黄、白、黑等多种。游丝纹对于研墨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游丝纹多见于崖石、水坑石等优质砚石中,盖与砚石形成期地壳运动之频繁有关,此点与端、歙老坑石同。有将游丝纹作为崖石典型特征之一者,并不虚枉。崖石及水坑纯石肉之石,大多有游丝纹,可以说如果不想要游丝纹几乎就是不想要优质洮河。
游丝纹非裂,但有的游丝处易震裂,有浅裂渗水不深还不影响正常使用,要防止有深裂。
金星、铜钉
金星,为传统名称,铜钉为土称。
金星形状、大小不一,呈圆点、随形、条带状分布,以色金闪亮者为佳。
金星普遍存在于洮河石各坑口,于崖石中较为普遍,水坑石亦常见,其他坑口较少出现。
http://shop.sf108.com/attachments//day_100322/20100322_a01de1c0211618650db0WBd7ktAiOkJ8.jpg
金星雪浪石
纹理处折光反应明显、具有金星的绿漪石
清代黄宗羲《南雷诗历·史滨若惠洮石砚诗》云:
古来砚材取不一,海外羌中姿求索。
今人唯知端歙耳,闻见无奈太迫窄。
水岩火眼既难逢,龙尾罗纹亦闲出。
遂使顽石堆几案,仅以阶础相甲乙。
犹之取士止科举,号嗄雷同染万笔。
鸡舞瓮中九万里,鼠穴乘车夸逐日。
吾家诗祖黄鲁直,好奇亟称洮河石。
既以上之苏子瞻,复与晁张同拂拭。
欲使苏门之文章,大声挟洮争气力。
吾友临洮旧使君,赠我一片寒山云。
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沫声相闻。
欲书元祐开皇极,愧我健笔非苏门。
http://shop.sf108.com/data/attachment/forum/day_100402/20100402_f0e8764fa8d8fb85dd58lh2KsjvL5I3i.jpg
						
		
		
		
		
		一、喇嘛崖
喇嘛崖洮河石矿带呈多层分布,在最南端一般认为有上、中、下三层,市面一般只有上层和中层,根据书法江湖标准分别称作“喇嘛崖上层石”和“喇嘛崖中层石”。
对于特征不明显,无法区分上层与中层,或无法辨认为上层或中层的又无其他明确坑口的喇嘛崖所产洮河石,仍称其为“崖石”,坑口标为“喇嘛崖”。
喇嘛崖上层,于上世纪80年代基本采绝,后有极少量开采。目前上层仍有开采,品质不佳。
喇嘛崖中层,于上世纪50年代停采。2006年底至2007年初有短短几个月的集中开采,因资源枯竭基本停采。现中层已被洮河水淹没。
二、水泉湾
苟巴崖水泉湾水坑,海拔近3000米,洞内长年积水,是水泉湾最早的采石坑口,至少自明代已开坑取石。一说水坑自宋代已开坑取石,亦为洮河老坑之一,当地将此坑称为“老水泉”,亦普遍称为“老坑”。由于洮河石规模开采一般都在水泉湾附近,包括喇嘛崖也是在水泉湾附近。所以凡在水泉湾一带出产的砚石除崖石外都被冠以“水泉石”之名。为明确概念,区分于水泉湾其他坑口和崖石,将水泉湾水坑称作“水泉湾水坑”或简称“水坑”,而将其他未名水泉湾坑口标为“水泉湾”。
水坑石质细嫩,同崖石一样是洮河中的名品。水坑石质纯美者,与崖石纯美者上下。而水坑石纯美者,仅中间一层,储量极少。上下一般含有杂质,土称“砂子”。故水坑石质量参差,相关较大,请予鉴别。
三、拐洞湾
拐洞湾位于洮河石矿带东端,为洮河石新坑。所产之石质优者细润纯净少瑕,发墨性能优良,亦于雕刻,是崖石、水坑石之外较为优良的洮河石坑口。
拐洞湾洮河石多带墨绿色斑点,其质与其他部分砚石基本相同,包泽墨绿,不同于其他洮河湔墨点之质地与色泽。拐洞湾石中无“湔墨点”者稀少,以少“湔墨点”为佳,以无湔墨点为贵。
洮河砚石石品、色泽、石纹
鸭头绿
洮河绿石,色碧绿,即青绿、绿中泛蓝,古人因其色泽冠以“鸭头绿”,并以“鸭头绿”代指洮河绿石。本店根据每块石的具体颜色来标明是否“鸭头绿”,不以坑口区分。但“鸭头绿”之洮河石与坑口仍有联系,“鸭头绿”之洮河石普遍存在于喇嘛崖中层、上层,于水坑中亦常见,其他坑口少见。“鸭头绿”石料一般有较美纹理,以水纹居多,有明显的折光反应。
鹦鹉绿、鹦哥绿
鹦鹉绿,古时用于形容洮河石碧绿之颜色,现今一般用来形容石料更绿、色泽稍深的洮河石,亦称鹦哥绿。鹦哥绿石,一般有较浅淡纹理或无纹理,质地均匀,发墨性能良好。许多砚友所称之“无纹石”多为鹦哥绿。鹦哥绿石分布较广,于崖石、水坑石、拐洞湾石中均有一定比例。
柳叶青
柳叶青,色淡绿(亦泛蓝),无纹(或纹极淡),稀少,为洮河珍稀品种。据记载,柳叶青仅产于水坑。本店仍不以坑口论色泽,凡符合柳叶青之特征洮河石均将其归为柳叶青,那么除水坑石外,崖石中会有极少量亦可归为柳叶青。拐洞湾石之纯美者,多无纹,而色相及色彩饱和度方面与柳叶青还有区别,期待随着拐洞湾的进一步深入开采,能够出现“柳叶青”。
洮河紫石、鹈血、羊肝红、淡紫石
鹈血,是古人给予洮河紫石的称谓。其色紫红,当地亦称“红石”。
洮河紫石,亦有区别,较为明显的有两种。一种色泽较暗,无纹或较淡,以云纹、团纹居多,质细润,发墨佳,类似鹦哥绿石。此种石亦为当地称作“羊肝红”,储量稀少,一般产于喇嘛崖。本店紫石箕形砚多选用此种石制作,由于石料难得难制作较少。另一种有明显水纹,有明显折光反应因而色泽显淡,故此种石亦被称作“淡紫石”。淡紫石锋芒较利,发墨快而较细,类似于一般鸭头绿石。淡紫石目前一般产于喇嘛崖,但并不是自南端开采,而是由北向南向下开采,由于接近表层故温润者较少,与上层崖石坑洞中所采之紫石有一定差距。据估计,此种淡紫石与上层石脉相通,但目前未能断定。另外,据记载淡紫石过去主要产于纳儿村之右,现应已被洮河水淹没。
阴阳石
阴阳石,紫绿二色相杂,一般产于喇嘛崖上层。阴阳石一般会有绚丽之纹理,亦多砂质,细嫩纯净者稀少。
应注意与定西岷县所产之阴阳石进行区分。
洮河黄石、瓜皮黄
洮河黄石,有纯、红黄、黄绿等色,有的有云纹、水纹等各种纹理。洮河黄石坑口有多处,质地粗细润燥不一,未能判定与喇嘛崖中、上层之石是否为同一矿脉,但作为洮河石没有疑问。洮河黄石,亦有“瓜皮黄”之说法。
水纹、绿漪石
水纹是洮河石典型石纹,故古人将洮河石称为“绿漪石”。
洮河之水纹粗细、形态、色泽深浅不一,故有细水纹、粗水纹、刷丝(直)水纹、涟漪纹、波浪纹、淡(浅)水纹等区分。洮河石之水纹目前的细分程度并不够。
有水纹的洮河绿石,亦称为“绿漪石”。水纹亦在于淡紫石、黄石之中。
云纹
云纹是水纹之外的洮河石的另一种代表纹路,形状不规则,深浅不一。
一般云纹的称呼是与洮河石的“水纹”相对的,非水纹即云纹。另有色泽深浅浓淡,作“气纹”、“雾气纹”、“云雾纹”、“云气纹”等区分。
湔墨点
湔墨点色泽一般与为砚石本体极深色至黑色,大小、形状不一,分布较大,各坑口均有出现。较为典型的坑口坑品位于喇嘛崖中上层矿带之上、现在的引洮公路北侧,此处之石多湔墨,石色绿色饱和度一般较差,滋润度不够,墨点颜色偏黑,发墨。拐洞湾洮河石中亦多湔墨点,墨绿色,墨绿色斑点也称为“鸲鹆斑”。湔墨点也存在于洮河紫石中,颜色深紫至黑。
湔墨点中亦常见金星点(铜钉)。
湔墨点有人喜欢,有人不喜。作为客观存在,因人而异。
玉瑕、冰雪石
以层状结构存在于砚石之中,本体色泽白或至半透明,硬度高,截面形状为具有玻璃光泽的粗细不一线瑕,可归于日常所言“石英线”范围。
玉瑕是洮河石的典型瑕疵,硬度高于砚石本体,研墨时有跳墨感,存在于各坑口,取坯时应尽量避免处于砚堂。
纯净之玉瑕,色白如玉,与砚石本色对比明显,有一定观赏性,称作冰雪石,用作巧雕可增色。
游丝纹
游丝纹是洮河石线瑕之一种,极细,硬度与砚石相若或低于砚石,色泽有黄、白、黑等多种。游丝纹对于研墨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游丝纹多见于崖石、水坑石等优质砚石中,盖与砚石形成期地壳运动之频繁有关,此点与端、歙老坑石同。有将游丝纹作为崖石典型特征之一者,并不虚枉。崖石及水坑纯石肉之石,大多有游丝纹,可以说如果不想要游丝纹几乎就是不想要优质洮河。
游丝纹非裂,但有的游丝处易震裂,有浅裂渗水不深还不影响正常使用,要防止有深裂。
金星、铜钉
金星,为传统名称,铜钉为土称。
金星形状、大小不一,呈圆点、随形、条带状分布,以色金闪亮者为佳。
金星普遍存在于洮河石各坑口,于崖石中较为普遍,水坑石亦常见,其他坑口较少出现。
http://shop.sf108.com/attachments//day_100322/20100322_a01de1c0211618650db0WBd7ktAiOkJ8.jpg
金星雪浪石
纹理处折光反应明显、具有金星的绿漪石
清代黄宗羲《南雷诗历·史滨若惠洮石砚诗》云:
古来砚材取不一,海外羌中姿求索。
今人唯知端歙耳,闻见无奈太迫窄。
水岩火眼既难逢,龙尾罗纹亦闲出。
遂使顽石堆几案,仅以阶础相甲乙。
犹之取士止科举,号嗄雷同染万笔。
鸡舞瓮中九万里,鼠穴乘车夸逐日。
吾家诗祖黄鲁直,好奇亟称洮河石。
既以上之苏子瞻,复与晁张同拂拭。
欲使苏门之文章,大声挟洮争气力。
吾友临洮旧使君,赠我一片寒山云。
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沫声相闻。
欲书元祐开皇极,愧我健笔非苏门。
http://shop.sf108.com/data/attachment/forum/day_100402/20100402_f0e8764fa8d8fb85dd58lh2KsjvL5I3i.jpg
前一篇:生命没有终点 尽情享受生活
										后一篇:砚与玉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