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今日谈]大学生“违约”和“跳槽”的背后

(2007-02-08 15:20:49)
分类: 娄雷的新闻作品

[教育今日谈]大学生“违约”和“跳槽”的背后

[教育今日谈]
大学生“违约”“跳槽”的背后

  一位名校本科毕业生本来对自己的“出身”充满信心,自己所学专业也属于就业形势最好的学科之一。可最近在应聘中遇到的一连串挫折让她感到非常迷茫。“好多企业一听说你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把你的简历往边上一放,基本不予考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求职的新难题呢……>>事出有因

[教育今日谈]大学生“违约”和“跳槽”的背后

 
  其实,中小型企业有这样的担心并不奇怪。大学生们的种种顾虑其实也可以理解。
  虽然现在已经放假了,但是大四的学生都没有停下寻找工作的脚步。考研结束、假期有更加自由的时间、各个人才招聘会纷纷举行……这一系列的有利因素使的大学生们伸长了脖子去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
  结果无非就是两种:有的同学找到了工作,甚至为了数个岗位犹豫不决,又或者还在寻觅,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东家”;而另一半学生正苦苦寻觅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越来越大,心态也越加浮躁。
  这两类学生的抉择导致了两个问题的出现:一是就业协议的违约率逐年攀升。一则报道上说:上海某重点大学每年应届生的就业毁约率都在10%左右,遭遇毁约的不乏知名企业。二是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降低了门槛。他们对薪酬、职位不再那么挑三拣四,然而这也导致入职后的跳槽率不断攀升。“违约”和“跳槽”的背后,都折射出共同的原因--大学生求职目标不够明确。
  大学生为何会频繁跳槽?原因其实无非就是这么几个:要不就是薪水太低,离自己的期望值有很大的差距;要不就是专业不对口,工作异常辛苦,自己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工作压力;在要不就是工作前景不明朗……这些理由大家都能总结的出。
  我想我们不要仅仅盯着大学生们频繁跳槽是多么的不付责任的观点去狠加批判。我们倒是应该考虑一下,大学生们在求职之前是不是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或者说进行一番比较有效的测试?
  我记得现在很多的网站上都有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试的一些系统。那么大家就可以尝试着去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都适合哪方面的工作。这样做到心里有数,在求职的时候也不会摸不清楚方向。至少不会去选择一些与自己的性格相悖的工作去做。甚至你可以去找职业能力测定师去给你一些专业人士的中肯的意见。这些信息都将对你寻找工作非常有效。

[教育今日谈]大学生“违约”和“跳槽”的背后

  其次,大家需要对社会上现有的职业进行了解。这就像你高考的时候填报志愿一样。至少你得明白,这个职业究竟要做哪些工作。这点是很关键的。广泛的询问是最有效的方式。你可以从一些已经从事该行业的人的空中清楚的知道都需要做哪些工作,你可以判断出自己是否喜欢这项工作。除此之外,你还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
  说到参与,我现在才觉得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组织实习是多么明智的安排。这样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这个工作自己是不是有兴趣去做。而正因为此,对于那些统一安排大学生实习的学校我就觉得比较可笑了,因为这样实际上是剥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体验的权力。所以,呼吁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的实习紧密的结合起来。打破学校的包办体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是做好每一步抉择的关键。你要成为专家型的技术人才,还是管理型的职业经理人?你看重眼前的薪酬利益还是远期的职业发展利益?你偏向于开拓进取,还是被动地接受指令、循规蹈矩地稳定发展?以上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且发展路径也因人而异。对此,毕业生需要在做好自我认知和了解职业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抉择。
  我在想,如果大学生们最自己的工作十分心仪,那么他们还会频繁跳槽吗?这值得我们大家都去深思!
  

点击进入本期教育今日谈

点击此处进入本期教育今日谈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火爆教育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