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01月11日 卢沟桥·镇岗塔·南岗洼古桥

标签:
卢沟桥宛平城镇岗塔南岗洼古桥文字山碉堡 |
分类: 骑行日志 |

镇岗塔。
周六预订去取修好的汽车,修理厂在五环路西南角外的狼垡,从家里过去大约26公里。早上天气还不错,决定骑折叠车绕个小圈,一路看看卢沟桥、镇岗塔、南岗洼古桥,最后取车开回来,一举两得轻松惬意。
周六预订去取修好的汽车,修理厂在五环路西南角外的狼垡,从家里过去大约26公里。早上天气还不错,决定骑折叠车绕个小圈,一路看看卢沟桥、镇岗塔、南岗洼古桥,最后取车开回来,一举两得轻松惬意。

8点30分拍照后从广渠门出发。

一路向西穿过城区,沿着京港澳高速辅路向西南方向骑。

遇见七八位北大的骑友,看装束是骑长途,距离春节还有十来天,估计是骑车回家。


大瓦窑桥的南边,紧临铁道的公交站(西道口站)旁有一高台,上面是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墓。赵登禹是二十九军的将领,1937年卢沟桥“7.7事变”发生后,日军进攻南苑,7月28日,赵登禹在南苑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赵登禹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赵登禹牺牲后,尸骨暂瘄陶然亭边的龙泉寺,抗战胜利后移葬到宛平城东的西道口,实现了“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的誓言,文化大革命期间,赵登禹烈士的墓被红卫兵挖开,尸骨无存。现在墓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


和赵登禹将军墓仅隔着一条铁路,是侵华日军留下的“文字山碉堡”,共有两处。从网上得知,“文字山”在丰台区宛平城以东偏北的“沙岗村”,距离宛平城东门大约600米远。若非后来的建筑遮挡,站在山顶便能眺望宛平城。“7.7事变”爆发时,沙岗村是敌我争夺的据点。村东侧的土山为日军据守,其前线指挥官田代,被我军击毙。



在互联网上搜索“文字山”,会发现两张黑白照片,影像主体是都是日本人所立的纪念碑,纪念碑形制不同,但都写着“一文字山
支那事变发端之地”。据当地老人讲,从1937年以后,每年的7月7日,日本人便组织伪宛平县县长等官员、拖家带口的日本家属、学生、和尚、道士、汉奸等去文字山上祭拜,直到日本战败,1945年后纪念碑被拆除。

古城中的兴隆寺和宛平城西门。


出宛平城西门,正对着就是卢沟桥景区。这个景区门票20块,有一组挺正规的闸机,而旁边不起眼的角落里还有一道便门,门旁写着:“村民过桥通道,请自觉出示证件”,然而,并没有人看守,我怎么骑车进来的,大家应该猜到哈。

在卢沟桥的南侧,是京广线铁路桥。

北侧是公路桥。

从卢沟桥出来,往丰台云岗去看镇岗塔。打开手机百度地图的骑行模式,“小度”指挥我走二七厂路、然后就带我上了瞎道。

被指挥着走上了小路,越骑越僻静,路面上的积雪越来越厚,一路穿过人工林、来到一座采摘园前,采摘园栅栏门紧闭,把小路拦断,好在锁只是虚挂着,打开锁进去,还是空无一人,连个问路的都没有。“小度”却告诉我目的地到了。


将信将疑地又往前走了几十米,出了采摘园另一头的门,镇岗塔赫然出现在眼前。

度娘说,镇岗塔为金代(12世纪)所建,为九级密檐式砖砌实心塔,高18米。镇岗塔是造型繁复的“花塔”,塔身密布佛龛,佛龛内有神态各异的佛像。据说这种风格的宝塔唐末出现,盛行于宋、辽、金时期,到元代基本绝迹,仅存在了三百多年。现在全国“花塔”仅存15座(包括遗址)。

镇岗塔坐落在镇岗塔路边的高台上,路边有坡道通到塔前。塔前的公路非常好走,比“小度”指挥我走的瞎道强多了。


从镇岗塔下来,快到预约的取车时间,准备去狼垡,顺路再看看南岗洼古桥。这次用百度地图的驾车模式,很顺利地找到了。这座古桥就是高速公路边上,多次驾车一晃而过,从没想来看看。前段时间看网友李哥的日志,引起了我的兴趣。

南岗洼古桥为明末建造五孔石砌联拱桥。长45米,宽9.4四米。1991年修建京石高速公路时,发现于两米多深地下淤泥中,于是决定原地保护。这座古桥离高速公路太近了,就是高速护栏的外侧,大约为了安全,公路护坡上被围墙完全封闭,不对外开放。好在围墙只有半人高,可以轻易翻过去,但下到护坡下面就比较费劲,简单拍个照片得了。



从南岗洼村出来,沿京周路、京良路去修理厂,先在狼垡镇吃碗拉面。

到修理厂取车,春节临近,修理工都有点心猿意马,检查发现有处漆还没有补,又等了会儿重补,到下午三四点才取车回家。

今日骑行52公里。
----END----
前一篇:20年01月04日 祈福红螺寺
后一篇:20年01月18日 妫河冰雪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