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离家出走的孩子
(2016-12-19 11:10:04)
标签:
陈露育儿健康 |
案例:
13岁男孩小钧(化名)因为不写作业问题由父母陪同来做咨询。他来的时候,看起来一百个不情愿,蜷缩在沙发上看手机。爸爸说:“不要看手机了,小钧,来和老师好好谈谈。”小钧根本不理。妈妈呵斥说:“小钧,把手机收起来,否则就没收了。”小钧很勉强地把手机放兜里,头就无精打采地低着。
小钧的母亲在外企任职,父亲是医生,医学博士。因为爸爸工作很忙,又要看病,又要搞科研,小钧从小到大都是妈妈管。说起小钧,妈妈非常焦虑,她说,“小钧从小一直是很自觉的孩子,听话,成绩很好,不太要大人操心。可是一上初中,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她说,因为少写作业,不交作业,她被学校老师叫去很多次了。妈妈说:“我忙完工作,还要赶回来做饭洗衣服,这个孩子一点都不争气,写个作业都让人操心。和他好说歹说,嘴皮子都磨破了,一点用都没有”。“都13岁了,自理能力差,房间乱的像猪窝。和他说,自己的喝茶杯子要洗掉,结果,拖了两个月了,一看那个保温杯上都有黑乎乎的一层。”
妈妈在抱怨的时候,爸爸坐在旁边一声不吭。咨询师让爸爸谈谈看法。爸爸说:“孩子现在很叛逆,自我管理能力弱,对大人不礼貌,还顶撞妈妈。”这个时候,小钧横了爸爸一眼,嘀咕了一声,说:“你打我”。“是啊,爸爸是打你了,就这一次啊,是因为你顶撞妈妈啊!”妈妈说,爸爸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越帮越忙。他就是这样,从来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从来不为家人考虑。妈妈说话的时候,小钧就一直看着妈妈。咨询师问先生怎么回应太太,爸爸有点尴尬地笑了,小钧抢在爸爸前面说,爸爸从来不关心妈妈,不知道妈妈想要什么。妈妈吃鱼是不吃鱼头的,爸爸昨天还夹鱼头给她吃。妈妈说,是的。结婚15年了,爸爸从来没有给她买过一件礼物,给她过一个像样的生日。爸爸辩解说,当初追你的时候,我曾经买过一束鲜花来看你,可是你扭头就走了。我以为你不喜欢这些东西,对这些东西不讲究。
为了孩子写作业而来的夫妻,咨询到后来是妻子如何埋怨先生的不体贴,说着说着,妈妈哭了,小钧起身帮妈妈递了一张餐巾纸,但是父亲显得很木讷,一动不动。但是一说到孩子写作业的事情上,父亲又像是活了过来,又在讲道理给孩子听,讲父亲自己从小是如何独立,初中的时候就住校,通过努力考上博士,不用家长操心等等。孩子更加坐立不安。
后来,小钧告诉咨询师,他压力很大。父母给的压力占50%,学校老师和同学给的占20%,自己的原因占30%。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吵,现在也不吵了,家里就冷的像冰窖,父母天天都盯着他写作业。他说,他以前很乖,很听话,就是不想父母为了他吵架,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可是,现在就是觉得心烦意乱的,就是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他觉得这样很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他一直想离开这个家。小学4年级的时候,有天晚上,爸爸也是很晚回来,一回来,妈妈就和他吵,他觉得好烦,就偷偷的准备好包裹,准备半夜等父母睡着了,就离家出走,只是后来睡过头了。到现在,他依然有这个念头。
解析:
父母一心望子成龙,一心一意都关注孩子,甚至为了孩子做出了很多牺牲,可是,孩子一点都不领情,自己的学业都弄不好,甚至还觉得是父母给了很大的压力,这是为什么?
家庭治疗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与父母未解决的矛盾冲突有关。看到这句话,也许父母会跳,“我们两个好好的,我们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孩子!”
父母未必一定是孩子的问题来源,但是父母的做法可能维持了孩子的问题。
经过探讨,小钧不爱写作业,做事拖拉,很大程度上是对家庭三角关系的回应:1、母子紧密,父亲疏离。他从小到大都是妈妈管作业,爸爸在外面忙工作。孩子10岁以后,成长的力量推动他有强烈的独立和自主的愿望,但是妈妈却一如既往地操心孩子,唠叨孩子。孩子更不耐烦,想挣脱妈妈的摆布,表现方式是妈妈说啥,就不去做,否则就不是独立的自己,还是一个和妈妈一体的小婴儿。妈妈感觉失控,一向听话的好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学校,人生就要毁掉的,所以,更加焦虑,更加会抓紧孩子,造成母子很大的冲突。
这个时候,母亲一般会拉父亲来帮忙。多年不管孩子的父亲这时的介入,孩子不一定买账,尤其是父亲的动粗只会把父子关系推的更远。同时,妈妈也不太会信任爸爸,爸爸的每个举动都要指手画脚,造成父亲角色的更加无能和缺位。
也有可能父亲不当回事,父母教育不一致的冲突也会导致母亲气父亲帮不了他,越发的有情绪,而父亲因为母亲不听劝,讲话没有分量,就更疏远。然后,母亲觉得压力更大,仿佛是单亲妈妈,更加严格去管教孩子,孩子害怕惶恐,不由自主的行为更加控制不住。而每当听到老师告状,妈妈更情绪失控,导致孩子行为问题的更加严重。冲突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循环升级。
2、孩子的成长和母亲的分化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很在乎被外界肯定和认同。他也很想写好作业,有个好成绩。但是想要一个好成绩是不容易的,1、对于学习,他本身就很焦虑,2、青春期的孩子受荷尔蒙的影响,情绪容易两极化。再加上听到妈妈不停地在干涉他,哪壶不开提哪壶,更加烦躁,说话很冲。
其实,孩子的心是很善良,很柔软的,和妈妈对抗了以后又很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孩子,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也希望自己不要让妈妈伤心,不希望父母为了自己吵架。但是写作业的时候就是容易走神,碰到难题就不想写。因为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一个人情绪压抑,不开心,很难投注全部心思和精力写作业。
虽然,从孩子出生以后,母、子从身体上完成分离。但是,很多妈妈从心底里从没有离开过孩子(和丈夫缺位有关),孩子不写作业,被老师批评,她仿佛觉得是自己没写作业,被老师批评,同样会很焦虑自己不是个好妈妈。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化和界限,母亲和孩子心理过于紧密,太过纠缠,就缺乏一份理性和空间,造成孩子不能呼吸,只能选择逃离。
3、孩子的自我冲突。对孩子来说,家是第一位的,兴趣是第二位的,学习是不重要的。因为家长年复一年的过度关注,让孩子从小感觉作业是为家长做的,学习是为家长学的,因为只要成绩好了,爸妈才高兴。所以,一旦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整个人都被否定了。一个感觉不到被父母肯定和爱的孩子,如果没什么朋友或者其他渠道可以宣泄的话,思维很容易狭窄,会想到极端的事情上去。
支招:
一、“夫妻”角色重新上岗,母亲要管好焦虑,尽可能完成和孩子心理上、情绪上的分离。做妈妈的要大气,自然,轻松。所谓大气,就是不要什么话题都扯到学习上,生活的话题内容更丰富一些。母亲的情绪稳定很重要,什么事情都要焦虑,总是在担心,会影响到孩子。因为,孩子是看着妈妈脸色长大的,比任何一个人都忠诚于母亲。
而父亲需要承担起丈夫的角色,安抚好太太的焦虑,把妻子从孩子那里重新“娶”回来,具体是要看到妻子的抱怨是和他的不回应、回避有关。要看到抱怨的妻子背后的那份对爱的渴望,这样更容易去接近妻子。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个孩子不该是全家的全部重心。他只是这个家的三分之一而已。父母想要做一对好的父母,首先要做一对好的夫妻,夫妻的关系占51%,亲子关系占49%,父母的序位是比孩子高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承担父母/子家庭结构中,他承担不起的重任,(比如替父亲照顾母亲的情绪),也不该让孩子来承担。
二、家有青少年,父母要商讨如何成为包容,放手、靠得住的父母。
孩子渐渐长大,需要增加家庭界限的灵活性,以便允许青少年的独立,夫妻两人对孩子的关系需要重新商量。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主题并非是唯一的写作业,考试,1、如何学习与男、女生的交往,2、如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3、如何处理身体的变化和情绪变化的议题?4、如何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学业压力或人际挫折在家里可以得到宣泄和指导,这些显得更为重要。家,一定是个安全的港湾,孩子才愿意回家。
孩子回到家里,关注他的情绪比关注他的分数更重要。孩子如有不好的情绪,家长要及时安抚,孩子的创伤就不会留下来。母亲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管理自己,有时间去体育锻炼,这个也是宣泄情绪的最好的办法。妈妈要告诉孩子,我最重视你的情绪,妈妈不需要你读书不开心。当孩子体会到妈妈是很爱我的。反而,更能化解孩子学习的压力。
三、青少年的教育原则:不求助,则不施助。孩子不来找家长,家长就稳稳地站在孩子背后,不要过于操心,就不会破坏一份亲子关系。当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就可能会去找家长。
所以,独生子女,老爸老妈要用欣赏的眼睛看她们,尤其是父亲,爸爸和青春期儿子说话,说自己坍台的事情,不能总强调自己的辉煌。儿子要好的成长是要跨越父亲的。家长可以和孩子说,现在的作业怎么这么难啊,真不容易啊。孩子会想,我比你们难多了,心里一得意,作业就会越做越好。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尊重孩子,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好感觉,孩子才会愿意写作业。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全天下的父母面对渐渐长大的孩子,我们需要接受,孩子有可能不再需要自己,把对孩子的担心变成一种祝福,祝福我们的孩子经过挫折,会越长越好,越来越独立、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