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现在感觉很难受。我对别人好,我希望他们对我好,我在乎别人的感受,但是我总是被人瞧不起,我不明白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情况,这让我的心情时好时坏,而且我在意一些细节,别人的一些做法会让我心情很糟糕,比如,别人的冷漠。我常常在思考,改变自己的做法,然后我变得冷漠了,不在意别人的关心,好意,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僵了,让我更加的难受了。我跟其他同学一样说脏话,放纵自己,懒惰,渐渐地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了,我为了别人,却让自己不高兴,感觉不到阳光。
回复:
你好!
你想对人好,也希望别人对自己好,只是总觉得被别人瞧不起。这样的语言表达,反应的是一种青春期的困惑和自我的不认同。青春期本身就是个易感的年龄,青葱岁月,内心却脆弱、敏感,内在自我是冲突、不安、情绪化的,非常渴望别人的认同,别人(尤其是自己非常关注的人)的一句表扬和批评会让自己的情绪处于顶峰和波谷。
所以,你现在感觉不快乐,但是是可以理解,因为是这个年龄段独特的心理体验。青春期要完成两个认同,人的内心才会成长,度过这段折磨人的岁月。1、自我认同。就是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伤心,难过,生气,允许自己做不好,允许失败、犯错,允许别人不接纳自己。2、他人认同。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美和接受。
一般,父母如果懂心理学知识,懂点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会这两方面注意,给予孩子尊重和认可的。因为,父母的肯定让孩子形成了自我肯定;父母的否定形成了孩子的自我否定。但是,有些父母是不太知道这些的。他们以他们认为对的,为孩子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能孩子却感受不到肯定和接纳,反而变得自我不接纳。所以,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父母没有找到很好的引导孩子的方法。那么父母之所有这样教育孩子,也有他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背景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是,很难说谁对谁错。
所以,心理学主张,活在当下。当下,谁为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责?是父母?是别人?还是自己?
为了别人,却让自己不高兴,那么,别人会领情吗?会感觉到高兴吗?别人的高兴也是他自己决定的事情,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他有可能高兴,也有可能不高兴,这是他的自由和权利。
试图取悦别人,控制权就在别人手上了。试图取悦自己,自己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控制权在自己手上。
我希望通过我对别人的好,达到别人对我的好,本身的做法目的性太强的,是试图控制别人。就如同,每个人都爱一个美女,每个人都说,我对你好,所以,你也要对我好,否则,我会难过,生气,你觉得这个美女,会是什么感受哪?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让另外一个人幸福快乐的,一个人也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所以,人只有自己为自己的幸福买单。好好爱自己,做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看些好书,写些小文章,或者看看那些好人缘的同学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等等,想办法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让自己麻木,失去自我,因为这是最不费力气的事情,不需要很多努力。
找回自己,或是继续失去自我,或者说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允许自己慢慢改变,选择权都在你手里,你是你命运的主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