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孟丽君

(2008-11-09 16:29:33)
标签:

淮剧

金殿

太后

爱卿

孟丽君

上林

文化

分类: 丝竹·戏谈年年

   07年初的时候,曾经敷衍过一篇文章《情牵再生缘 独钟孟丽君》,来记叙自己对于《再生缘》和孟丽君的情有独钟,大约还可以在论坛上找到,我终究不能放下这个故事,尤其是前几天终于看到了淮剧《孟丽君》,一个相当独特的版本,不禁又勾起一些想法,想说一说。

   一直以来,我心目中的孟丽君是一个奇女子,虽然她是陈端生悲自身、悲女子命运而寄托希望的杜撰形象,但却正符合人们的美好追求,她是一位秀丽聪慧、敢于抗争、运筹帷幄的才女、奇女,她是不甘于命运安排而主动去奋斗、追求的,戏曲舞台上孟丽君的艺术形象大多没有脱出这个框架。戏中孟丽君与皇甫少华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以及最后两人不畏权贵、终于结成眷属也成为当然的美好结局,这就是我根深蒂固的印象。

   淮剧版本的《孟丽君》角度相当独特,不知是从何改编而来的,全剧共分为八场,人物不多,孟丽君、苏映雪(这个人物和荣兰合二为一)、皇帝、皇甫少华、孟氏夫妇、太后,主角是孟丽君和皇帝,故事大框架变化不大,但是对于人物性格处理、命运安排几乎可以说是颠覆性的,看过之后一直处于惊讶中。

   故事是从孟丽君全家被冤蒙难,与苏映雪主仆二人乔装出逃开始的,丽君与少华虽订婚姻却未谋面,她让映雪约少华见面,意求慰藉共商后事,谁知少华竟畏祸逃避不见,并称未婚私见有悖伦常,这里对于少华的性格描绘还真是独树一帜。这里丽君的唱腔是这样的:

“一路风尘心惊颤,嘘嘘喘两腿酸,厚靴儿磨破寸金莲,惶惶悚悚行路难,怨昏君滥施淫威忠歼不辨,恨佞臣助纣为虐灭绝人寰。遥望京都泪洗面,老爹爹幽囚天牢血迹斑斑,顾盼家园肠寸断,老母亲披枷戴铐哭声凄惨,全家蒙难无幸免,不昭雪我孟家的冤枉心怎甘?闺阁女扮男装易名避难,出门方知世事难。古道凄风愁肠断,我真像无舵的船儿遇险滩。

何处是归宿?茫茫问苍天,望断长空雁,心中更悲惨。雁儿你尚知前程路,沦落女我该何处将身安?

昏王无道民之不幸,歼臣当道国无安宁,历历在目凄怆景,是非颠倒正义何存,我恨不能投身朝政,正国法掌国柄,集贤臣除歼佞,平冤狱慰忠魂,惩恶扬善昌国运,扫除阴霾魑魅惊。”

丽君经历了蒙冤家破、亲人失约的打击,最后振作精神,决心投入仕途,治国齐家,这里隐约说明,当时的皇帝是个昏君,估计后来的主角年轻皇帝应该是新主登基。而自这时起,丽君与少华之间已经产生了无法弥补的隔阂,所谓患难之中才见真情,这时相弃的裂痕最难弥和。

   孟丽君更名易姓,金殿会试,时值新君登基,正苦于老臣年迈,英才难得,丽君在金殿上一番惊世骇俗的慷慨陈词,博得帝王青眼,钦点状元及第。这一场丽君的心理变化也是层层揭示的:

“金殿上御旨传神摇心跳,束玉带,披锦袍,登朝靴,上当朝,孟丽君我一步一步,安安稳稳,大摆大摇,举止大方暗藏娇,参拜新主会群僚。

金銮森森透冷气,玉阶层层伏暗礁,众文武峨冠博带昂然立,年轻的帝王龙椅高,只说是金榜题名船靠岸,却原来驶出了泥沼入狂涛。神莫乱心莫焦,稳操舵船轻摇,胆大心细才智高,且把这济世才华治国方略述当朝。”

   丽君虽然金阶显赫,但是喜忧参半,看上去虽有雄才大略、治国良策,却也心存忌惮,一个女子,刚和弱都显现出来。这个戏里,陈芳扮演孟丽君,因为对于淮剧的不熟悉,对于演员我也只是知道筱文艳、陈德林等有限的几位,算来淮剧也还是我的家乡戏呢。陈芳的音色很美,很纯净,使我一听就很惊异于唱腔的舒服。

   孟丽君入仕两年,官居丞相之职,她终日周旋应对,案牍劳神,不堪重负,日渐憔悴,这样的丽君与我心目中游刃有余、一切尽在掌握的形象还真是有些距离。苏映雪与丽君假作夫妻,相依为命,第三场中,映雪为了给丽君消愁解闷,约她到花园中赏春散心,两人有一段很好听的对唱,看起来映雪倒是比丽君豁达,并且心性还刚强一些,对于少华很是不屑:

“丽君:万紫千红满园春,

映雪:燕鸣莺转送清音。

丽君:花开并蒂鸟成对,

映雪:我与我的郎君心贴心。

(伴唱)心贴心人爱人,哎呀呀可惜都是女儿身。

丽君:嫩柳垂下金丝绦,

映雪:婀娜多姿轻轻摇。

丽君:不得春风柳不摆,

映雪:一见郎君我的愁思消。

(伴唱)愁思消愁难消,哎呀呀春愁春怨度春宵。

丽君:这株芍药多娇柔,紫藤缠绕花低头。

映雪:芍药紫藤紧相守,我伴我的郎君度春秋。

(伴唱)度春秋何日休,妙龄少女愁白了头。

映雪:一阵幽香扑面来,彩蝶儿飞向我的怀。

丽君:蝶恋花花香在,雪妹你一朵鲜花枉自开。

(伴唱)花香在枉自开,转眼间雨打风吹落尘埃。

丽君:落尘埃痛伤怀,我负雪妹不应该。

映雪:落尘埃不伤怀,我伴小姐本应该。

丽君:蝴蝶儿翩翩飞自由自在,孟丽君我重重愁难解难排。”

少华原是边关偏将,丽君虽心中怨恨于他,然公私分明,擢拔少华升任兵部侍郎,这时,少华来拜谒恩师,丽君对他百般奚落,少华倾诉自己悔不当初的愧疚之意,然而,丽君虽理智上可以接受少华当初的做法,却再怎样也无法重新接受于他了:

“我察看冤家躲在暗中细侦情,你这个薄情的郎君负心的汉,空长这魁伟的身躯标致的形,只说今生不见面,偏偏你又成了我的门生。我擢拔你是国事重,奚落你是太伤情,你让我永留深闺恨,我要把你的五脏六腑全看清。

我只说他是个薄情的汉,听他言来也有苦衷,我只说此恨绵绵终身怨,忽然间迎面吹来清凉的风,难得他拜亲赎罪深悔痛,难得他不忘丽君还挂在胸,王法前哪个不怕株连罪,论理应该把他容……理能容情难容,冤家你当年太绝情钟,夫妻本该荣辱共,真情见于危难中。那半截金簪沉湖底,我心中的伤口再也难缝。乌纱沉沉重千斤,我今是当朝一品卿。事败露,留笑柄,欺君罪,受极刑,当年那多情的丽君身已死,我再莫为自己套绞绳。”

看到这里,可以说丽君在心里已经与少华恩断义绝,我竟不知这个戏究竟要怎样结尾了。

   转眼到了孟夫人寿诞之日,丽君的心情十分复杂,她前思后想,踌躇彷徨,终于还是难捺思亲之情,借拜寿之名来到孟府。孟母思念女儿成疾,这探病的情节在这个戏里放在丽君探母之中了。丽君进入厅堂,一眼看见高挂着自己的画像,触景生情,思绪翻滚。这时孟母扑出来直呼“女儿”,还是当娘的厉害,若象皇甫少华还有点害怕这位恩师丞相呢,丽君大惊之下推开母亲,立刻准备逃走了,谁知孟母气急晕倒,丽君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扑跪在地,记得原著中有一句“断肠音里叫娘亲”,如是,其他的一切严重后果暂时都被撇到九霄云外去了。我还是很喜欢认娘中的孟丽君,原著中丽君的有些做法确有些不近情理呢。

   母女相认,又悲又喜,甚至回忆起以前闺阁的快乐时光,然兴奋之后面对现实,眼下的局面如何收场呢?丽君不愿委曲求全,向父母说出自己的选择:

“女儿我阴差阳错入宦海,闺阁情一去不复来。乌纱如同千钧石,压住青春花不开,蟒袍玉带千层锁,芳心紧闭春不来。人见我高居朝堂声威在,谁知我忧思万刃难解开。不测风云旦夕祸,惊鸿照影不虞灾。三寸金莲蹬朝靴,祸根就在其中埋,稍一疏忽事破败,诛灭九族赴泉台。丽君我一死何足惜,连累高堂不胜哀,儿认亲了却多年亲情债。从此后逢年过节孩儿常来,但望二老颐养天年多保重,尘世间再没有丽君女裙钗。”

对于皇帝,丽君想的是“伴君如伴虎”,而对于少华,丽君只是微微冷笑一声,袍袖一拂,淡淡一句“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嫁给他!”看来,她心中已有自己的原则,宁可永远丢却闺阁之情,紧闭芳心。淮剧中的孟丽君,刚柔相济,的确有很多独到之处,陈芳的演绎也是较为精彩的。

   皇甫少华认定郦丞相便是孟丽君女扮男装,于是便在金殿之上向皇帝献图陈情,因为剧情对于少华的性格描绘特别,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让人同情了,反的确有步步进逼之嫌,陈明矿扮演的皇帝相当俊秀啊,风流天子,颜色如玉,这里皇帝看图之后有一段唱腔:

“听他言来暗沉吟,我心如暮林急雨乱纷纷,郦卿佐政我多应手,运筹谋划称我心,若依皇甫赐婚去,郦卿呀孤身边离却股肱臣,不依皇甫留卿在,爱卿呀谁料你竟是女儿身,女儿身两年伴寡人,你不露声色瞒到今,怜才惜貌难启齿,谁解寡人这颗心。”

并不是寻常意义上见色起意的形象,反而是怜才惜貌的心思,看来这位皇帝不仅在治国上缺少英才辅佐,在个人感情上也不太如意哦,事情发展到这里有点扑朔迷离了。此时,丽君奉旨诠察百官归来上朝,看到金殿的气氛不同寻常,毕竟是才女,一猜便准:

“诠察官吏复圣君,我头昏脑胀步沉沉。真想躺下不再起,恨不能沉沉一梦几十春。文武百官集金殿,目光灼灼事有因,圣主徘徊丹墀上,阶下恭立奏本人。无须猜已将这机关来看清,担心的事儿终临身,勿慌乱,细留神,我落落大方面圣君。”

   丽君此时的心情是蛮复杂的,但也显现出来身为宰辅的本事,因而接下来是整出戏中最为凌言厉色的一段道白,当真口如利剑舌如刀,道白很见功力,并请求辞官归田,这下皇帝舍不得了,一方面舍不得股肱之臣,另一方面估计也舍不得绝代佳人,于是在皇帝的斡旋下,一场风波暂时平息。

   淮剧“游上林”与别的剧种竟有天壤之别,皇帝明邀丞相同游上林,竟然是两人的感情趋于明朗化的转折之游,这与原著实在是差别太大,不知陈端生若在气也不气。经过金殿风波,丽君自感犹如“断线的风筝”,不知落于何处,空留下漫漫岁月,枉自蹉跎。君臣同游,皇帝既想为丞相排忧解难,又是一心试探:

“皇帝:上林御苑风光好,炎炎盛夏暑气消。往日游苑昏恹恹,今日游苑兴致高。卿呀卿,人生乐趣知多少,莫负这良辰美景且逍遥。

丽君:君王邀我游上林,他神色异常定有因。这少年天子多风韵,有刚有柔解人心。人在画中心莫醉,我还需谨言慎行细留神。

皇帝:微风徐来好清凉,沁人心肺飘幽香。百花点头草含笑,郦卿呀你来游苑增风光。

丽君:绿荫如盖遮骄阳,亭台楼阁绕回廊,青山绿水通幽径,白鹤红莲映小塘。林中清泉叮叮响,山顶松柏郁苍苍。置身上林荣辱忘。

皇帝:卿可愿常在上林伴君王?”

   上林御苑风光旖旎,人在画中游,使得丽君暂时忘却了重重忧闷,荣辱得失,开始专心地欣赏景致,并且对于年少君王的善解人意在感情上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直至皇帝脱口问出“卿可愿常在上林伴君王?”她也并没有严词拒绝,而是羞怯和沉默,这无疑鼓励了皇帝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于是提出同榻而眠,彻夜长谈,当丽君告退的时候,皇帝终于完全表白了自己的心事:

“请留步莫惊慌,寡人的心思你该知详。难得卿过人的才识惊人的貌,难得卿善解人意谏孤王,难得卿妙语连珠吐佳句,难得卿生花妙笔著华章。君臣虽非连理情,朕常常深更听漏恨夜长。卿可知啊九重深深皇宫院,我却是寂寞孤独一君王。高高供在云端上,反觉人间烟火香。知音难觅心怅怅,形影相随对宫墙。若得爱卿常相伴,这万里江山增晖光。爱卿啊,该体谅寡人的笃诚意,你离开内阁入昭阳。”

   两年的君臣相伴,看来在皇帝与丽君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在互相明知对方的心思时,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转变了,况且少华又负了丽君,没什么挂念。丽君一听之下,竟然欲言又止,潸然泪下,感动、忧虑的复杂心情表露无遗,然而,现实毕竟是无情的,在一时的情不自已之后,丽君端言肃容地请辞,皇帝也立即抑制了满腔的激情,亲送丞相,“情意隔阻万重山,芳心自有千千结”,两人回眸相望。撇开剧情改编的得失,这一折戏十分优美,情感表达十分到位。

   君臣同游上林的消息不胫而走,内宫顿时掀起了狂涛,娘娘恼太后怒,年少的君王也是前后受制,淮剧里没有丽君救治太后的情节,因而这位太后威严赫赫,一心要弄清问明严肃纲纪,心肠还是很硬的,于是召丞相入宫,借画图为名定下脱靴之计,一探虚实:

“丽君:拈画笔,描尊容,不由心中跳怦怦,当年画像留把柄,作茧自缚陷皇宫。

太后:细端详,暗吃惊,天然丽质好颜容,多才多艺性聪颖,谁不怜爱于心中。

丽君:心狂跳,神不宁,破船又遇顶头风,纵然驶出百尺浪,难躲暗礁一千重。

太后:扑朔迷离入皇城,黄花女子有神通,满朝文武谁堪比,难怪皇儿真情动。

丽君:雍容华贵观士音,慈眉善目寿星容,纵然识得女儿相,也能为我平祸凶。

太后:凭心论应该垂怜念,礼法纲常难通融,你莫怪哀家心肠硬,你不该欺君罔上乱皇宫。

丽君:思绪乱,

太后:心气平,

丽君:我插翅也难出牢笼。

太后:你插翅也难出牢笼。”

画图的时候,丽君心里还存有一丝期盼,希望能够得到太后的宽容,但是当太后赐下御酒,皇帝在旁边又使眼色又作手势地阻止时,她已心中明白,估计已经绝望,因此她决然地喝下御酒,这种种的情节发展都显悲凉,分明是将丽君逼到死路上去了。

   丽君在宫中露了真相,最后一场恢复了女儿装,看上去风雨飘摇,令人为她的命运担忧,有一大段唱腔,充分表达了她的心路历程、感情归属、幽怨绵绵:

“风阵阵雨阵阵雷声隐隐,孤寂寂愁闷闷昏昏沉沉,四肢绵绵浑身软,晴天霹雳击碎了心。仿佛我攀登在悬崖上,跌进深谷摔碎了身;仿佛我挣扎在枯井内,空见天中月一轮;仿佛我负重跋涉了万里路,仿佛我戴枷跌进了地域门。精力耗干心血尽,终于现出了女儿身。血溅法场无悔恨,岂不笑煞天下人?一道白绫悬梁尽,岂不伤透了父母心?少华你当年绝情不见面,而今又借助权势苦逼人。金簪半段与君绝,覆水难收女儿心。情绝义绝缘分断,丽君怎能进皇甫门?年轻的帝王解人意,实属丽君一知音。有心择为终身伴,谁让他偏偏是国君。弃臣攀君留笑柄,千般苦衷言不清。纵观前朝多少事,寂寞深宫怨恨深。那赵飞燕一道白绫芳魂殒,那杨玉环马嵬坡前葬冤魂,湘妃空留斑竹泪,谁能够三千宠爱集一身?老太君慈眉善目心肠狠,她岂能容我这越轨人。进无路,退无门,茫茫暗夜锁孤魂,昏昏孤灯伴孤影,凄凄苦雨淹苦心。可怜我孤孤寂寂一弱女,万重镣铐枷我身。我浑身力气都耗尽,落落寞寞二十春。我空读圣贤书万卷,难解人生况味深,我空在朝堂居一品,无计赎得自在身。我空有一腔柔情、女儿的梦,天下难觅得一知音,此生悠悠留遗恨,苍天哪你不该生我孟丽君!”

唱到“此生悠悠留遗恨”,我不禁一惊,难道这就要交待了吗?然而随后的伴唱“风停雨住夜色尽,金鸡叫开万户门。一夜风雨满园翠,喜鹊登枝唱新音,唱新音。”又使我迷惑了,最后一场甚至是一个高潮的场次啊,忽明忽暗,一波三折,留有余音。

   这时,年少的皇帝冒风雨踏泥泞,微服前来问病,要与丽君风雨同舟,原著中成宗皇帝假扮太监威逼丽君相从,比较而言淮剧的这个皇帝形象还真是有让人倾心之处。此时丽君强撑病体,正在和苏映雪讲述自己算得忠孝节义俱全,看上去竟有遗言的性质呢,听到丽君的这番话,皇帝也控制不住自己了,跑了出来,深情表白:

“我有悔,悔恨深,眼望着爱卿我欲断魂。自从殿试识卿的面,我暗暗惊羡遇知音。我也曾戏言暗语相试探,你端言肃容不露真。卿运筹帷幄定国策,分明是奇伟男儿谋略深。我们君臣默契心相印,常常是不用言语靠眼神。疑是假,偏作真,整两年哪水月镜花折磨人。宁让寡人留遗恨,我尊重爱卿你高傲的心。今日逼卿上绝路,我枉掌朝纲辖万民。哪管它先王礼法圣贤训,哪管它千秋万代骂昏君,十万江山我不要,也要爱卿你一个人。”

此时,皇帝又爱又怜,又悔又恨,而丽君也终于被皇帝的一片真情所打动,男女之间,如果不需要用言语,只用眼神就能够沟通,那么还能怎么默契呢?“媚生两颊透红晕,泪眼含笑更动人”,皇帝为丽君披上大红的纱衣,丽君走上台阶,回身造型,戏嘎然而止,“飘摇摇孤舟将靠岸”,是否真的靠岸了呢,没想到淮剧会给出这样的一个结尾。

   已经很久没有听淮剧了,早先,还没有到北京的时候,常听的还有锡剧、扬剧、淮海戏,虽然对几个剧种本身了解有限,喜爱程度也有限,但是,思念家乡的心竟是一年盛似一年,咦,怎么扯到这个上面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